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富祥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东夷
  • 2篇甲骨
  • 1篇东夷文化
  • 1篇东夷族
  • 1篇学派
  • 1篇原始儒家
  • 1篇源流
  • 1篇儒家
  • 1篇儒家学派
  • 1篇儒家学说
  • 1篇三长
  • 1篇三长制
  • 1篇商朝
  • 1篇石器
  • 1篇授田
  • 1篇授田制
  • 1篇说文
  • 1篇齐文化
  • 1篇迁都
  • 1篇中原文化

机构

  • 10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张富祥

传媒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史学月刊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殷都学刊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夷乐舞源流综述被引量:4
2001年
上古东夷民族的图腾乐舞滥觞于传说的少昊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到“五帝”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山东龙山文化时代)后期,乐正夔协助帝舜整理和发展传统乐舞,以东夷乐舞为主体而综合创立《韶》乐,遂成为后世王官乐舞的总源头。春秋战国之际,东夷故地的鲁国和齐国仍然完整地保存着《韶》乐。秦汉以后,《韶》乐古曲始渐次失落,但直到近世,曲阜孔庙祭孔时所用大型乐舞仍存留着《韶》乐和《韶》舞基本模式的痕迹。
张富祥
关键词:源流
说“夷”被引量:7
1997年
说“夷”张富祥齐文化是上古东夷文化的嫡裔。夏商时代所称的“九夷”(“九”实为众多的意思),基本上是指当时泰沂山区及其以东地区的夷人部落或小方国,他们的散居地可说全部在今日所称的齐文化区。“夷”为族称亦起于齐地,古籍率称“东夷”,但对这一称呼的来源及其...
张富祥
关键词:《说文》甲骨卜辞东夷文化齐文化
沂沭细石器文化内涵分析
2002年
沂沭细石器文化主要是适应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而兴起的 ,这一文化形态的全部内涵即是原始畜牧业初步繁荣的最突出表征和概括。这时沂沭居民已开始经营原始农业 ,但经营水准还非常低下 ;原始畜牧业的迅速发展 ,则使家畜的放牧和饲养成为人们的重要衣食之源 ,并对后来海岱地区原始农业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细石器本身并不适应原始农业的发展 。
张富祥
关键词:细石器文化
“华夏”考——兼论中国早期国家政制的酝酿与形成被引量:3
2003年
“华夏”一词起于时代称谓“虞夏” ,兼包地域、政治、民族、文化诸涵义 ,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代称。华夏民族滥觞于传说古史上的“五帝”时代 ,其间颛顼的宗教改革标志着中原部落大联盟的日趋成熟 ,而到虞舜为盟主时 ,大联盟的政治体制已基本具备早期华夏国家的雏型。
张富祥
关键词:华夏颛顼
《老子》校释二题被引量:3
2003年
张富祥
关键词:《老子》校释
海岱历史文化区与东夷族形成问题的考察被引量:3
2003年
 考古学者所称的海岱历史文化区,如果转称为东夷历史文化区,其形成年代当定位于考古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整体意义上的东夷族开始形成的时期,也是海岱区域文化共同体走向整合的时期。
张富祥
关键词:东夷族
海岱文化与中原文化被引量:11
2000年
海岱文化(亦称东夷文化)在考古文化特征上与中原文化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它们之间有着频繁的交流。在古史传说中,传说所称出自东夷的顼──帝喾──帝舜一系实代表了中原农耕文化的主体,海岱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基层文化。夏商周时期,东夷文化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区的大范畴中,并丰富和充实了中原文化。
张富祥
关键词:五帝中原文化
“殷”名号起源考被引量:6
2001年
甲骨文中用作地名或国名的“衣”字,本为东夷族称的转化字,商代末年周人称商为“衣”,实际是指商人为夷人。入周以后,周人仍多称商为“衣”,又或称为“殷”,“衣”、“殷”名异而实同。“殷”名号的通行大约始于周康王时。旧说商又称殷起于“盘庚迁殷”是没有根据的,以商都为“殷”亦出于周人的习称。
张富祥
关键词:东夷名号商朝甲骨文
北魏孝文帝的安民之策
2001年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 ,为了缓和社会危机 ,实行了一系列安民之策 ,如俸禄制、三长制、授田制及迁都政策。这些政策都带有“汉化”倾向 。
张富祥
关键词:孝文帝安民三长制授田制迁都
从王官文化到儒家学说──关于儒家起源问题的推索和思考被引量:12
1997年
上古王官文化起于原始宗教祭祀,至商周之际渐由“神本”转向“人本”。西周巫官衰而史官兴,典章文献的制作、整理和保存远超于前代,王官文化日益摆脱神学独断,成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儒学发生的文化主源。东周“礼坏乐崩”,王官文化下播,民间私学兴起,原始儒家依托私学传布周官典籍,逐步上升为独立的学术力量。春秋战国之交,孔子不拒远近,“有教无类”,将旧有及新起的民间私学联成一个层级的私学网络,标志着原始儒家学派的正式成立。作者不同意把儒家的起源推溯至商代,认为“儒”本为民间私学之师,只能是春秋历史的产物,并进而就“儒”的原初身份特征及其名称的来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文中还谈及儒学发生的文化史意义和儒家学说既保守又开明的双重文化立场,提出原始儒家是中国早期“知识阶层”的核心构成部分。
张富祥
关键词:官文化儒家学说儒家学派原始儒家礼乐文化柳下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