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娟

作品数:19 被引量:349H指数:10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冻土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 7篇流域
  • 6篇土壤
  • 5篇多年冻土
  • 5篇河流域
  • 5篇黑河流域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活动层
  • 3篇冻土区
  • 3篇多年冻土区
  • 3篇土地利用
  • 3篇热状况
  • 3篇P
  • 2篇冻融
  • 2篇遥感
  • 2篇找矿
  • 2篇找矿方向

机构

  • 19篇兰州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9篇常娟
  • 8篇王根绪
  • 4篇王一博
  • 2篇郭科
  • 2篇张廷斌
  • 2篇郭娜
  • 1篇刘发民
  • 1篇高永恒
  • 1篇程国栋
  • 1篇马海燕
  • 1篇张应华
  • 1篇刘桂民
  • 1篇钱鞠
  • 1篇仵彦卿
  • 1篇温小虎
  • 1篇毛天旭
  • 1篇李春杰
  • 1篇苏建平

传媒

  • 6篇冰川冻土
  • 2篇生态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12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4篇2012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古拉地区活动层水热状况及地气系统能水平衡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活动层水热状况与地-气系统间能水交换直接影响着寒区生态环境、水文过程以及多年冻土的稳定性。利用唐古拉站2007年实测资料和SHAW模型,对研究点活动层土壤剖面温湿度进行了模拟。土壤温度方面,模型的纳什效率系数NSE≥0.93;水分方面,纳什效率系数的平均值为0.69,说明SHAW模型可用于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内水热动态变化的模拟研究。基于模型的输出结果,对唐古拉站活动层土壤冻融过程中的水分动态、地表能量收支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活动层冻融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冻结和融化响应时间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滞后,水分迁移通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2)地表能量平衡收支在季风活动引起的降水与活动层的冻融循环共同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同时,通过改变SHAW模型植被输入参数中的叶面积指数,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对多年冻土区土壤蒸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蒸腾量、土壤蒸发量与总的蒸散发量与植被的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浅层土壤含水率(20 cm)则表现为负相关,当叶面积指数在-100%(裸土)~100%变化时,总蒸散发量的变化幅度为-5%~13%。
郭林茂常娟周剑徐洪亮
关键词:青藏高原活动层能量平衡水分动态
一种土壤冻融过程水热动态变化检测器
一种土壤冻融过程水热动态变化检测器,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土壤冻融箱、土壤探测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土壤探测模块进行电连接,所述土壤探测模块输出端与所述显示模块...
常娟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海拔土壤含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ELM模型
2023年
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中十分重要的交换通道,活动层土壤含水量是多年冻土区水文循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与寒区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了解活动层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模型对青藏高原腹地不同海拔高度多年冻土区土壤含水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二输入变量ELM模型的模拟精度更高;ELM模型模拟后1天土壤含水量的NSE值在0.69~0.87之间,其中坡下20 cm深度处模拟NSE取得最大值(0.87),并且模拟精度随着推后时间的增加有所提升,模拟后3天和后7天的NSE值分别在0.76~0.92和0.75~0.93之间;坡下各深度含水量的模拟效果优于坡上。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研究土壤含水量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响应特征。研究发现,升温导致冻结初期以及融化初期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均出现增大的趋势,在完全冻结期和完全融化期变化不明显。且随着气温增幅的加大,冻结初期以及融化初期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也逐渐增大,深层土壤含水量较浅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更加显著。在降水增加的情景下,降水增加越大,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趋势越明显,但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坡上各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融化初期和完全融化期,坡下则主要集中在融化初期,相比于深层土壤,浅层土壤对降水增加的响应更加强烈。
张方园常娟刘健孙文军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不同海拔土壤含水量
多年冻土流域地表覆盖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
青藏高原/(QTP/)是世界上唯一存在冻土的中纬度地区,其多年冻土区位于中国两大河流/(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像欧亚大陆北极区河流一样,在保障淡水补给和维护流域生态安全中起到重要的水文作用。正是由于长江源区对气候变化敏感...
常娟
关键词:水文过程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水热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2
2021年
活动层作为多年冻土与大气系统之间能量和水分交换通道,其内部的水热状况是控制水循环和地表能量平衡的主要因素,并直接影响着寒区生态环境、水文过程以及多年冻土的稳定性。利用一维水热耦合模型CoupModel,对青藏高原风火山试验点活动层土壤剖面温湿度进行了模拟。模拟效率参数表明模拟结果很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状况。基于已验证的模型,设置多种不同气候变化情形,来分析活动层内部水热状况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气温每升高1℃活动层平均增温约0.78℃,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增温幅度逐渐减小;(2)升温导致活动层土壤冻结和融化过程发生变化,且对融化过程的影响明显大于冻结过程;(3)活动层各深度土壤含水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且增大幅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不断增大;(4)在完全融化期,降水量增加降低了浅层土壤温度,升高了深层土壤温度,而完全冻结期土壤温度均随降水量增加而升高;(5)降水量增加导致活动层含水量增加,其中完全融化期土壤含水量变化最明显。因此,气候暖湿化将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温湿度及冻融循环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可能不利于冻土发育。
徐洪亮常娟郭林茂孙文军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
黑河流域中游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被引量:65
2003年
以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例 ,选取土壤质量、土壤有机碳损失以及河流N、P负荷特征与变化等环境要素 ,分析了干旱内陆地区草地耕种利用和耕地荒漠草原化等现阶段主要的两种土地利用变化形式下这些环境要素的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 :1)耕种利用情况下 ,主要草地类型土壤养分含量显著下降 ,但在 10a左右山地草甸草地养分含量呈亚稳定态 ,而荒漠草地土壤养分有所增加 ;弃耕所导致耕地向荒漠化草原草地转化时 ,平均N、P流失率可达 2 76 .4kg·hm-2 ·a-1和 5 6 3.1kg·hm-2 ·a-1;2 )区域草地转化耕地的利用方式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变化 ,并使得土壤有机碳排放达 16 7.73× 10 4 tC ,耕地弃耕转化为荒漠草原草地方式导致有机碳排放 5 5 .14× 10 4 tC ,说明干旱内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C源汇性质产生明显影响 ;3)土地利用变化形成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 ,N负荷平均增加了 5 3.1%~ 73.5 %,TP增加了 34 .1%,初步研究认为黑河中游地带水体N、P富集并呈现不断递增的现象 ,与土壤N、P大量流失变化有关 ,成为内陆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
王根绪马海燕王一博常娟
关键词: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壤
多源遥感分析技术在西藏唐嘎幅找矿中的应用
采用ETM-、ASTER、GEOEYE数据在西藏唐嘎幅开展遥感找矿工作,通过矿物光谱匹配分析,利用ETM+数据提取铁染、羟基等基本蚀变信息从而确定找矿方向,利用ASTER数据提取绿泥石化、泥化等蚀变信息进而确定重点找矿区...
郭娜郭科胡敬仁常娟张廷斌
关键词:蚀变找矿方向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多源遥感分析技术在西藏唐嘎幅找矿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ETM+、ASTER、Geoeye数据在西藏唐嘎幅开展遥感找矿工作,通过矿物光谱匹配分析,利用ETM+数据提取铁染、羟基等基本蚀变信息从而确定找矿方向,利用ASTER数据提取绿泥石化、泥化等蚀变信息进而确定重点找矿区域。在ETM+、ASTER数据确定的重点找矿区域内实施0.5m像元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观察,提取各种线、环构造信息,并结合目视解译成果及构造、蚀变综合信息,确定重点找矿范围及点区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中部蚀变分布与典型的斑岩铜矿模型极其相符,找矿重点区域处于线-环构造的集中交汇区域,野外验证已发现铜、钼矿化及石榴子石矽卡岩。
郭娜郭科胡敬仁常娟张廷斌
关键词:蚀变找矿方向
黑河流域水化学空间分异特征分析被引量:39
2004年
选取我国西北干旱区第 2大内陆河———黑河流域 ,对全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和水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黑河流域地表水中TDS (阴离子总量 )和主要离子含量沿流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但增幅不大。而地下水TDS从莺落峡出山后呈直线上升 ,下游TDS均大于 10 0 0mg/L ,主要离子含量增加明显 ,其变化特征与 TDS 基本一致 ;水化学成分和类型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上游向下游过渡变化的分带特征 :从上游山区、中游盆地到下游的尾闾盆地 ,河水的水化学特征依次为HCO3 -型、SO42 --HCO3 -型和Cl-型 ;山区和山前冲洪积扇中地下水为低矿化度的HCO3 -型水 ,中游盆地地下水矿化度升高 ,水化学类型为HCO3 -或HCO3 --SO42 -,下游盆地地下水矿化度进一步升高 ,水化学类型为Cl--SO42 -或Cl-;垂向变化上 ,由浅层到深层地下水矿化度降低 ,水化学类型变化不大 ,中游盆地主要为HCO3 -和HCO3 --SO42 -;下游盆地主要为Cl--SO42 -。
温小虎仵彦卿常娟苏建平张应华刘发民
关键词:水化学类型离子含量水资源
流域尺度生态水文研究评述被引量:65
2005年
根据国际上生态水文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归纳了现阶段流域生态水文学的生态水文过程与生态水资源两大主要学科领域及其进展。全球变化下流域生态过程对水文循环加剧的应对策略,基于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流域水土界面可持续管理将是未来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前沿核心问题。以生态需水量为主,分析了生态水资源领域存在的问题,评述了河道内与河道外生态需水量评价的方法与问题,建立更加适用的生态需水量评价体系是目前生态需水量研究的关键问题。
王根绪刘桂民常娟
关键词:生态水文过程生态需水量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