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继华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物量
  • 2篇生物生产力
  • 2篇人工林
  • 2篇物量
  • 2篇红松人工林
  • 1篇东北东部山区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循环
  • 1篇营养元素
  • 1篇优势木
  • 1篇优势树种
  • 1篇生产力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树种
  • 1篇水曲柳
  • 1篇松林
  • 1篇天然次生林
  • 1篇天然林
  • 1篇平均木
  • 1篇曲柳

机构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孙继华
  • 3篇丁宝永
  • 1篇王克
  • 1篇张艳丽

传媒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1990
  • 3篇198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及养分循环研究被引量:19
1989年
本文研究了帽儿山地区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特征及养分循环的过程。首先从产量生态学的基本问题入手,对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生长量、凋落量、分解量的规律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对红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密度进行了测定。采用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积累过程、分配过程、转化过程、分解归还过程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和评价。同时,通过对植物、土壤、降水的静态取样和动态取样,分析和讨论了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成、各成份的养分(N、P、K、Ca、Mg、Cu、Fe、Zn、Mn)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并进一步讨论了生态系统内的养分积累、养分分配以及养分转移。对养分循环过程应用了系统分析技术,通过简化连续时变系统为连续定常系统,建立了养分循环系统动态养分模型,对了解和掌握养分循环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于指导红松速生丰产林建设,红松适生丰产林的营造、经营和管理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红松林的科学研究,做了一次重要补充和发展。
丁宝永孙继华
关键词: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
水曲柳天然林生物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9
1989年
通过对样地水曲柳天然林的各器官生物量的测定和化学元素分析,研究了生物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林龄为43a的水曲柳天然林乔木层地上部生物量为135.749 t/ha,其中干材为79.891 t/ha,干皮为13.191 t/ha,大枝(未着生叶)为23.961t/ha,小枝(着生叶)为12.830t/ha,叶为5.877 t/ha;乔木层地上部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4.539 t/ha·a,其中叶为1.519t/ha·a,仅次于干材;近期(5a)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8.390 t/ha·a,其中叶为4.012 t/ha·a,是器官之中最高者;地上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因器官、元素而异,但尤以叶的含量最高。根据分析结果,从植物营养学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发展针叶树为主的“栽阔养针”的观点,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丁宝永孙继华
关键词:水曲柳天然林生物量生产力
天然次生林主要优势树种生长过程的分析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以依兰县先锋林场试验示范区的森林调查材料为基础,按照三种生态演替系列,即旱生、中生、湿生系列,对每一系列主要群落的树种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演替系列中,优势木生长好于平均木;同一树种,在中生系列优于旱生系列,湿生系列优于中生系列。在旱生和中生系列中应大力发展柞树,而湿生系列水曲柳、黄菠萝有培育前途。
王克张艳丽孙继华
关键词:优势木平均木柞树次生林
全文增补中
东北东部山区红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的研究被引量:7
1989年
本文对东北东部山区红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根据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和计算了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凋落层、立枯量的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群落总生物量为132.419t/ha,其中乔木层106.881t/ha,占总量的80.71%;下木层0.507t/ha,占总量的0.38%;草本层0.292t/ha,占总量的0.22%;凋落层20.411t/ha,占总量的15.41%;立枯量4.328t/ha,占总量的3.28%。通过群落生物量分布结构分析,红松人工林急需进行抚育间伐,调整群落产量结构,提高群落结构的整体效应。
丁宝永孙继华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红松林群落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