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尚庆娟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5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犯罪
  • 5篇犯罪学
  • 5篇犯罪学特征
  • 4篇精神病
  • 4篇精神病学
  • 3篇精神发育
  • 3篇精神发育迟滞
  • 3篇发育迟滞
  • 3篇法医
  • 3篇法医精神病学
  • 2篇刑事
  • 2篇刑事责任
  • 2篇刑事责任能力
  • 2篇违法
  • 2篇精神发育迟滞...
  • 1篇刑事责任能力...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躁狂
  • 1篇躁狂症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6篇尚庆娟
  • 5篇胡泽卿
  • 5篇蔡伟雄
  • 4篇于晓东
  • 4篇江明君
  • 4篇顾艳

传媒

  • 2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法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 1篇全国第七次法...

年份

  • 5篇2006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犯罪学特征及其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犯罪学特征及其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评价社会功能在其鉴定诊断及刑事责任评定中的应用价值。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标准化、客观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尚庆娟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犯罪学特征刑事责任法医精神病学LOGISTIC回归分析
文献传递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学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学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量表,对133例精神分裂症涉嫌犯罪者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然后对其犯罪学特征与责任能力的关系做相关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涉嫌犯罪案件类型中,以暴力案件为主,依次为凶杀68例(51.1%)、伤害38例(28.6%)、纵火9例(6.8%)、抢劫4例(3.0%)、性犯罪3例(2.3%)。不同责任能力与犯罪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发现:诱发事件(χ2=91.779,P=0.000)、双方关系(χ2=76.449,P=0.000)、作案动机(χ2=11.9,P=0.001)、作案前准备(χ2=110.623,P=0.000)、自称遗忘(χ2=34.274,P=0.000)、作案后反应(χ2=110.923,P=0.000)、案件类型(χ2=38.638,P=0.00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责任能力的分裂症患者作案具有动机不明、无预谋、不分对象、不分场合、突发性、盲目性、残忍性等特点。无责任能力组和部分责任能力组的犯罪学因素中诱发事件、双方关系、作案动机、作案前准备、自称遗忘、作案后反应、案件类型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责任能力评定的参考因素。
于晓东江明君尚庆娟顾艳胡泽卿蔡伟雄
关键词:法医精神病学精神分裂症犯罪学特征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发育迟滞与违法犯罪
<正>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发生在18岁以前的智力低下伴有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损害的一组综合症。我国精神发育迟滞的总患病率为2.84%。在刑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中,精神发育迟滞者比较常见,仅次于精神分裂症而居第二位。精...
尚庆娟胡泽卿蔡伟雄
文献传递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犯罪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的犯罪学特征。方法采用自编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量表,对83例MR患者的犯罪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轻度MR与中重度MR的犯罪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MR涉嫌犯罪者中轻度MR占62.7%,中度MR占22.9%。性犯罪占37.3%,凶杀占34.7%,财产犯罪等占28.0%。犯罪动机明确者占96.1%。有犯罪史者占34.7%。轻度MR与中重度MR两组间作案预谋(χ2=11.9,P=0.001)、作案目标确定(χ2=7.531,P=0.006)、作案动机(χ2=7.920,P=0.019)、作案类型(χ2=7.855,P=0.0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涉嫌犯罪者以轻度居多,犯罪类型以性犯罪及凶杀犯罪占比例较大,大多数犯罪动机明确。轻度MR组有作案预谋、作案前确定目标者明显高于中重度MR组。中重度MR作案动机为性满足者明显高于轻度MR。
尚庆娟胡泽卿蔡伟雄于晓东顾艳江明君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犯罪学特征司法精神病学
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违法者的犯罪学特征及其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在刑事案件中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违法者的犯罪学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的相关性,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方法对30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研究,所得资料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成组t检验等。结果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违法者犯罪时有一定的犯罪动机者为81.3%,作案前有可疑的诱发因素者占研究总体的73.0%,作案前对作案对象、工具有选择者分别占总体的64.7%和62%,59.7%对作案时间无选择,为临时起意。作案后50%的被鉴定人缺乏逃避掩盖等反侦察手段,或有可疑的反侦察行为者39.7%,无伪装75.0%或可疑伪装22%。被鉴定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工作学习能力轻度损害者分别为80.4%和74.3%。相关分析发现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与作案动机的相关系数为r=0.116(P=0.049)、与作案先兆(r=0.114,P=0.048)、作案的诱因(r=0.172,P=0.003)、作案地点选择(r=0.139,P=0.016)、作案工具选择(r=0.170,P=0.003)、作案后的反侦察手段(r=0.132,P=0.022)及自知力(r=0.293,P=0.000)。结论部分刑事责任精神病能力违法者是符合CCMD或/和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的精神障碍患者,作案多有犯罪动机,作案前有可疑的诱发事件,作案前对作案对象、工具有选择,作案后缺乏逃避掩盖等反侦察手段,或有可疑的反侦察行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违法者在犯罪学特征与多项犯罪学特征呈正相关,其中与自知力和作案前诱因两项相关性较强,可将上述特征量化并结合作案当时的精神病理学特点。
顾艳江明君尚庆娟于晓东胡泽卿蔡伟雄
关键词:犯罪学特征
抑郁症和躁狂症患者违法行为的犯罪学特征及对照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和躁狂症患者的犯罪学特征,为更好地从事司法精神病学服务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近8年以来我室有关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3例案例整理、归纳后进行犯罪学特征、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对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的违法行为做比较分析。结果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作案前有动机共43例(58.90%),无动机30例(41.10%)(χ2=4.630,P=0.031)。作案前有准备45例(61.60%),没有准备28例(38.40%)(χ2=7.918,P=0.005)。作案后反侦察27例(37.00%),自杀以及其他精神异常表现46例(63.00%)(χ2=9.923,P=0.002)。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有责任能力21例(28.80%),无责任能力18例(24.70%),部分责任能力43例(46.60%)(χ2=6.154,P=0.046)。其中抑郁症患者43例(58.90%),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30例(41.10%)(χ2=4.630,P=0.031)。抑郁症患者在作案前有准备28例(65.10%),无准备15例(34.90%)(χ2=7.860,P=0.005),作案时间有选择28例(65.10%),没有选择15例(34.90%)(χ2=7.860,P=0.005),作案后有自杀等精神异常表现34例(79.10%),无异常反应9例(20.90%)(χ2=29.070,P=0.000)。双相障碍躁狂相患者在作案有动机20例(66.70%),无动机10例(33.30%)(χ2=6.667,P=0.001),作案时间有选择9例(30.00%),无选择21例(70.00%)(χ2=9.600,P=0.002);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患者在作案时间选择(χ2=8.718,P=0.003)、作案后表现(χ2=11.574,P=0.001)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违法行为常常具有作案有动机、作案前有准备、案发后出现自杀和其他精神异常表现居多的特点。其中抑郁症较躁狂症多见,其作案常常具有事前有准备,作案时间有选择,作案后自杀及其他精神异常表现突出等特点。双相障碍躁狂相患者作案常常具有案发前有作案动机、作案时间选择少等特点。两组对照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比躁狂症�
江明君顾艳于晓东尚庆娟胡泽卿蔡伟雄
关键词:抑郁症躁狂症法医精神病学犯罪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