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鹏飞

作品数:109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8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5篇家蚕
  • 42篇蚕品种
  • 32篇家蚕品种
  • 15篇选育
  • 15篇致死
  • 14篇平衡致死系
  • 13篇性连锁平衡致...
  • 13篇雄蚕
  • 12篇茧丝
  • 9篇基因
  • 8篇雄蚕品种
  • 8篇强健性
  • 8篇家蚕品种资源
  • 7篇性状
  • 7篇品种选育
  • 7篇斑纹
  • 6篇育种
  • 6篇原种
  • 6篇杂交
  • 6篇昆虫

机构

  • 108篇云南省农业科...
  • 6篇浙江省农业科...
  • 4篇安康学院
  • 2篇西南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09篇廖鹏飞
  • 52篇董占鹏
  • 37篇黄平
  • 34篇朱水芬
  • 32篇刘敏
  • 31篇罗顺高
  • 30篇白兴荣
  • 29篇陈松
  • 29篇杨文
  • 20篇刘增虎
  • 18篇吴克军
  • 16篇李涛
  • 15篇杨继芬
  • 15篇李琼艳
  • 14篇钟健
  • 13篇陈安利
  • 13篇杨海
  • 13篇范永慧
  • 11篇杨伟克
  • 10篇丁善明

传媒

  • 16篇蚕业科学
  • 12篇中国蚕业
  • 8篇西南农业学报
  • 7篇第十二届家(...
  • 6篇云南农业科技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山东农业科学
  • 3篇四川蚕业
  • 2篇蚕桑通报
  • 2篇昆虫学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北方蚕业
  • 1篇江苏蚕业
  • 1篇广西蚕业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21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3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4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变温饲育对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明在云南早春和晚秋昼夜温差大,且平均气温较低的自然温度条件下饲养家蚕的可行性,以现行家蚕品种菁松×皓月正反交为材料,参照自然气象数据设置变温(13~28℃)饲养条件,以家蚕恒温(26~27℃)饲养为对照,研究变温条件下家蚕幼虫的发育情况及健康性、产茧量、茧丝质量等生产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变温处理家蚕幼虫行为随温度变化表现不一,在较低温度时不活泼、食桑缓慢或停止活动,偶尔有个体出现轻微吐液现象;随温度升高,家蚕幼虫逐渐恢复活跃性和取食速度,吐液现象消失,能完成蜕皮、老熟结茧等生命活动。变温处理各个龄期较恒温处理长1~2d,全龄经过时间延长约10d;13~28℃变温处理对家蚕健康性、产茧量、茧丝质量等均有不良影响。
廖鹏飞陈安利李琼艳罗顺高陈世良董占鹏
关键词:自然温度变温家蚕
一种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限性卵色和致死基因导入现行家蚕品种的方法被引量:3
2014年
对现行家蚕品种进行遗传改良获得新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是快速育成优良雄蚕品种的技术途径之一。建立了一种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限性卵色和致死基因导入现行家蚕品种的方法:通过雌回交把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用于原种雌雄鉴别的限性卵色基因w3和控制一代杂交组合性比的2对隐性胚胎期致死基因l1、l2导入现行优良家蚕品种,即用现行品种的雌性与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雄性杂交,再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雌性与杂交后代回交,以后多次用现行品种的雌性回交,再多代自交固定后育成具有现行品种优良经济性状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采用该方法,将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限性卵色基因与胚胎期致死基因导入现行优良家蚕品种云蚕8A和云蚕8B中,并按云蚕7×云蚕8的组配方式配制雄蚕一代杂交组合,其雄蚕率达100%,与原杂交组合相比,虫蛹率、解舒率、干茧出丝率分别提高2.33、5.53、2.60个百分点,茧丝洁净达95.4分,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创制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育种材料。
廖鹏飞陈安利朱水芬黄平杨伟克罗顺高祝新荣杨继芬陈世良董占鹏
关键词:雄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回交改良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株系的分子鉴定初探被引量:3
2014年
来自不同地域或蚕区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出现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对Bm NPV流行株系鉴定是病害监测与防控的重要基础。以最早完成基因组测序的Bm NPV-T3株的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序列与其他6个Bm NPV株系进行同源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BLAST比对,结果表明不同株系的Polh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相似度达到99.94%;再以Bm NPV-T3株的143个开放阅读框序列为参照,对不同Bm NPV株系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双序列比对,发现不同株系重复阅读框基因(bro)家族成员的组成、序列及拷贝数存在差异,且分布位置呈现多样性。初步认为,高度保守的polh基因可用于Bm NPV病毒的鉴定,而相对保守的bro家族基因可作为Bm NPV病毒株系分子鉴定的依据。
唐芬芬邵榆岚钟健张永红黄平董占鹏廖鹏飞白兴荣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株系多角体蛋白基因
家蚕斑纹双限性品种云限1号的选育
2013年
[目的]降低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质量和产量,拓宽茧丝产品的应用范围。[方法]通过系统筛选和配合力测试,采用795、H05、日新A和云蚕7A为亲本,根据家蚕杂交育种原理,组配成斑纹双限品种云限1号。[结果]经实验室鉴定、蚕种繁育和农村试验发现,该品种强健好养、产茧量高、雌雄鉴别容易、繁育系数高。综合各地各季的试养成绩,云限1号的虫蛹率为93.09%~99.07%,万头产茧量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当,万头茧层量高于对照3.84%~6.40%,张种产茧量高于对照0.69%~13.31%,茧丝长约1 100 m,洁净在92分以上。[结论]云限1号的经济性状与云南省现行品种菁松×皓月相当,符合蚕桑生产对家蚕品种的需求。
廖鹏飞朱水芬黄平董占鹏刘敏白兴荣罗顺高钟健陈松
关键词:家蚕品种选育
云南保存的102份家蚕品种资源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被引量:16
2017年
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保存的102份家蚕品种资源进行了人工饲料摄食性调查。通过将每份家蚕品种资源的转青卵取4个1/2卵圈的蚕卵作为一区,蚕卵孵化后进行混合育,以24 h疏毛率为指标调查各家蚕品种资源的摄食率。3龄起蚕改用桑叶饲喂,以饷食48 h的实际存活头数与孵化头数计算存活率。用SPSS17.0软件对摄食率与存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摄食率为90.1%~100%的家蚕品种资源有23份,占所调查家蚕品种资源总数的22.55%;摄食率为80.1%~90.0%的家蚕品种资源有12份,占所调查家蚕品种资源总数的11.76%;摄食率在40.1%~80.0%的家蚕品种资源有8份,占所调查家蚕品种资源总数的7.84%;摄食率在10.1%~40.0%的家蚕品种资源有18份,占所调查家蚕品种资源总数的17.65%。对摄食率在80%以上(80.1%~100%)的家蚕品种资源的存活率调查结果显示,35份摄食率在80%以上的家蚕品种资源中有13份家蚕品种资源的摄食率、存活率的差距都在10个百分点以内,对摄食率、存活率的差距都在10个百分点以内的13份家蚕品种资源的摄食率与存活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747(P>0.01),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高摄食率和高存活率家蚕品种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继代筛选,有望选育出对人工饲料具有良好适应性的家蚕新品种。
朱水芬杨海杨文陈安利廖鹏飞黄平李玲利陈松
关键词:家蚕品种资源人工饲料摄食率存活率
春秋兼用细纤度雄蚕品种镇781×红平6的育成
为选育适应茧丝市场对细纤度雄蚕品种的需求,以健康性较强的限性皮斑2033为母本,中细纤度的多丝量品种781为父本,定向转育成皮斑限性品种镇781;以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2为供体,含多化性血缘的细纤度品种7532为受体,采...
廖鹏飞陈安利罗顺高李继娅李琼艳刘敏范永慧吴克军黄俊荣董占鹏
关键词: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春秋兼用细纤度雄蚕品种
一种将家蚕素斑品种定向转育成茶斑限性系统的雌回交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家蚕素斑品种定向转育成茶斑限性系统的雌回交法,通过普斑限性品种雌与基础普茶品种雄杂交得F<Sub>1</Sub>;F<Sub>1</Sub>雌与轮回亲本(素斑品种)雄杂交得F<Sub>2</Sub>;F...
廖鹏飞董占鹏代方银鲁成刘敏李继娅罗顺高李涛范永慧欧秀华李琼艳白红英杨继芬朱红涛杨文李红李刚罗智明
文献传递
强健性多丝量家蚕品种云蚕9号的选育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适应轻简化养蚕生产模式和生产优质茧丝,以体质强健、多丝量作为家蚕新品种选育的目标。利用保存的家蚕品种资源,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及设置特殊饲养环境和兼顾目标性状综合选择的技术方案,历经5年15代,选育并组配出符合育种目标且小蚕对人工饲料有较好适应性的强健性多丝量家蚕杂交组合金松·M5×红10·红12,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定名为云蚕9号。新品种在云南省进行农村多点饲养示范试验,虫蛹率、结茧率、盒种收茧量等性状成绩分别比现行春用品种菁松×皓月高1.1百分点、0.89百分点、0.98 kg,且上茧率高、茧形匀整、茧色洁白、茧丝品质优良,可缫制5A级生丝,充分表现出综合经济性状优的特性。新品种适合在云南蚕区春季、夏秋季以及西南各省年均气温较低蚕区的春季饲养。
朱水芬杨文张金祥廖鹏飞黄平杨海丁善明吴克军陈松
关键词:家蚕品种强健性多丝量杂交育种
不同饲育方式对家蚕产卵量及卵黄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3年
为探究人工饲料与桑叶不同搭配饲育方式对家蚕产卵情况及卵黄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全龄桑叶育(Mul1-5)、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Art1-2)、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rt1-3)、1~4龄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Art1-4)4种饲育方式饲养菁松×皓月,调查不同饲育方式下的造卵量、产卵量、百粒卵重及卵黄蛋白基因Vg、30Kc19、ESP、VgR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ul1-5的24 h产卵量、造卵量及百粒卵重均最高,造卵数量和百粒卵重都随人工饲料饲喂龄期延长呈现下降趋势;Mul1-5和Art1-2的造卵量显著高于Art1-3和Art1-4,Mul1-5的百粒卵重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合。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4种饲育方式下卵黄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Vg从5龄第7天开始到整个蛹期结束持续表达,整体表现为Art1-3的表达量最高,Art1-2的次之,Art1-4的最低;30Kc19在5龄第7天及上蔟第1天表达量较高,并分别以Art1-2和Art1-3方式下最高,蛹期基本不表达;ESP和VgR在整个蛹期都有表达,但以第5~8天的表达量较高,且第5~7天以Art1-4的最高,第8天以Art1-3的最高。综合来看,人工饲料育替代桑叶育的龄期越长,家蚕产卵数量和百粒卵重下降越明显,卵黄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影响越大,这可能与人工饲料的配方、家蚕对人工饲料的吸收利用程度及人工饲料育后家蚕的体质有关,具体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李琼艳范永慧李继娅廖鹏飞刘敏
关键词:家蚕人工饲料饲育方式产卵量
家蚕品种茧丝强伸力差异分析与育种素材评价应用
[目的]对48个家蚕品种茧丝断强力、断裂伸长、强度进行检测。[方法]对常规保育的48份家蚕品种。以同一品种为一个样,进行半自动化煮茧,半脱胶后单粒缫丝。各品种取茧幅一致的两粒蚕茧对每百回相同部位样丝作强伸力的检测。比较不...
朱水芬杨文廖鹏飞俞学良罗顺高陈松
关键词:家蚕茧丝强伸力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