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美堂

作品数:18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主题

  • 4篇主义
  • 3篇文化
  • 2篇东方社会
  • 2篇哲学
  • 2篇中国文化
  • 2篇社会主义
  • 2篇农村公社
  • 2篇唯物
  • 2篇唯物主义
  • 2篇历史唯物主义
  • 2篇伦理
  • 2篇价值论
  • 2篇国文
  • 1篇大选
  • 1篇德谟克利特
  • 1篇信仰
  • 1篇伊壁鸠鲁
  • 1篇在世
  • 1篇战争
  • 1篇战争伦理

机构

  • 15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作者

  • 17篇孙美堂
  • 3篇李德顺
  • 2篇孙伟平
  • 1篇刘敬鲁
  • 1篇鉴传今
  • 1篇晏辉
  • 1篇刘啸霆
  • 1篇高岸起
  • 1篇崔伟奇
  • 1篇杨学功
  • 1篇崔唯航
  • 1篇邹吉忠
  • 1篇闫琛

传媒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1篇哲学动态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学术界
  • 1篇江海学刊
  • 1篇观察与思考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北京教育(高...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 1篇2005年高...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文化与精神家园建设
2012年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和文明。随着小生产和农业文明走向没落,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入侵,中华文化衰落了,近代以来虽经无数仁人志士反复摸索和艰苦抗争,但仍没有成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建设现代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成为紧迫的时代课题。
李德顺孙伟平孙美堂
关键词:中国文化精神家园
复杂性科学对历史唯物主义范式的启示被引量:6
2013年
20世纪以来的物理学由简单性科学向复杂性科学转型。自然科学的革命极大地影响了哲学社会科学的视野、方法和研究范式。以复杂性科学为鉴反思历史唯物主义,自觉促进其研究范式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这个趋势主要表现为:简单性、典型化历史解释模型转化为复杂性、开放型解释模型,线性动力学历史演化路径转化为多维和离散型演化路径,本质主义的社会存在观转化为实践创造的生成过程观。
孙美堂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范式
农村公社·东方道路·中国特色——马克思“农村公社”理论再探讨
2022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晚年手稿,厘清“农村公社—东方道路—中国特色”的内在逻辑。马克思试图将农村公社视为东方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并将其上升为总体性范畴,有如商品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功能。农村公社并不是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另一个问题,而是它的必要环节。马克思研究农村公社,是要确立“西方资本主义-东方社会”这个完整世界体系中的东方维度,是要找到一把解开东方社会奥秘的钥匙,以便解释东西方互动构成的资本主义总体危机。至于商品经济解构农村公社,进而影响东方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形,马克思设想了两种模式:俄国社会的“跨越”模式,以及其他东方国家的“冲击—解体—重构”模式。由于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较早、较彻底地消灭了农村公社,建立了强大的宗法皇权体制,故我国的现代历史路径有较大的独特性。
孙美堂张晓庆
关键词:农村公社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东方社会
论中国人的俗世化信仰
信仰源自人的生命存在的本真方式,是人对自己的超越性和终极性的价值确立、坚守与强化。无论何种形式,只要关涉终极和超越的价值内容,就包含信仰问题。或者说,信仰关涉的是价值观被确立与坚守的虔诚度、神圣性、至上性,而不是民族、宗...
孙美堂
关键词:中国人
关于《哲学与生活》一文的讨论与回应被引量:1
2004年
晏辉杨学功孙伟平邹吉忠崔伟奇刘敬鲁鉴传今孙美堂熊在高高岸起崔唯航刘啸霆李文阁
关键词:《哲学与生活》伦理学存在论
“终结”还是“出路”——恩格斯《终结》的主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路”被引量:1
2021年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宗旨,是了却恩格斯与马克思年轻时就想做但一直无暇完成的工作:"清算"他们的哲学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创建自己与以往全部旧哲学都不同的新唯物主义。"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共同症结,都是限定在理论的范围内,围绕"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兜圈子、抽象思辨。结果,像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这样伟大的哲学家最终都走不出理论自我循环的怪圈。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缺陷被青年黑格尔派和庸俗唯物主义利用,德国古典哲学被进一步糟蹋。马克思代表的新唯物主义是走出理论的封闭圈,融进时代的实践特别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伟大实践,这种实践哲学才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今天,我们纪念恩格斯,就应走出哲学理论的自我循环,在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创新中国式马克思主义哲学。
孙美堂
关键词:哲学基本问题费尔巴哈
共有与实有:马克思权利理论再思考
2022年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呈现的。马克思在批判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批判和否定路径,即扬弃国家与市民社会,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人民以共有的方式实际地拥有权利和权力。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克罗茨纳赫时期,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用国家消解家庭和市民社会的专制主义,提出了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直接民主理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后,马克思则明确主张必须扬弃私有制。不过,扬弃私有制不等于否定私权,恰恰相反,他强调应消除外在于个人的中介因素,让人们在大生产和普遍交往基础上自由联合,直接地、实际地拥有生产力和社会财富,从根本上消除权利与权力的对立。
孙美堂王萌
关键词:权利权力
价值之“是”与我国的价值论研究
2014年
我国价值哲学研究正酝酿新的突破。本文提供的思路是:价值追问的重心不是价值是"什么",而是价值之"是"——价值成为其所是的过程、机制等;它重在揭示人如何经由"在世"而完善自己及周遭的世界,设定和创造价值;它要求定义价值的角度从强调"关系"的结构性描述,转到对人的存在状态的揭示、生存境况的关切,即转到强调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的指向性描述;它也意味着扩展主客体关系模型,涵盖主体间性;由"在场"的主客体交互作用关系扩展到不在场的相互作用关系。
孙美堂闫琛
关键词:在世现实关切
哲学起点、实践思维与历史唯物主义展开路径
2023年
哲学的逻辑与历史起点,反映哲学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按什么样的方法论推演和建构哲学体系。学术界虽然讨论过历史唯物主义起点问题,但它仍是需要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未竟事业”。原因之一是我们只关注“以何者为起点”,忽略了“起点观”本身的变革,有意无意模仿黑格尔绝对的哲学起点观。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的起点应走出绝对范畴和抽象理论思辨,回到现实生活,从现实的人开始,按照生活实践的逻辑展开哲学。人们不是先确定了终极存在再引出形而下的经验生活,相反,我们是站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向外投射、向历史和逻辑的纵深推进的。从“现实的人”这个起点出发梳理历史、演绎逻辑,是个复杂的、随机的和非线性的创生过程,我们可以将其表述为“多维度的显现和发展模型”。
孙美堂杨伟丽
关键词:实践思维历史唯物主义
“马哲”回归生活与如何回归生活
2019年
“马哲”面向现实、回归现实生活的问题,其实是哲学家如何自觉地感悟生活、把握生活的本质和主流,有效阐释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问题;进而是以实践为中介和契机,推动“马哲”与生活的辩证运动、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的问题。哲学家要做到这点,需做好立足现实实践,反观历史逻辑,达到对历史与未来的哲学贯通;以实践为纽结,汇聚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事实与价值,在这种矛盾运动和双向深化中,感悟哲学;按照实践的本性和规律去理解哲学与生活的辩证运动,创造性地诠释生活,建设性地展开生活;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深入现实与历史,汇通科学与人文,在时代的整体语境中综合创新。“马哲”需要以自己的方式“远离”生活,即对生活采取一种超然的和冷观的态度。“马哲”还需要“归元”,需要向“第一原理”层面下功夫,需要追求客观普遍性。哲学家应独立地思考生活,自由地和创造性地诠释生活。
孙美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