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平慧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彝族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文化
  • 2篇文学
  • 1篇对立
  • 1篇对立统一
  • 1篇叙事
  • 1篇仪式
  • 1篇彝族传统
  • 1篇彝族史诗
  • 1篇彝族文学
  • 1篇云南彝族
  • 1篇葬仪
  • 1篇丧葬
  • 1篇丧葬仪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生活
  • 1篇社会生活实践
  • 1篇生计
  • 1篇生计方式

机构

  • 8篇红河学院
  • 7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11篇平慧
  • 2篇张双祥
  • 2篇李金发
  • 1篇龙倮贵

传媒

  • 2篇红河学院学报
  • 2篇毕节学院学报...
  • 1篇文艺评论
  • 1篇民族论坛
  • 1篇农业考古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西昌学院学报...
  • 1篇魅力中国
  • 1篇文山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村落中口头文学的社会功能
2018年
口头文学包括了神话、传说、故事等形式,它不仅是民间文学的主要流传方式,还是民间文学中极为重要的口头散文叙事。由于口头文学是民众对社会生活实践的一种表达方式,其表达的“文学性、历史性、解说性和地方性为口头文学打上了独特的叙事烙印”。
平慧
关键词:口头文学传统村落社会生活实践民间文学历史性
红河彝区农业生态文化
2015年
红河彝区的彝族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保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他们通过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形成了传统的农耕文明,维系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彝区的传统农业生态环境,经历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后,彝族逐步改善原来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生态环境和彝区生存环境获得改观。
平慧李金发
关键词:农业生态文化
彝族传统生死观的对立与统一辨析
2021年
生死问题在彝族古典自然哲学中,从本体认识论到辩证法都肯定世间万物包括人类有生死,认为自然界生命乃至人类的存在,是一个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相依而对立统一,而全人类的生与死观念是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生活写照和生活缩影,反映和再现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个体生命生与死是灵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具体体现,反映和说明了“生是死的前奏,死是生的转折”的生死轮回观。彝族对人类生死现象的认识,不只有唯心主义的人类生死观,同时也含有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两种相互并存,也相互矛盾统一的辩证思想。
龙倮贵平慧
关键词:彝族生死观自然哲学对立统一
彝族文学研究的新篇章——评王菊《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彝族文学研究》
2014年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彝族文学研究》是一部在彝族文学研究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专著,该书将彝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首次系统地对彝族文学中的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进行了拓展和深入研究,并以古今中外的文学作为彝族文学的参照,通过对照性研究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点。该书的特点视角独特,材料丰富,研究系统深入,对彝族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比较文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平慧张双祥黄涵琪
关键词:彝族文学书评
浅析云南泸西小白彝女性服饰的装饰特点
2011年
在小白彝民族女性服饰的艺术创作中,小白彝妇女通过对色彩、图案、工艺等装饰语言的综合运用,在创造出灿烂多姿的民族服饰和装饰艺术的同时,实现了装饰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分析和研究小白彝女性服饰特点,对于诠释小白彝服饰的民族特点和装饰艺术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平慧
关键词:女性装饰特点图案
浅析彝族土掌房的文化内涵及其保护价值——以云南省泸西县城子村为例被引量:8
2010年
土掌房是彝族的主要民居建筑,也是城子村彝族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城子村彝族人的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土掌房是彝族人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研究土掌房的现代保护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平慧
关键词:土掌房文化内涵
彝族叙事史诗《爱佐与爱莎》中的生态意识
2011年
彝族支系阿哲人的史诗《爱佐与爱莎》,是其地域文化的结晶,它深刻地反映了阿哲人的思想精髓,其中就包括了他们早期的生态意识。文章将从人类起源的生态表述及人的自然化与自然拟人化最终达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对阿哲人早期的生态意识作简要分析。
平慧
关键词:生态意识彝族史诗
白彝人螺女型故事“龙背袋”的文化阐释
2013年
中国的螺女型故事是一个富于思想和艺术光彩的民间故事,在汉族民间故事中经久不衰,同时在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也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经历时空考验之后仍然代代相传。泸西县白彝人中流传的"龙背袋的故事",其文本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积淀。
平慧张双祥
关键词:文化阐释
从历史记忆到族群认同:云南彝族葛泼人祭祖仪式中的口头叙事被引量:4
2018年
云南泸西葛泼人是彝族支系中人口较少的族群,在地方志、彝文文献及汉文文献中,对其记载寥寥无几。但葛泼人的口头叙事极为丰富,民众中流传的神话、传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葛泼人的历史真实,在特定的叙事语境——祭祖仪式中,这些神话和传说推动了族群成员的认同感。祖源记忆、姓氏来源等贯穿祭祖仪式始终的口头叙事,补充了葛泼人的历史文化信息,亦彰显了葛泼人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族群边界。
平慧
关键词:口头叙事历史记忆族群认同
彝族葛泼人传统生计方式及其变迁——基于对云南泸西彝族葛泼人的调查
2019年
云南泸西彝族葛泼人在长期的自然和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一套以粗放型农耕为主的传统生计方式。改革开放后,葛泼人开始了新的生计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三七种植深刻影响了葛泼人的生计方式。最终葛泼人在探索中调整生计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平慧
关键词:生计方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