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飞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Zevalin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ⅣB期1例
- 2007年
- 张爽王杨孙雪飞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ZEVALIN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双侧胸腔积液CHOP方案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联合测定对急性重型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对急性重型胰腺炎(S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65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急性水肿型(轻型,MAP)48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重型,SAP)17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48小时抽血检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判断上述指标水平变化对SAP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院时两组PCT、CRP及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8小时两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入院时PCT、CRP和LDH对判断SAP的灵敏性分别为53%、67%和42%,入院后48小时上述指标对判断SAP的灵敏性分别为73%、100%和77%。结论:初诊为AP的患者,联合检测PCT、CRP及LDH对临床分型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合理施治。
- 赵美蓉孙雪飞许一多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
- 奥沙利铂联合化疗对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5-Fu及CF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有至少一个客观可观测病灶≥2的带瘤晚期大肠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试验组)为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组:奥沙利铂130mg/m<'2> d1 2h iv...
- 孙雪飞
- 关键词:奥沙利铂5-氟脲嘧啶联合化疗毒副反应
- 文献传递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双侧乳房浸润1例报告
- 2005年
- 孙雪飞王杨
- 关键词:乳房肿瘤浸润病例报告
- 老年女性乳腺癌细胞中C-erbB-2、P53、ER和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C-erbB-2、P53、ER和PR蛋白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13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erbB-2、P53、ER和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13例乳腺癌中C-erbB-2、P53、ER和P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88/113)7、3.5%(83/113)、62.8%(71/113)和57.5%(65/113);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erbB-2、P53、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C-erbB-2、P53、ER和PR基因蛋白对判断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有实用价值。
- 孙雪飞赵美蓉许一多
- 关键词: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突变型孕激素受体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合并四联球菌败血症1例报告
- 2006年
- 赵俊杰孙雪飞孙景春王春生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性脑病侧肢体瘫痪病例摘要
- 热疗联合介入治疗晚期肝癌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比较热疗联合介入栓塞化疗与单纯介入栓塞化疗治疗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44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A组采用热疗联合介入栓塞化疗;B组采用单纯介入栓塞化疗。[结果]A组有效率81.82%,中位生存期11.6个月,1年生存率为45.5%;B组有效率63.64%,中位生存期8.3个月,1年生存率为27.3%(P<0.05);两组毒副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介入联合热疗治疗晚期肝癌疗效优于单纯介入治疗,且不增加副作用,是治疗晚期肝癌的一种有效途径。
- 孙雪飞
- 关键词:治疗性放射学介入性
- 乳腺癌细胞中C-erbB-2、P53、ER和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全球约有40万人死于该病,其发病率在全球均呈上升趋势,每年以0.2%~8%的幅度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在欧美等国家,乳腺癌已成为女性的主要死因之一。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已...
- 孙雪飞
- 关键词:乳腺癌C-ERBB-2P53ERPR
- 文献传递
- THP与ADM对乳腺癌的体外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THP)和阿霉素(ADM)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及AnnexinV凋亡检测技术比较吡柔比星和阿霉素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体外生长抑制及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结果吡柔比星对MCF-7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阿霉素,其IC50仅相当于阿霉素的1/3-1/6,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吡柔比星和阿霉素对MCF-7细胞抑制作用均有剂量依赖性,并均能在低浓度下诱导MCF-7细胞凋亡,吡柔比星处理组的细胞凋亡比例高于阿霉素组(P<0.01)。结论吡柔比星较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更好的体外生长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 赵美蓉孙雪飞郑丽君毕丽荣钟艳萍
- 关键词:THPADM乳腺癌抑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