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岩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地下水
  • 2篇地下水质
  • 2篇地下水质量
  • 2篇地下水质量评...
  • 2篇水化学
  • 2篇水质
  • 2篇水质量
  • 2篇水质量评价
  • 2篇浅层
  • 2篇浅层地下
  • 2篇浅层地下水
  • 1篇地下水流
  • 1篇地下水流数值...
  • 1篇地下水资源
  • 1篇第四系地下水
  • 1篇室内模拟研究
  • 1篇属性识别模型
  • 1篇水化学类型
  • 1篇水资源
  • 1篇盆地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吉林燃料乙醇...

作者

  • 8篇张岩
  • 4篇董维红
  • 3篇石旭飞
  • 2篇郭平
  • 2篇高红杰
  • 2篇焦珣
  • 2篇康春莉
  • 1篇彭菲
  • 1篇张歌珊
  • 1篇高淑琴
  • 1篇梁喜波
  • 1篇王鼐
  • 1篇唐晓剑
  • 1篇郑昭贤
  • 1篇苏小四
  • 1篇郭鹏
  • 1篇李莉
  • 1篇林学钰
  • 1篇张莹

传媒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文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固定化细菌胞壁多糖对铅和镉吸附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以固定化细菌胞壁多糖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固定化细菌胞壁多糖对重金属铅和镉离子的最佳吸附条件。比较了固定化细菌胞壁多糖对铅和镉离子的吸附能力,以及初步探讨了其对重金属铅和镉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菌胞壁多糖对铅和镉离子的最佳吸附条件均是:吸附平衡时间为2h,pH6.0,吸附温度为20℃,离子强度为1μmol/L。固定化细菌胞壁多糖对铅离子的吸附能力大于对镉的吸附能力;并且,共存离子的存在均影响固定化细菌胞壁多糖对铅和镉离子的吸附。Langmuir和Frendlich方程均适合描述固定化细菌胞壁多糖对铅和镉离子吸附的热力学过程。Elovich和Temkin方程均可以较好的描述固定化细菌胞壁多糖对铅离子和镉离子的吸附过程。
郭平郭鹏高红杰张岩梁喜波康春莉
关键词:固定化
开封南郊垃圾场地下水质量的熵权属性识别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针对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综合评价法的不足,应用信息熵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充分利用有序分隔概念,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选择TDS、COD、总Fe、总Mn、Cl-、SO24-、NO 2-、F-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法对开封南郊垃圾场浅层地下水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法所得的评价结果(水质)明显优于综合评价法所得的结果;研究区内各样本的评价指标中,SO42-和NO 2-的权重最大,Cl-、COD、总Fe和F-的权重次之,TDS和总Mn的权重最小;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水在研究区内的分布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56.9%、12.2%、26.7%、2.5%、1.7%;浅层地下水质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规律,以靠近垃圾场的L01井和G54井的水质最差,为Ⅴ类水,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水质逐渐好转,依次分布Ⅳ类水和Ⅲ类水。Ⅲ类水的分布向研究区的东部和北部偏移,而在研究区的南部多分布Ⅰ类和Ⅱ类水,水质优良。
王鼐董维红张岩郝敬辉
关键词:地下水质量评价属性识别模型
考虑样本差异的一种地下水质模糊评判方法与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应用传统模糊评判方法评价地下水质量时,通常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为参考进行权重赋值,没有考虑由于水质复杂而引起的评价地区内部各取样点测试指标值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极有可能出现一个样本因某项指标的相对含量较大而被列为水质较差级别的现象,不能为水资源缺乏地区水资源管理提供客观的依据。本文针对传统模糊评判的不足,选用广义权海明距离公式为评价公式,用样本权重来表达样本差异程度,再和标准权重相结合作为总的权重,建立了考虑样本差异的地下水质模糊评判体系。选择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Cl-、SO42-和NO3-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运用传统模糊评判和考虑样本差异的模糊评判法对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的环河组含水岩组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考虑样本差异的模糊评判所得的Ⅳ、Ⅴ类水分布面积明显小于传统模糊评判所得的结果,环河组含水岩组地下水水质的Ⅰ、Ⅱ、Ⅲ级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北部,盆地南部的地下水质明显劣于盆地北部。影响水质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水化学场、水动力场、岩相古地理等。
焦珣苏小四林学钰张岩
关键词:地下水质量评价鄂尔多斯盆地
间甲酚在冰相中分布和释放规律的室内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间甲酚在固态冰相中的分布和释放规律。考察了浓度、pH值、水质对分布和释放以及冰-水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间甲酚在冰相中的分布均为由外到内逐渐增加,绝大部分间甲酚存在于冰相的最内层;浓度、水质对间甲酚在冰相中的分布影响不明显,pH值存在一定影响。当间甲酚从冰相中释放时,随着时间的增加释放量迅速降低,大部分间甲酚在短时间内被迅速释放出来;浓度、pH值和水质条件对间甲酚释放的影响不明显。在冰形成过程中,约有16%的间甲酚会进入冰相,水质对冰-水分配系数有一定的影响。
高红杰康春莉张歌珊郭平张岩李莉唐晓剑彭菲
关键词:间甲酚
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总溶解固体和水化学类型的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75件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数据(丰水期38件,枯水期37件)分析了丰、枯水期河南平原第四系浅层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和水化学类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淡水(TDS<1g/L)发育。枯水期TDS>1g/L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新乡-开封-太康县一线以东地区、项城以及太行山东麓安阳市境内;丰水期TDS>1g/L的地下水分布在新乡以东的部分地区、兰考县城东镇以及太康县以东地区。枯水期地下水主要以HCO3型水为主,丰水期河南平原的北部、南部主要以HCO3型水为主,而中部主要以HCO3-SO4型水为主。丰、枯水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差异是在气候(降水、蒸发)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张岩董维红李满洲郑昭贤石旭飞郭自训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水化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大举措。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蓄作用,河南省受水地区水源结构的改变对主要的供水水源第四系地下水资源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论文在建立河南平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受水区的分配水量相应压采各城市的浅层地下水开采量,模拟预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第四系地下水流系统的演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河南平原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到2010年,郑州市、新乡市、濮阳市漏斗中心水位相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2007年1月1日)将分别提高6.64m,8.15m和4.15m,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地下水的开采压力,有效地恢复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但是由于农业灌溉超量开采地下水,河南平原中部和东部的非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仍持续下降;南部尽管不在受水区范围内,但是供水水源主要来自地表水,所以浅层地下水位无明显变化。结合前人的供需水量预测结果,到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给受水区的水量与受水区的需水量基本持平。
焦珣高淑琴张岩张莹
关键词:第四系地下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南水北调
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年龄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3 H法和CFCs法对河南平原第四系浅层地下水年龄进行计算,为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和水循环的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出的年龄拟合误差较小(2a),均可代表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年龄。总体上,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主要为近50a以来补给的现代水。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山前地区以及开封西部的黄河两岸等地区浅层地下水年龄均小于30a,并且顺着地下水流向年龄逐渐增大。从山前地区和黄河两岸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逐渐减小。总体上:平原北部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年龄较小,地下水循环交替较快;平原南部地下水系统次之;平原中部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年龄最大,地下水循环交替最慢。
石旭飞董维红李满洲张岩
关键词:氟里昂地下水
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成因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利用2009年所采集的75件浅层地下水样品的水质资料,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污染源的特点进一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主要存在着TDS、总硬度、Mn、"三氮"、Fe、氯化物以及硫酸盐的超标现象。TDS,氯化物、硫酸盐超标主要由于局部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天然状态的水盐均衡以及引用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三氮"超标主要由于一些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Fe、Mn超标主要由于第四纪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铁锰结核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地下水硬度超标的原因主要有过量开采地下水、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垃圾的任意堆放。
张岩董维红李满洲石旭飞
关键词: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浅层地下水污染成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