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亮
- 作品数:44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数字技术应用于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组织缺损
- 2024年
-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在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5例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有桡骨或尺骨缺损、肌腱外露,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术前对供区行DSA检查,初步明确皮瓣的走形、管径、分布情况。将获取DSA-D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参考前臂缺损的具体形状和大小,在软件中模拟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的设计与切取,并进行前臂骨缺损的模拟复位。根据数字化重建和模拟结果,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操作。结果所有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均顺利切取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皮瓣完整成活5例,其中1例术后皮瓣下淤血,手术清除后皮瓣愈合。术后随访18个月,皮瓣外形、功能均良好。结论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可精确设计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的切取,实现根据缺损的部位,骨的形态实施个性化的切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任远洋季亮李青松胡艳春梁伟王祥胡兴峰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体会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21例肱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28~71岁,平均(40.31±4.76)岁,骨折按照AO/OTA分型,均为C3型骨折。所有患者均选择肱骨远端平行钢板固定。[结果]21例获得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5.07±4.31)个月。21例均获得骨愈合。疗效评价根据Mayo肘关节表现评分(MEPS):优13例,良3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76.19%。[结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获得良好的暴露,双钢板固定稳固,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4周在医师指导下恢复较大活动范围非常重要。
- 梁伟李青松季亮王祥魏翔李敬鹏徐鼎罗其鑫
-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骨折固定术
- 手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相关问题探讨
-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相关问题。〔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肘关节松解术治疗62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根据不同类型的原始损伤及松解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分析以下问题:1、肘关节松解手术...
- 杨颇宋开芳李青松秦杰季亮梁伟周家顺
- 关键词:肘关节僵硬松解术
- Ⅰ型胶原蛋白生物膜在损伤肌腱内源性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生物膜材料在损伤肌腱内源性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通过手术切割缝合方法建立大鼠损伤肌腱模型,采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损伤的肌腱。实验组在损伤肌腱修复后使用Ⅰ型胶原蛋白生物膜包裹处理后关闭伤口,对照组在损伤肌腱修复后直接关闭伤口,分别于治疗后第1、2、3、4周取材,HE染色观察肌腱愈合情况,免疫荧光(IF法)检测肌腱愈合过程中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治疗时间推移,肉眼观察到实验组肌腱光滑,与周围组织极少有粘连;对照组肌腱损伤处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HE染色发现,实验组肌腱细胞及胶原纤维沉积呈线性排列,较为整齐;对照组肌腱组织周围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向肌腱细胞浸润,与肌腱细胞融合,胶原排列紊乱,实验组肌腱愈合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检测发现,2组成熟新生肌腱细胞多表达Ⅰ型胶原,核被染成蓝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荧光足够亮,并能稳定较长时间;通过染色细胞计数,治疗后1~4周实验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胶原纤维排列更加有序(P<0.05)。2组表达Ⅰ型胶原蛋白特性的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胶原蛋白生物膜材料在损伤肌腱内源性愈合过程中有促进作用。
- 胡兴峰李青松季亮张博伟
- 关键词:生物膜肌腱
- 手近节指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 2016年
- 目的:探讨手近节指骨骨折钢板螺钉固定术后所发生的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治疗对策。方法:钢板螺钉治疗的近节指骨骨折70例,全部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其中肌腱粘连6例,占54.5%,指骨畸形愈合3例,占27.2%,不愈合2例,占18.2%。结论:内置物对肌腱的干扰,内置物选择不当,过多的骨折暴露致局部血运的破坏,术后没有早期的功能锻炼是造成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 梁伟宋开芳李青松杨颇秦杰季亮陶磊周家顺
- 关键词:近节指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并发症
- 一期骨短缩吻合血管结合二期骨延长治疗小腿GustiloⅢC型骨折八例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利用显微技术一期骨短缩结合二期骨延长和皮肤牵张治疗小腿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对收治的8例小腿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均采用一期骨折断端短缩加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修整断裂或栓塞的主干血管后行端端吻合重建血运,同时直接端端缝接修复主干神经并修复断裂肌肉(腱),缺损创面采用抗生素骨水泥片或链珠覆盖;二期利用皮肤牵张器闭合创面,同时行胫骨近端截骨延长;三期肢体延长长度足够时进行骨断端清理加压固定。术后定期随访。结果8例小腿GustiloⅢC型骨折在一期手术后,1例因牵张失败采用植皮修复创面愈合;1例延长期间出现足下垂,立即减缓调整延长速率和加强负重行走后恢复;4例于延长期间出现针道口处红肿、渗液,经口服抗生素和局部盐水纱布换药愈合。保肢的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16~26)个月,拆除环形外固定支架后平均随访5.5(2~12)个月。末次随访,8例患者最终胫骨缺损较对侧平均短缩10.0(2.0~18.0)cm,踝关节平均跖屈26°(20°~35°),背伸8°(5°~12°)。膝关节平均屈曲120°(110°~140°),平均伸直-10°(-18°~-5°)。最终8例损伤部位远端感觉恢复分级:S42例、S36例。肌力分级:M42例、M56例。治疗结果的评估采用Paley等提出的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7例,良1例;功能结果∶优7例,良1例。结论对于小腿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采用一期骨短缩吻合血管、二期皮肤牵张骨延长治疗效果较好,既利于骨折愈合,也避免感染,同时利于创面修复,减少植皮或皮瓣修复带来的相关风险及损伤其他部位的正常组织,可最大限度减小创伤。
- 王祥李青松梁伟季亮张博伟徐鼎
- 关键词:小腿抗生素骨水泥
- 足底开放性脱套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足底脱套伤的显微外科再植处理方法。方法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显微外科再植术治疗足底开放性脱套伤5例。患者年龄24~36岁.交通事故伤3例,重物压伤2例。早期行彻底清创术后.4例血管直接吻合,1例取静脉桥接,撕脱皮瓣采用无张力缝合,足底抗生素链珠抗感染。结果5例中4例足底完全成活.1例出现部分坏死,行二期植皮修复。足底周围创面修复可,足底负重和感觉功能恢复满意。随访0.5-2.0年,皮肤外观基本满意,皮肤弹性可,感觉恢复良好,足底能够负重行走。结论利用显微外科再植技术治疗足底脱套伤是可行的。其技术关键在于早期彻底清创、重建血液循环,最大程度的保留足底组织的功能。
- 季亮李青松梁伟胡兴峰李远平董洋
- 关键词:再植显微外科技术
- 小腿压扎离断再植术中运用Ilizarov技术疗效分析
- 季亮李青松
- 显微外科修复技术联合骨搬运技术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骨折
- 李青松季亮
- 17例足跗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经验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足跗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7例足跗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骨髓炎病程最长5年,最短4个月,平均2年。所有患者均采用“蛋壳式”彻底清创后,用载敏感抗生素硫酸钙填充骨缺损。结果:本组慢性骨髓炎1期治愈率达到94%(16/17),所有患者得到有效随访,最长24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随访X线提示硫酸钙逐步吸收并诱导成骨良好。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评价结果,13例优,4例良。结论:采用蛋壳式彻底清创加载敏感抗生素的硫酸钙骨腔填充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足跗骨慢性骨髓炎,对于足跗骨的骨感染疮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季亮胡兴峰陶磊王苑梁伟代晓娟任家谋李青松
- 关键词:跗骨骨髓炎抗生素硫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