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玲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曹子建系列序文研究
- 2018年
- 在曹植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中,有35篇作品带有"序",包括赋序16,诗序4,诔序5,颂序3,哀辞序3,赞序2,文集序1,祝文序1。曹植的序文内涵丰厚,形式多样,抒情性强。在曹植的引领下,"文前有序"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写作体式,对研究作家及其文本起到极为重要的解释或补充作用,意义重大。
- 崔玲
- 关键词:序文
- 李煜后期词的意象书写及其悲剧意识
- 2023年
- 意象是用来表达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相比于李后主前期词中的奢华生活意象,后期词的意象更为多样,意蕴更为丰厚,艺术价值更高。以公元975年南唐国破李煜被掳汴京为界,对李煜北上以后创作的词作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出后期词的意象类型与主体特征,并探析这些典型意象书写出的亡国之殇、忏悔之意、生命之悲等多重悲剧意识。
- 崔玲
- 关键词:后期词意象悲剧意识
-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肉部字为例
- 2015年
- 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在注音、释义的准确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文章以肉部字为例,从常识性错误、反切误从《广韵》、注音体例不一、注音理据缺失、音项缺失和音义匹配不当等5个方面梳理其在注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
- 刘华江崔玲
- 关键词:《辞源》汉字注音
- “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浪漫情怀——谈李白诗歌中的月意象内涵
- 2011年
- 一生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李白,从诞生到仙逝,月亮如影随形,他似乎是为月而生,一生如月一般历经阴晴圆缺,最终又捞月而死,一生浪漫而神秘,极富传奇色彩。作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把对月亮情有独钟的感悟不断融入到诗歌创作中,用与生俱来的幽默天趣、深照妙理的达观态度以及"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省意识,通过一个个月意象化解了人生的忧愁与悲酸,最终酿就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万丈豪情。
- 崔玲
- 关键词:浪漫主义月意象
- 新时代腐败“零容忍”视角下的中国砥廉诗刍议
- 2019年
- 砥廉诗自古有之,至今不衰,佳作迭出,成为中国诗歌宝库中别具一格的诗歌样式。从砥廉诗的概念内涵、创作特点、德育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着重挖掘砥廉诗反腐倡廉、淡泊名利、惩戒贪奢的德育作用,可以为推进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提供一些文学途径上的启示。
- 崔玲
- 关键词:廉政文化反腐败
- 《集韵》征引“李轨”音义考被引量:4
- 2016年
- 《集韵》明引东晋经师"李轨"材料共40条,其中"李轨读"23条,"李轨说"17条。集中来自《经典释文》中的《庄子音义》(27条)、《周礼音义》(13条)。对此40条记录考辨后发现,实为释义的"李轨说"仅有2条,其他38条皆实为注音的"李轨读"。以《广韵》为参照,从语音性质和音韵地位上来看,《集韵》征引的40条"李轨读"或"李轨说"不会对《集韵》自身的音系造成影响和破坏。
- 刘华江崔玲
- 关键词:《集韵》音义考论
- 论李碧华《青蛇》对“白蛇传说”的颠覆
- 2013年
- 李碧华女士的中篇小说《青蛇》依托民间的"白蛇传说",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发挥演绎,其颠覆性是空前的。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叙事的功能与效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进行了弱化妖性、强化人性的处理;在创作主张上,作者打破了劝世警世的传统,宣扬了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 崔玲李莉
- 关键词:《青蛇》第一人称人性女权主义颠覆
- 古典诗歌中“秋扇见捐”文学意义解析——以班婕妤《团扇诗》为例
- 2017年
- 中国古典诗歌向来擅长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或抒情,诗歌中的物象一经诗人主观情感的注入便成为典型的文学意象。自班婕妤《团扇诗》问世以来,"团扇"意象便被后世文人广泛传承和沿用,尤其是在古典诗歌中频现"秋扇见捐"的抒发模式,借此来关合人生际遇,或表达美人迟暮、红颜遭弃的愁怨悲苦,或抒发仕途坎坷、怀才见弃的愤懑意绪,也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含蓄朦胧哀婉之美,意义独特而深远。
- 崔玲
- 关键词:文学意义
- 寿县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寿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过度开发、体制机制不健全、品牌竞争力弱等问题,提出5方面的应对策略,即开发有度、重在保护;锻造优质城市形象,打响旅游文化品牌;创新体制机制,规范旅游文化产业市场;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力度,提升旅游文化产业软实力;加强与周边景区、专业旅游组织和地方高校的通力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 崔玲
-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创新可持续发展
-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浅谈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全面开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2019年
- 本文以安徽省皖西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问卷调查数据结论为依据,探讨当前如何在高校行之有效地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增强国民文化自信.针对新时代的新需求,我国高校应全面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既有必要又重要.
- 崔玲
- 关键词:中国文化概论文化自信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