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海锟

作品数:14 被引量:20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盆地
  • 8篇鄂尔多斯盆地
  • 4篇盆地东部
  • 4篇勘探
  • 4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地质
  • 3篇气田
  • 2篇地质资源
  • 2篇延长组
  • 2篇油气
  • 2篇油气田
  • 2篇油气资源
  • 2篇致密砂岩
  • 2篇砂岩
  • 2篇气藏
  • 2篇区带
  • 2篇勘探方向
  • 2篇奥陶系
  • 2篇储层
  • 2篇储量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低渗透油气田...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陕西延安石油...

作者

  • 14篇季海锟
  • 6篇范立勇
  • 6篇刘新社
  • 6篇康锐
  • 4篇黄道军
  • 3篇史云鹤
  • 3篇闫小雄
  • 2篇武春英
  • 2篇赵伟波
  • 2篇贾丽
  • 2篇姚泾利
  • 2篇贾亚妮
  • 2篇韩会平
  • 2篇王宝清
  • 1篇王康乐
  • 1篇孙华岭
  • 1篇王少飞
  • 1篇独育国
  • 1篇赵小会
  • 1篇张庆洲

传媒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硬石膏结核白云岩沉积微相——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五1^3小层为例被引量:28
2010年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风化壳顶部发育的马五13小层是盆地东部的主要产层之一,小球状硬石膏结核白云岩是其重要的储集层。对马五13小层岩石学特征及微相标志研究表明,这套小球状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及与其间互的含硬石膏白云岩和白云岩均属潮坪沉积,自中央隆起边缘向东,硬石膏结核含量逐渐减少,含盐度降低,水体变得更开阔,自西向东依次发育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白云岩坪,3个沉积相带呈环状弧形展布。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是马五13小层最有利的沉积微相,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次之,靖边大气田分布于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中。沉积微相是控制靖边气田及榆林—米脂地区有利储集层展布的基本因素。
姚泾利魏新善张道锋王少飞黄道军季海锟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沉积微相
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的层。文章依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三叠纪长6期的沉积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时空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大路沟地区三叠纪长6油层组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包括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缺前三角洲亚相;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长6油层组各微相经历了从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到混合载荷高弯度河的沉积演化过程。同时对长6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流河道微相是砂岩储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也是今后勘探开发的方向。
武春英韩会平蒋继辉王宝清季海锟赵小会陈娟萍
关键词:长6油层组沉积相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恒压压汞、恒速压汞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样品经行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普遍为低渗透砂岩并具有孔喉较小、分选性较差和细歪度的特点,但同时恒速压汞实验表明大喉道对渗透率贡献大,是提高储层渗流能力的关键。另一方面通过对沉积微相、水动力条件、储层碎屑组分以及成岩溶蚀作用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强水动力砂体发育带的心滩微相是相对高渗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溶蚀作用是相对高渗储层形成的关键。在相对高渗储层形成过程中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强水动力粗粒心滩沉积有利于溶蚀作用的发生,溶蚀作用的发生又促进强水动力心滩沉积向相对高渗储层的转化。
康锐刘燕季海锟胡爱平
关键词:恒速压汞水动力条件溶蚀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被引量:27
2018年
近年来随着勘探不断深入,勘探目标向中深层和致密气藏拓展,需要对鄂尔多斯盆地的资源现状、类型和数量进行全新的认知。分析了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建立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气和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成藏模式,明确了天然气富集规律。同时,为了满足精细勘探的需求,在"层区带"划分的基础上,优选和细化评价参数,采用小面元容积法、EUR类比法等6种方法,评价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5.68×10^(12)m^3,剩余地质资源量为8.79×10^(12)m^3。其中,常规气剩余地质资源量为1.67×10^(12)m^3,非常规气剩余地质资源量为7.12×10^(12)m^3。预测了剩余资源层系及地区分布规律,分层次优选了有利勘探目标区带。
姚泾利胡新友范立勇刘新社刘新社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成藏模式资源潜力勘探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新进展、前景展望和对策措施被引量:69
2019年
鄂尔多斯盆地一直是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油气田。随着勘探程度提高,勘探对象转向致密、深层及盆地周边等成藏条件复杂区,寻找新的整装规模储量难度不断增大。通过系统总结近年来长庆油田公司在致密砂岩气和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等领域取得的新认识和新进展,分析了盆地不同类型气藏的主要地质特征和控制因素,结合油气资源分布状况和新发现气藏基本特征,科学地提出了油田公司“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并指出了碳酸盐岩天然气、致密砂岩气以及除致密砂岩气以外的非常规天然气未来的勘探接替领域。同时针对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系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对策。通过强化地质研究、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加大技术攻关.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进程,以实现天然气的规模有效勘探开发,为其他类似盆地勘探和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
付金华范立勇范立勇刘新社李继宏李继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气藏特征勘探方向勘探对策
一种油气资源区带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气资源区带评价方法,是对油气资源区带评价中已有的“区带排队系数法”进行改进,引入了油气剩余地质资源落实率归一化系数。通过对区带内控制储量、预测储量和潜在储量分别折合成相应的探明储量当量并求和后除以区带剩...
胡新友刘新社黄道军范立勇闫小雄史云鹤季海锟康锐宋佳瑶贾亚妮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吸附气研究
2016年
为了搞清致密砂岩气赋存状态,正确描述致密砂岩储层含气特征及渗流规律,进行单井产能预测,精确计算致密砂岩气资源量、储量,为此,通过甲烷等温吸附实验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主要层位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致密砂岩具有吸附能力,且数量不容忽视,在恢复至地层条件下吸附气含气量为0.71—1.71m3/t,平均为1.02m3/t。影响致密砂岩吸附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微观孔喉、有机碳含量、黏土矿物含量、黏土矿物种类、含水饱和度等,其中有机碳含量和微观孔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同时致密砂岩储层的深度、温度、压力也是影响致密砂岩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
康锐刘佳庆刘晓鹏季海锟
关键词:致密砂岩吸附气等温吸附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本文通过分析该盆地中东部奥陶系大量钻井的岩心和岩屑样品,同时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岩性分析与解释,揭示了奥陶系盐下海相烃源岩发育特征、生烃潜力、盐下天然气来源.研究结果表明:①奥陶系马五6-10地层在研究区均有分布,其中马五6...
范立勇刘新社季海锟
关键词: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岩性分析
一种油气资源区带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气资源区带评价方法,是对油气资源区带评价中已有的“区带排队系数法”进行改进,引入了油气剩余地质资源落实率归一化系数。通过对区带内控制储量、预测储量和潜在储量分别折合成相应的探明储量当量并求和后除以区带剩...
胡新友刘新社黄道军范立勇闫小雄史云鹤季海锟康锐宋佳瑶贾亚妮
鄂尔多斯盆地氦气特征及生成潜力
2024年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氦气资源潜力,但对氦气分布特征及资源量认识薄弱,限制了对氦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及后续的勘探工作。针对该问题,系统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氦气含量、分布特点及资源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庆阳气田、宜川气田以及苏里格气田西部均呈现出工业氦和富氦的特点,其中庆阳气田氦气含量范围为0.121%~0.204%(平均为0.144%),宜川气田氦气含量范围为0.060%~0.177%(平均为0.086%),苏里格气田氦气含量范围为0.018%~0.168%(平均为0.053%);而榆林气田、靖边气田、神木气田和子洲—米脂气田的氦气含量普遍比较低,平均含量为0.034%。氦气多富集于盆地周缘地区,盆地中心氦气浓度最低,在纵向上则表现出二叠系最高、奥陶系最低的特点。新建立的氦气资源量评价方法计算表明,盒8段和山1段储层原位生成的最大氦气量分别为6.27×10^(6) m^(3)和1.39×10^(6) m^(3),分别占其实测氦气储量的52.69%和3.11%,表明有外来源区氦的输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产氦单元有变质基底、沉积层系和印支期岩浆岩3类,所能生成的氦气量分别为2.14×10^(10)m^(3)、1.44×10^(10)m^(3)和1.74×10^(7) m^(3),总氦气生成量约为358×10^(8) m^(3)。
惠洁康锐赵伟波范立勇贾丽贾丽王宇菲
关键词:氦气鄂尔多斯盆地资源量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