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寅生

作品数:18 被引量:24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冰川
  • 5篇降水
  • 4篇气候
  • 3篇雨量
  • 3篇雨量器
  • 3篇蒸发
  • 3篇气候特征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乌鲁木齐河流...
  • 3篇流域
  • 3篇积雪
  • 3篇河流
  • 2篇冬克玛底冰川
  • 2篇青藏高原中部
  • 2篇夏季
  • 2篇径流
  • 1篇冬季积雪
  • 1篇雪层
  • 1篇一致性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名古屋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岩手大学

作者

  • 18篇张寅生
  • 8篇杨大庆
  • 6篇康尔泗
  • 6篇姚檀栋
  • 6篇蒲健辰
  • 3篇张志忠
  • 3篇施雅风
  • 2篇藤田耕史
  • 1篇蒲建辰
  • 1篇田立德
  • 1篇侯书贵
  • 1篇杨新元
  • 1篇刘潮海
  • 1篇姜彤
  • 1篇康世昌
  • 1篇效存德

传媒

  • 9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文
  • 1篇气象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2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4
  • 4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雨量器对比观测降水实验成果分析被引量:6
1991年
水文站和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是制作等雨量线图和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的基础,因此单站(点)降水观测资料的精度直接影响径流模型、水分循环、水量平衡和水资源计算的结果。由于风对雨、雪进入雨量器的干扰(动力损失)、雨量器承水器和储水瓶(筒)内壁对部分降水的吸附(湿润损失)
杨大庆施雅风康尔泗张寅生商思臣王新齐
关键词:流域雨量器
青藏高原中部地面蒸发量观测计算与特征分析被引量:18
1994年
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地面蒸发过程主要发生于5-10月,7月蒸发最为剧烈。与其它因子相比较,地面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相关关系最好,与潜在蒸发量相关关系次之。下垫面条件对地面蒸发量影响很大,冻结与非冻结地表面蒸发量可相差2-3倍。与更为干旱的高原西部的天山地区的研究成果相比,该区衡量蒸发能力的指标和实际蒸发量均要高出许多。
张寅生蒲建辰太田岳史
关键词:青藏高原蒸发量水分
乌鲁木齐河源雪密度观测研究被引量:32
1992年
乌鲁木齐河源高山区积雪形成期(10月)积雪层的月平均密度为140kg/m^3,稳定积雪前期(11—2月)和稳定积雪后期(3—4月)雪层的月平均密度分别为190—210kg/m^3和175kg/m^3,非稳定积雪期(5—9月)的新雪密度介于90—125kg/m^3,平均值为112kg/m^3。统计分析表明,冬季积雪层的平均密度不随积雪深度而变化,但与5日平均气温和5日合计降水量呈反相关关系,夏季新雪的密度随雪深的增大而上升,风速对冬季积雪层平均密度和夏季新雪密度均无明显影响作用。
杨大庆张寅生张志忠
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冬季积雪蒸发观测的主要结果被引量:13
1992年
蒸发器测量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中山带隆冬积雪表面白天的蒸发速率约为0.012mm/h,夜晚的凝结速率为0.005—0.010mm/h。1月的日平均蒸发量约为0.03mm,2月增大到0.16mm。乌鲁木齐河源高山区冬季气候干燥,2月和3月积雪的日平均蒸发量分别为0.21mm和0.54mm,其中3月的日蒸发量与夏季7月和8月1号冰川冰舌表面积雪的日蒸发量接近。乌鲁木齐河源高山区冬季积雪的蒸发主要取决于热量条件,积雪的月蒸发量分别约为4.6—5.5mm和7.5—9.5mm,相当于月降水量的55—100%。
杨大庆张寅生
关键词:积雪蒸发流域
我国大陆型冰川消融特征分析被引量:5
1996年
蒸发(升华)作用对我国大陆型冰川的消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冰川分布的海拔升高,其发育的气候条件更加寒冷干燥,蒸发量在消融中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大陆型冰川的消融与其表面的气温、湿度及风速密切相关,其融化耗热与蒸发耗热之比值(ME)为表征其消融的重要参数;随着ME比值减小,它对消融的影响增大且蒸发量在消融中的比重增加。依大陆型冰川的ME比值可将其消融划分为融化型、融化蒸发过渡型和蒸发型。
张寅生姚檀栋蒲健辰
关键词:冰川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平衡线高度附近的能量平衡被引量:14
1996年
本文以连续的、至少一年的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平衡线高度处的辐射平衡及能量平衡特征。冰川表面独特的下垫面性质,使其净辐射值全年有5个月左右为负;潜热交换量基本与净辐射成反向的季节变化;感热交换全年均为正值而成为该冰川表面主要热源之一;传导热交换量对能量平衡的贡献很小。该冰川表面的能量交换水平季节变化明显,冰川表面气温季节变化与净辐射关系密切。冰川表面气温对总辐射通量变化的敏感性系数与其反射率及吸收辐射通量关系密切。
张寅生姚檀栋萍健辰大火田哲夫矢吹裕伯藤田耕史
关键词:冰川能量平衡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28
1994年
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的地理特点使其气候特征与平原区不同;气温年变幅小,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每年11月至来年3月在海拔1000-2400m处形成逆温层。根据不同台站同期年平均降水量分析,大致在海拔1900m和3500m左右有两个较大降水带。气温与湿度随海拔的变化在不同高度带内并不一致。60年代以来,其气温变化较平原地区要小得多,而降水量在减少的同时其变率增加。
张寅生康尔泗刘潮海
关键词:气候特征气温降水河流
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径流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1997年
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较之山前平原区有着充沛的降水,是径流形成的基础。降水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高山带降水以固态为主,使冰川成为山区流域重要的水储存形式。降水观测误差对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估算有较大影响。冰雪消融可以依据常规气象要素的参数化热通量表达式来计算。在高山草甸蒸发量的观测、计算中,蒸渗器称重法与波恩比率法较之通量-梯度法有较高的观测精度。山区流域径流系数随流域平均海拔增加而增加,高山冰川作用区在径流形成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康尔泗施雅风杨大庆张寅生张国威
关键词:河流流域径流降水蒸发
我国大陆型山地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0
1998年
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和祁连山“七一”冰川为例,着重探讨青藏高原冰川变化的能量机制.得到了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冰川平衡线对气候因子波动的响应值,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冰川物质平衡过程的影响.文中所选取的3条冰川中,以1号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为强烈,而“七一”冰川以其独特的能量交换特征,对气候因子波动的响应相当迟缓,从而在全球山地冰川普遍缩小规模的背景下,该冰川处于相对较为稳定的状态.
张寅生姚檀栋蒲健辰
关键词:冰川变化气候波动气候变化山地冰川
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口邻近地区气候特征被引量:12
1994年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中部的唐古拉山口附近连续的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及太阳辐射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区域年内气候变化和日变化等特征:年平均气温为-6.0℃,最冷月为12月,最热月为7月,与高原西部比较,具有升湿快、降温慢的变化特点;降水多集中于6-8月,但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无规律可循,湿度变化与热力作用关系密切;年平均风速为3.6m/s,且冬季风强、夏季风弱,上午风弱、午后风强,1月午后风速可达10.0m/s;太阳辐射年总量为7172.3MJ,5月最大,1月最小,反射率12月最大,7月最小。
张寅生蒲健辰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