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织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子宫
  • 8篇子宫内膜
  • 8篇内膜
  • 8篇宫内
  • 8篇宫内膜
  • 5篇子宫内膜癌
  • 5篇内膜癌
  • 5篇宫内膜癌
  • 4篇腺癌
  • 3篇预后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2篇孕激素
  • 2篇孕激素治疗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 2篇子宫内膜样
  • 2篇子宫内膜样腺...
  • 2篇子宫内膜肿瘤
  • 2篇内膜样腺癌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9篇孙织
  • 8篇王华英
  • 4篇任玉兰
  • 3篇单波儿
  • 2篇杨文涛
  • 2篇陈云
  • 1篇沈磊
  • 1篇施达仁
  • 1篇涂小予

传媒

  • 4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和联合分子标志物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并从临床和分子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及其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系统性后腹膜淋巴结清扫在子宫内膜癌治疗决策中的价值以及手术的可行...
孙织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法
文献传递
表达甲胎蛋白的子宫内膜肝样腺癌一例被引量:2
2008年
患者56岁,2005年1月24日因绝经6年后阴道出血2个月入院。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双侧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包块。盆腔MRI显示宫腔内占位性病灶,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肿块。血清甲胎蛋白(AFP)〉3000μg/L(正常值〈10μg/L),CA125为52.93kU/L。分段诊刮病理检查提示宫腔内分化差的腺癌组织。患者于2005年2月1日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子宫大小为9.0cm×6.5cm×4.5cm,双侧卵巢、输卵管未见肿块,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未及肿大。
孙织王华英杨文涛
关键词:血清甲胎蛋白肝样腺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双侧卵巢附件切除
559例子宫内膜癌临床综合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背景与目的:随着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的认识和手术病理分期的应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模式变化很大。本研究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59例子宫内膜癌手术初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结果:经过中位随访期36个月,局部复发25例,远处转移24例。3年总生存率为88.7%,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为82.7%和80.9%。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5%、95.3%、75.9%和32.4%,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2.1%,Ⅱ期90.8%,Ⅲ期63.5%和Ⅳ期14.7%,早期(Ⅰ、Ⅱ期)与Ⅲ期、Ⅳ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内膜样腺癌和非内膜样腺癌在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上有显著差异(分别为92.4%vs 64.9%和86.9% vs 57.4%,P均<0.001)。分化程度不同子宫内膜癌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分化Ⅰ级98.3%和94.2%,分化Ⅱ级89.3%和83.4%,分化Ⅲ级70.8%和62.5%,3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和<0.001)。1996—2002年间收治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4%和76.4%,而2003—2004年间收治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0%和8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2和0.1168)。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尽管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日趋规范的子宫内膜癌治疗方式将可能进一步提高患者长期生存。
孙织王华英陈云任玉兰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预后
40岁以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孕激素治疗——附六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评价孕激素治疗40岁以下高分化、早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6年至2004年以孕激素治疗作为初次治疗的6例40岁以下的高分化、早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检索近10年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发现相关病例56例,对以上两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6例患者中,4例孕激素治疗有效,2例无效者行手术治疗。4例有效者中,2例分别于治疗后10个月和12个月出现复发而行手术治疗,故共有4例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子宫外转移。6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瘤生存。文献报道的56例患者中,46例孕激素治疗有效,其中11例复发者中7例再次采用孕激素治疗,且5例再次获得完全缓解。此56例中,共有16例行手术治疗,15例无瘤生存,1例术后出现盆腔复发。本组6例患者治疗后无妊娠和分娩;文献报道的56例患者中,共有41次妊娠,并分娩40个婴儿,其中双胎4例,三胎2例。结论孕激素治疗40岁以下高分化、早期子宫内膜腺癌我们的经验尚少,虽难作评价,但国内外文献报道是安全可行的,并可达到妊娠和分娩的目的。
王华英沈磊孙织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孕激素类子宫内膜腺癌
改良根治性/根治性子宫切除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局控中的治疗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性/根治性子宫切除在降低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局部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行改良根治性/根治性子宫切除的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患者的复发和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对所有患者的复发、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18例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474例行改良根治性/根治性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腹水/腹腔洗液细胞学检查,12例(2.5%)患者术前接受放、化疗,73例(15.4%)患者术后补充放、化疗。中位随访30个月后,16例患者最终复发转移。8例远处转移,4例阴道残端复发,4例盆腔复发。3年、5年阴道残端累积复发率为1.4%和2.0%,局部复发(阴道+盆腔)比率为2.5%和3.1%,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均为98.1%。Ⅰa、Ⅰb、Ⅰc期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3.7%和0(P=0.649),5年生存率分别为98.3%、97.8%和100%(P=0.399)。淋巴结清扫与否不影响局部复发率以及生存率(P值分别为0.525和0.665)。中位手术时间为135 min,中位出血量300 mL,输血比率为15.4%,术中、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为7.0%,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改良根治性/根治性子宫切除有效地提高了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局控率,可望作为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另一治疗选择,急需进行随机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治疗中的价值。
单波儿王华英孙织任玉兰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根治性子宫切除局部复发并发症
孕激素治疗Ⅰa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自然受孕分娩1例-附文献分析
2009年
孕激素作为单一治疗手段治疗年轻患者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复杂性不典型增生过长已有40余年,且有多例患者成功妊娠分娩婴儿,但是罕有完全缓解后自然受孕的报道,而国内尚未有治疗成功后自然受孕的报道。本文报道本院1例Ⅰa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自然受孕分娩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单波儿王华英孙织涂小予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
环氧合酶-2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环氧合酶-2(cox-2)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研究表明其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形成及抑制机体免疫等机制促进肿瘤的形成。近年来研究发现COX-2不仅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子宫内膜癌的一些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存在联系,提示其可能成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转移能力及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指标。现将COX-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孙织王华英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预后
系统的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决策中的价值及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价值一直有争议,国内多数医院仅对部分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淋巴结活检或选择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罕有妇科医生对子宫内膜癌行系统的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本文探讨系统的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决策中的价值以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8年7月在我院行系统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128例子宫内膜癌,对其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治疗决策改变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19例(14.8%)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11.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1例(8.6%),7例患者同时出现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仅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以及淋巴血管间隙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15例患者因淋巴结转移分期升级,术后需要辅以化疗和/或放疗;另50例中危、中高危早期患者因手术排除了子宫外转移免去术后辅助治疗。8例(6.3%)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盆腔感染3例,阴道残端出血2例,不全性低位肠梗阻、深静脉血栓伴淋巴囊肿和腔隙性脑梗塞各1例。中位手术时间为150min,中位出血量为300mL,其中27例(21.1%)患者接受输血治疗。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通过全面的手术分期可以明确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提供预后相关信息,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单波儿孙织王华英任玉兰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淋巴结清扫并发症
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晚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18例,对其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至2007年12月,平均随访26个月。结果随访期内,共33例患者死亡,占28.0%;25例患者术后出现疾病进展,占21.2%。Ⅲ、Ⅳ期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3%和39.4%,子宫内膜样腺癌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3%和42.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仅有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的Ⅲa期患者,术后未行辅助治疗,现已平均随访16个月均无瘤生存。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后腹膜淋巴结切除术(包括盆腔淋巴结切除或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和术后辅助联合放化疗与预后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与预后明显相关(P〈0.05)。对不同治疗方式分析显示,行后腹膜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未行该手术者(P〈0.05);术后残留灶直径≤1cm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残留灶直径〉1cm者(P〈0.05);术后行辅助联合放化疗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未行联合放化疗和仅行放疗或化疗者(P〈0.05)。结论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治疗应在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后腹膜淋巴结切除术的基础上,除仅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的Ⅲa期患者外,术后均应辅以联合放化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任玉兰王华英施达仁杨文涛孙织陈云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