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来宝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胃癌
  • 3篇基因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转录
  • 2篇细胞
  • 2篇FHIT基因
  • 2篇肠肿瘤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抑制
  • 1篇端粒酶抑制剂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抑癌
  • 1篇抑癌基因
  • 1篇抑制剂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细胞

机构

  • 7篇广州军区武汉...
  • 4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9篇孙来宝
  • 3篇于皆平
  • 3篇潘定宇
  • 3篇陈纪伟
  • 3篇贺银成
  • 2篇于红刚
  • 2篇许桦林
  • 2篇史海安
  • 2篇乔建国
  • 1篇徐梅华
  • 1篇罗和生
  • 1篇曹军
  • 1篇王祥
  • 1篇郑国荣
  • 1篇余保平
  • 1篇马力
  • 1篇方向明
  • 1篇汪晖
  • 1篇彭仁琇
  • 1篇武桂芳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癌症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兰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端粒酶抑制剂联合化疗对胃癌的作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端粒酶抑制剂对动物在体肿瘤的治疗价值及端粒酶抑制剂能否增加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端粒酶抑制剂 [齐多夫啶 (AZT) /(kg·d) ]联合化疗药 5 氟尿嘧啶 (5 Fu)治疗BALB/c小鼠移植性胃癌 (SGC 790 1) ,观察其对抑瘤率、肿瘤端粒酶的表达及其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5 Fu、AZT、5 Fu +AZT抑瘤率分别为 11.65 %、2 8.15 %、42 .75 % ,5 Fu、AZT均能抑制肿瘤生长 (P <0 .0 5 ) ,并且AZT与 5 Fu联用明显优于两者单独使用 (P <0 .0 5 )。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 (7.17± 0 .3 4) %、(19.3 5± 1.2 3 ) %、(2 3 .49± 2 .41) % ,流式细胞分析示其凋亡率分别为 (9.3 8± 3 .16) %、(17.3 4± 2 .0 4) %、(2 5 .74± 1.0 7) %。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显示各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 42 .75 %、3 7.5 0 %、12 .5 0 % ,与对照组 87.5 0 %对比 ,5 Fu、AZT均有减少肿瘤端粒酶活性的作用 (P <0 .0 5 ) ,且AZT与 5 Fu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5 Fu及AZT均能抑制小鼠胃癌SGC790 1细胞的生长及降低其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 ,AZT与 5 Fu联用有相加作用 ,抑制端粒酶活性是癌症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潘定宇冯茂辉乔建国陈纪伟孙来宝贺银成
关键词:端粒酶抑制剂联合化疗胃癌5-氟尿嘧啶
FHIT基因异常转录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位体 (fragilehistidinetriad ,FHIT)基因转录的改变。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对 43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非癌组织进行FHIT基因cDNA检测。结果 除5例胃癌、2例非癌组织缺失FHIT基因野生型cDNA外 ,其余标本均扩增出FHIT基因野生型cDNA片段。 2 2例(5 1.2 % )胃癌、9例 (2 0 .9% )的癌旁非癌组织扩增出FHIT基因异常cDNA片段 ,二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于红刚方向明孙来宝于皆平
关键词:胃癌FHIT基因逆转录PCR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诊治分析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断、病理学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9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 3.6 %浸及肌层 ,2 3.2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5 ,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76 .5 %、6 7.3%、5 7.1%。结论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表现不典型 ,病理学诊断是其最后确诊的主要方法 ,手术切除的范围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程度。
潘定宇孙来宝陈纪伟乔建国贺银成史海安
关键词:胃肠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可能病因、病机及合理的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两院1991-01/2001-01,5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并发胃排空障碍26例。 结果:保守治疗后,18例好转,手术探查8例,证实为机械性胃排空障碍者6例。26例中痰、尿、血、胆汁或创口渗液中培养出真菌感染19例。术中发现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由胃远端及十二指肠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真菌性肉芽肿及致密的钙盐沉积所造成。一期行胰周及胃十二指肠周围组织清除、瘢痕松解、胃造瘘、预置球囊扩张,术后定期扩张及辅以抗真菌等保守治疗,4例好转。2例行二期胃肠吻合术,1例好转,1例于术后21d死亡。 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性质可根据临床特点、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鉴别;病因除与有无糖尿病、禁食时间长短、抗生素及制酸药的应用有关外,尚与胰腺坏死的程度、合并真菌感染及钙盐沉积关系密切;治疗措施:功能性者一般行保守治疗4wk内可缓解,机械性者多能经瘢痕松解及定期球囊扩张辅以抗真菌等保守治疗好转,胃十二指肠吻合应慎行。
潘定宇孙来宝贺银成曹军陈纪伟史海安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胃排空障碍并发症
胃癌胃镜活检标本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定量及其临床意义
2000年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胃癌胃镜活检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定量及其临床意义 ,尤其是对选定治疗方案的参考价值。方法  4 1例源自甘肃省永登县 2 2 2 6例胃癌高发人群的胃癌入本组研究 ,对胃癌活检标本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化染色 ,IBAS图像仪定量 ,并做术后生存率对比研究。结果  4 0例手术治疗患者 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2 2 5%、65%、52 5%、4 2 5%、35%。癌细胞中PCNA的含量与病变早晚呈正相关 ,与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正相关 (P <0 .0 5)。与术后生存期负相关 (P <0 .0 5)。结论 胃癌术前胃镜活检标本中PCNA的含量是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术前行该检查可能成为围术前综合治疗 。
孙来宝王祥武桂芳马力
关键词:胃肿瘤胃癌胃镜活检标本增殖细胞核抗原
FHIT基因异常与消化道恶性肿瘤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细胞中三联脆组 (fragilehistidinetriad ,FHIT)基因的异常转录情况。方法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RT PCR)对 9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 ( 2 1例食管癌、4 3例胃癌和 3 2例结肠癌 )及相应的癌旁组织 ,18例正常组织FHIT基因cDNA片断进行扩增。结果 在3 3 .3 %的食管癌组织 ,5 1.2 %的胃癌组织和 3 1.3 %的结肠癌组织中检出异常FHIT转录 ,而在相应的食管、胃、结肠癌旁组织中FHIT异常转录检出率分别为 4 .8%、2 0 .9%和 9.4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18例正常组织中未见FHIT异常转录。结论 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组织FHIT基因的异常转录可能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于红刚余保平罗和生于皆平孙来宝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FHIT基因抑癌基因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色素P-450 1A1在人胎肾上腺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与前致癌物和致突变物代谢活化密切相关的细胞色素P 4 5 0 (cytochromeP 4 5 0 ,CYP)1A1在人胎肾上腺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酶学和RT PCR技术检测胎肾上腺和肝细胞中CYP1A1酶活性和mR NA表达 ,并进行比较。结果 :人胎肾上腺和胎肝微粒体中不能检测到CYP1A1标志酶 7-乙氧异唑O -脱乙基酶 (EROD)活性 ,同时在CYP1A1诱导剂 3 -甲基胆蒽 ( 0 .5~ 2 .0 μmol·L-1,2 4h)诱导的人胎肾上腺细胞中也不能检测到EROD活性。而动物在体实验表明 ,3 -甲基胆蒽 ( 2 5mg/kgip ,qd× 3 )致成年大鼠肝脏EROD活性增强的同时 ,大鼠肾上腺EROD活性也提高。大鼠肾上腺EROD活性明显低于肝脏。RT -PCR结果进一步表明 ,胎肾上腺和胎肝中存在CYP1A1mRNA表达。结论 :和胎肝一样 ,胎肾上腺中存在低表达量的CYP1A1。
汪晖彭仁琇于皆平孙来宝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胎肝
食管癌FHIT基因异常与HPV感染关系的研究
2001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FHIT基因变异及其该基因变异与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21例食管癌及相应癌旁非癌组织的新鲜手术标本入本组研究。应用巢式-RT-PCR扩增FHIT基因cDNA片段。用RT-PCR检测组织DNA中HPV16DNA片段。结果:42例标本中,除2例食管癌缺失野生型FHIT基因cDNA扩增外(但有异常cDNA扩增),其余标本均有野生型FHIT基因cDNA扩增;另外,42.85%(9/21)的食管癌和14.80%(3/21)相应癌旁非癌组织出现异常cDNA扩增。癌组异常FHIT基因cDNA扩增出现率与癌旁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食管癌HPV16检出率(28.57%,6/21),明显高于癌旁非癌组织(4.73%,1/21)(P<0.05)。食管癌FHIT基因转录异常者HPV16检出率(33.33%,3/9)与FHIT基因转录野生型者间(25.00%,3/1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FHIT异常转录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②PHV16感染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可能是致病因素之一。③在食管癌的发生中,HPV16感染与FHIT基因变异无关,HPV16可能不是FHIT基因失活的直接因素。
孙来宝许桦林
关键词:食管癌HPV感染
激活素A基因的过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激活素A(activinA,ACTA)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CTβA亚基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ACTβA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高,差异有显著性[(0.643±0.361)vs(0.314±0.098),P<0.01]。ACTA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4.6%,亦较癌旁组织的14.3%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ACTβAmRNA的表达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0.782±0.451)vs(0.484±0.373),P<0.01],Dukes'D期高于Dukes'A、B期,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0.813±0.441)vs(0.413±0.228),(0.813±0.441)vs(0.514±0.382),均P<0.01]。ACTA蛋白的表达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60.9%vs33.3%,P<0.01),Dukes'D期高于Dukes'A、B期,差异有显著性(分别61.5%vs30.0%,61.5%vs38.9%,均P<0.01)。结论:ACTA基因过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指标。
徐梅华许桦林郑国荣孙来宝
关键词:结肠肿瘤激活素类肿瘤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