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宏图

作品数:70 被引量:56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肿瘤
  • 26篇病理
  • 17篇细胞
  • 17篇临床病理
  • 16篇预后
  • 13篇肉瘤
  • 12篇免疫
  • 9篇子宫
  • 9篇细胞癌
  • 7篇血管
  • 6篇食管
  • 6篇组织化学
  • 6篇腺肿瘤
  • 6篇淋巴
  • 6篇免疫组织
  • 6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手术
  • 5篇临床病理分析
  • 5篇临床病理观察
  • 5篇淋巴结

机构

  • 6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宝鸡市中心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林州市肿瘤医...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中心...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华药医院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69篇张宏图
  • 12篇孙耘田
  • 11篇吴令英
  • 9篇马绍康
  • 6篇苏勤
  • 5篇邵永孚
  • 5篇刘秀云
  • 5篇郭蕾
  • 5篇鲁海珍
  • 5篇李斌
  • 4篇徐立斌
  • 4篇王贵齐
  • 3篇王成峰
  • 3篇俞高志
  • 3篇周纯武
  • 3篇林冬梅
  • 3篇欧阳汉
  • 3篇王永岗
  • 3篇蔡媛
  • 3篇孙建衡

传媒

  • 17篇中华肿瘤杂志
  • 12篇诊断病理学杂...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工企医刊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2篇2008
  • 10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5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列腺腺癌合并睾丸鞘膜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腺癌合并睾丸鞘膜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WDPM)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1例前列腺腺癌合并睾丸鞘膜WDPM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第一次因术前诊断为前列腺增生而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术后20天再次入院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在左侧睾丸鞘膜偶然发现2个灰白色绒毛样赘生物,镜下肿瘤由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中心为纤维血管轴心伴间质透明变性,表面被覆单层轻微扁平至立方状的上皮样细胞,异型性小。免疫组化示AE1/AE3、calretinin、vimentin、CK5/6和HMBE-1(+),p63、PSA、PSAP和CEA(-)。结论睾丸鞘膜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和前列腺腺癌并发极为罕见,可被误诊为前列腺腺癌伴睾丸鞘膜癌转移,加深对此肿瘤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陈一峰杨梅陈良娟李白姚锡虎倪亚平张宏图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病理学免疫组化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7例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一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WHO—EORTC)分类标准,结合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对其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别进行观察、总结。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51(16~78)岁。患者均以发现皮肤病就诊。其中T细胞淋巴瘤14例,包括5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蕈样霉菌病,4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及3例原发性皮肤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为原发性皮肤侵袭性亲表皮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3例,包括2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和1例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Ⅲ级)。结论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复杂多样,两者必须紧密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黄文亭冯晓莉孙耘田应建明张宏图石素胜刘秀云
关键词:淋巴瘤皮肤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高分化脂肪肉瘤样胃肠间质瘤1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女性,63岁。左上腹不适3天入院。查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左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CT示脾胃间隙软组织包块,边缘光滑,与胃边界尚清。术中见肿块位于胃后壁,质软,与胃后壁界限不清,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活动度可,距肿瘤边缘2 cm切除。病理检查巨检:结节性肿物1个,表面呈多结节状,大小8 cm×6 cm×6 cm,表面光滑;切面灰黄色为主,灶状灰红色,质细;另附小块胃壁组织,大小4.5 cm×4 cm,其黏膜与黏膜下层分离。镜检:肿瘤位于肌层及浆膜之间,境界清楚,
车潇良吴红梅张宏图蔡媛
关键词:脂肪肉瘤间质瘤胃肠道
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在肿瘤诊断中的初步探讨被引量:7
1996年
应用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对部分非上皮组织和细胞,以及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肿癌和鼻咽癌组织和细胞的角蛋白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E1/AE3对骨髓、外周血、淋巴结和淋巴瘤的组织和细胞基本无交叉反应,而对上述癌组织和细胞则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所以,在病理诊断中AE1/AE3常被用于鉴别疑难肿瘤的组织来源。但因个别间叶组织对AE1/AE3亦呈阳性反应,而个别上皮肿瘤却为阴性反应,所以必须多因素综合分析。AE1/AE3对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和单个细胞有很强且均匀的反应,可用来做微小转移的探针。该项研究的例数较少。
吴进冬吴进冬余子豪张宏图
关键词:肿瘤免疫诊断角蛋白单克隆抗体
肝细胞腺瘤9例诊治分析被引量:5
2001年
张海增邵永孚吴建雄王成峰单毅王洪武张宏图
关键词:肝细胞腺瘤少见肿瘤HCA
原发性肝癌术前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PHCC)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价值。方法211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PHCC患者经TACE治疗后,有41例获Ⅱ期手术切除,分析其TACE特点、距手术时间、病理学改变和随访情况。结果TACE术可使1.9%的PHCC患者获得Ⅱ期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前平均TACE治疗次数2.3次/人,距手术时间平均45天;TACE有效率(CR+PR)为51.2%。肿瘤完全坏死4例,占9.9%;重度介入治疗后反应27例;肿瘤残留呈弥漫分布或肿瘤周边被膜下。1、2、3、5年生存率85.0%、74.3%、57.6%和46.2%。中位生存期50.3个月。结论术前TACE治疗可使部分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获Ⅱ期手术切除,其疗效肯定,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李忱瑞李文波李清华姜文浩史仲华王成峰张宏图周纯武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5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 对 53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淋巴结多位于头颈部 ,呈轻~中度肿大 ,男女之比为 1∶1 7 活检标本多破碎 (37/53) ,形态特征为细胞碎片、增生的淋巴及组织细胞构成大小不一凝固性坏死灶。新月形、肾形、扭曲核的组织细胞及浆样T细胞最常见到 ,无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坏死灶及边缘CD68及T细胞呈斑块状 (+) ,而B细胞少数散在 (+)。结论 根据组织形态、细胞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
张宏图孙耘田李爱东刘复生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淋巴结炎
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梭形细胞RM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表现、预后、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梭形细胞RMS可见于儿童和成年人,常发生于头颈部、宫颈和睾丸旁,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其预后较差。梭形细胞RMS中瘤细胞多排列成束状、席纹状,其问常混杂着一些肥胖、短梭形或多角形、胞浆红染、核深染偏位的横纹肌母细胞。免疫组化结果为波形蛋白(vimentin)、肌调节蛋白(MyoD1)、结蛋白(desmin)、肌动蛋白(actin)和肌红蛋白(myoglobin)抗原阳性,S-100蛋白、甲胎蛋白(AFP)、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角蛋白(CK)和c-kit蛋白(CD117)抗原阴性。结论梭形细胞RMS是一种少见的RMS,预后较差,肌源性标记(desmin)与MyoD1和myogenin的联合应用,有助于RM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张宏图郭蕾苏勤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分析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期对这类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LESS的治疗方法及其对肿瘤复发、患者存活的影响。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结果41例患者中,24例以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30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全部患者均行手术切除,33例术后接受了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和(或)化疗。41例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5%和77.8%。共有1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3.9%,多数位于盆腔,中位复发时间为26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31个月。保留卵巢功能患者的复发率(66.7%)高于不保留卵巢功能者(37.5%);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患者的复发率为87.5%,而术后接受辅助治疗者复发率为30.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接受辅助放疗者中,10例(32.3%)复发,而未行放疗的10例患者中,有8例(80.0%)复发。18例复发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1.8%。结论LESS预后好,但复发率较高,而且有晚期复发的倾向。术后辅助放疗对减少局部复发有益。
马绍康张宏图吴令英刘丽影李斌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的检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小转移的最佳方法,研究临床病理因素与微小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同位素法检测乳腺癌SLN;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SLN,以100μm为间隔,进行多层间隔连续切片,并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微小转移;取肿瘤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并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共检测59例患者的121枚SLN和44份肿瘤标本,有14例(23.7%)患者的17枚(14.0%)SLN有微小转移。用HE染色法,切片数量从1层增加到3层时,微小转移的检出例数分别为3、7和10例;在3个层面上行间隔连续切片,HE分别与AE1/3、CK19和mucl联合检测时,微小转移的检出例数分别为14、12和16例。增加切片数量或采用联合检测的方法,可以提高微小转移的检出数量,微小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c-erbB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相关。结论检测SLN微小转移的最佳方法为间隔100μm、在2个层面上行间隔连续切片,同时进行HE和mucl染色,可以检出绝大多数的微小转移。
张涛张保宁张宏图孙耘田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