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芝
- 作品数:24 被引量:12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肝脏炎性假瘤(附6例报告)被引量:1
- 1994年
- 报告6例儿童肝脏炎性假瘤.患者年龄4~13岁,男4例,女2例.主要症状有间断性发热、上腹部疼痛及肿块.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临床上均误诊肝脏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学均呈炎性增生性肿块.讨论了发病原因和诊断.
- 于国程东渤李维华孙玉芝罗莉马述仕陈立平
- 关键词:肝脏炎性假瘤儿童
- 郎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被引量:2
- 2002年
- 高松孙玉芝
-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生症郎格罕氏细胞结节保肝治疗胆管引流DB
- 腹膜恶性间皮瘤(附7例报告)被引量:1
- 1987年
- 间皮瘤是起源于浆膜面的间皮细胞和间皮细胞下层的中胚叶多潜能的干细胞(1),可发生于胸膜,腹膜,心包膜,睾丸固有膜以及输卵管的浆膜,自Willer于1908年首次报告以来,近几年来由于石棉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间皮瘤的发病率也有增多的趋势,截至1982年国外文献已有4,710例(2),而以胸膜间皮瘤为多,腹膜较少,心包及睾丸固有膜和输卵管浆膜极罕见,现将我院经病理证实,临床及X线材料完整的7例原发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结合方面报告如下。
- 孙玉芝高元桂
- 关键词:腹膜恶性间皮瘤病理罕见肿瘤X线诊断
- 多选法试题——放射科5~10
- 1984年
- 孙玉芝李瑞兰
- 关键词:放射科息肉结肠瘤样病变大肠抗结核治疗结核
- 胃肠道脂肪瘤的X线分析(附10例报告)被引量:2
- 1994年
- 笔者报告10例经X线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脂肪瘤。结合文献分析讨论了脂肪瘤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征像。认为具有五种征像:(1)腔内肿块型;(2)腔内柱状息肉型;(3)腔外肿块型;(4)腔内外肿块型;(5)肠梗阻及肠套叠。肿块密度低、加压形态可变是其X线的特征性改变,结合年龄稍大,应疑为脂肪瘤。并阐述了与腺瘤、脂肪肉瘤、平滑肌瘤及癌的鉴别诊断。
- 李瑞兰张爱莲孙玉芝杨立高元桂
- 关键词:胃肠道脂肪瘤X线分析肠梗阻肠套叠
- 鼻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分析鼻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 1 2例鼻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1 2例鼻神经内分泌癌多为中青年 ,男女之比为 5∶1 ,平均年龄 39 6岁。神经内分泌癌的分型 :小细胞型 8例 ,大细胞型 3例 ,不典型型 1例。8例在透射电镜下见癌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神经内分泌颗粒。肿瘤细胞对EMA、CK、CgA、NSE及Syn均呈阳性。
- 于国李冰孙玉芝王殿军
- 关键词:免疫组化神经内分泌鼻肿瘤临床病理学
- 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与病理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通过B超、CT检查及光镜观察分析 14例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结果 突出的症状为右上腹疼痛及腹胀 ,主要体征是肝大 ,多呈囊性感。B超及CT检查均提示肝囊性占位性病变。根据肝内胆管囊腺癌囊壁癌组织有无浸润至肝实质或肝内扩散 ,可分为两种类型 ,即浸润型 (本组有 8例均于确诊或术后 9~ 3 7个月死亡 )和非浸润性型 (本组有 6例 ,术后均健在)。结论 提出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诊断要点。
- 富维军于国孙玉芝滕青山
- 关键词:肝脏囊腺癌病理
-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胸部的应用被引量:5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胸部X线摄影 (DR)技术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10 0例胸部常规X线检查同时行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胸部DR能清楚显示病变 ,显示小病灶 ,其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X线摄片。结论 :DR胸部数字化摄影弥补了常规X线片的不足 ,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前景。
- 赵文前孙玉芝薛剑峰陈海洋
- 关键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胸部X线摄片
- 肠道缺血的CT诊断进展
- 一、CT扫描和成像技术进展早期的单、双排螺旋CT,探测器一般为1cm,完成大范围扫描时间偏长,对于不能有效屏气的老年、儿童、不能合作的重症患者,在需控制呼吸运动的脏器, 如胸部、肝胆等,特别在扫描末期,往往因呼吸运动伪影...
- 杨立孙玉芝张金山
- 文献传递
- 19例恶性间皮瘤细针穿刺活检及细胞学诊断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腹膜恶性间皮瘤的组织形态及细胞学特点。方法 对19例腹膜恶性间皮瘤穿刺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细胞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本组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34~76岁,平均58.1岁。19例穿刺标本组织学证实为10例腺管乳头状型、3例未分化型、1例印戒细胞型、1例小细胞型、2例低度恶性囊状细胞型和2例纤维母细胞型。细胞学涂片16例呈阳性,3例呈阴性。肿瘤细胞对Keratin、Vimentin、EMA及抗间皮细胞抗原均呈阳性表达。19例CI染色均有不同程度阳性改变,而对HCI染色则呈阴性。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对B超引导下穿刺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细胞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等观察能够准确诊断腹膜恶性间皮瘤。
- 于国孙玉芝李冰宋志刚
- 关键词:恶性间皮瘤组织形态学细胞学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