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超群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 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2年
- 具有聚阴离子型结构的Li3V2(PO4)3正极材料凭借比容量高、结构稳定性好、工作电压高以及成本低的综合性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被众多专家学者视为下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理想之选.本文对Li3V2(PO4)3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进行了综述.同时对Li3V2(PO4)3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屈超群魏英进姜涛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
- 铝硅掺杂碳纳米管吸附CO气体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 2013年
- 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方法对CO分子在纯、掺杂(Al、Si)碳纳米管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掺杂碳纳米管对于CO气体分子的吸附能明显大于纯的碳纳米管。吸附CO分子后,较之纯的碳纳米管,掺杂体系的电子态密度及Mulliken电荷均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铝掺杂碳纳米管的变化更明显。铝原子掺杂碳纳米管有望成为探测CO气体分子的传感材料。
- 屈超群
- 关键词:碳纳米管CO密度泛函
- 纳米CoSe的合成及其在醚类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 2021年
- 基于转化反应的硒化钴由于其层状结构和高的比容量而备受关注,然而有效抑制不可逆的Se溶解和在循环过程中严重的体积变化引起的快速容量衰减仍然是一个挑战.通过水热法合成纳米级CoSe材料,合适的纳米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善电池的性能(钠离子电池在0.1 A/g电流密度下,进行100次循环后,具有413 mA·h/g的超高容量).与酯基电解液不同,选择的醚基电解液避免了酯基电解液和多硒化物反应消耗活性材料,进而引起容量衰减的问题,最终可以实现更稳定的循环周期(钠离子电池在2 A/g电流密度下,进行600次循环后,具有303 mA·h/g的超高容量).
- 屈超群韩明芮王博屈姗姗张浦桦
- 关键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铝硅磷掺杂碳纳米锥场发射性质的理论研究
- 2013年
- 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分别研究了铝、硅和磷原子掺杂碳纳米锥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而研究其场发射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与纯碳纳米锥相比,铝和硅原子掺杂对其场发射性能的提升意义不大,磷原子易于掺杂在碳纳米锥顶部,引起其费米能级附近最高占据分子轨道明显提升,功函数和离化能降低.计算结果表明,磷掺杂碳纳米锥体系是较好的场发射材料.
- 屈超群王春玉李海波
- 关键词:场发射掺杂
- 高浓度LiI实现硫正极稳定的高效利用
- 2023年
- 具有高比容量和低成本的锂硫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的重要候选者.然而,低的硫利用率、严重的穿梭效应以及金属锂负极枝晶的生长制约其实际应用.在电解液中引入添加剂被证实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性能改善策略.为此,本文将高浓度的LiI引入到Li-S电池的常规电解液中,研究高浓度的LiI电解液对硫正极的利用、金属锂负极的保护以及对应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碘化锂电解液能够在金属锂负极表层形成稳定的保护层,抑制了锂枝晶的产生.与此同时,碘化锂的引入大幅度提高电池的比容量、有效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通过优化发现,浓度为0.5 mol·L^(-1)的LiI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此电解液的锂硫电池,在1 C倍率下,放电容量高达1200 mAh·g^(-1).200次循环之后,容量仍能保持在880 mAh·g^(-1),容量保持率接近75%.此外,电池展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在5 C倍率下,放电容量依然高达700 mAh·g^(-1).
- 王博王钊屈超群
- 关键词:锂硫电池高比容量
- 氢吸附碳纳米锥的第一原理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碳纳米锥以及氢原子在两种180°旋转位移角的碳纳米锥表面吸附与迁移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能隙及过渡态分析可知氢原子吸附后其电学性质依赖于顶端五元环的排布方式。另外,在顶端五元环上吸附比在碳纳米锥锥体吸附更稳定,且电荷转移量也最大,化学吸附氢原子明显改变了氢原子附近碳原子的C-C键长,引起局域结构由sp2杂化向sp3杂化转变。
- 屈超群王春玉赵利军
- 关键词:氢原子密度泛函
- Si/C复合纳米纤维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 2013年
- 以聚丙烯晴(PAN)作为高分子聚合物配体和碳源,并添加少量纳米硅粉,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Si/C复合负极材料.用热重分析(TG)研究前驱体的分解过程,用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Si/C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Si/C复合材料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纤维直径约为350nm,呈交错的网状分布;PAN高温分解产物多为无定形碳;材料在0.1,0.2,0.5,1.0,2.0C下的放电容量分别为735.6,712.1,685.4,492.3,367.9mA·h/g,其倍率性能较好.
- 屈超群杜菲王玉慧别晓非魏英进
- 关键词:静电纺丝负极材料纳米纤维
- 碳纳米尖锥电学性质的第一原理研究
- 2011年
- 利用量子化学软件DMOL3,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2种180°旋转位移角的碳纳米锥的几何结构以及电学性质。形成能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碳纳米尖锥结构中,顶端五元环以碳碳键相联结的结构更稳定。通过带隙、功函数、离化能及局域态密度等结果分析,确定其电学性质依赖于顶端五元环的排布方式。另外,不同结构的电子场发射性能也明显依赖于顶部缺陷。
- 屈超群胡小颖乔靓郑伟涛
- 关键词:纳米材料密度泛函理论电学性质
- 热轧变形对Al_(18)B_4O_(33)W/Al复合材料结构与拉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采用挤压铸造工艺制备了硼酸铝晶须增强纯铝基复合材料,并在450℃高温下对复合材料实现了轧制比为50%的热轧变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轧制前后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轧制前后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热轧制变形虽然导致硼酸铝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晶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折断,但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硼酸铝晶须沿轧制方向的定向排列程度,并且有利于复合材料中界面结合强度的提高以及复合材料内部微观裂纹的愈合,从而大幅度改善复合材料沿轧制方向上的拉伸性能.
- 徐仕翀王知贺韩娜贾洪声屈超群
- 纳米锥和石墨烯性能的第一原理研究
-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等实验手段的应用,特别是随着富勒烯、碳纳米管、纳米尖锥以及石墨烯等纳米结构的不断被发现,利用纳米材料自身特性构建具有特殊功能的分子器件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实验飞...
- 屈超群
- 关键词:石墨烯纳米带场发射密度泛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