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明亮

作品数:70 被引量:58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石油与天然气...
  • 26篇天文地球
  • 10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盆地
  • 20篇油气
  • 19篇成藏
  • 13篇鄂尔多斯盆地
  • 11篇地质
  • 8篇地质学
  • 8篇油气成藏
  • 8篇砂岩
  • 8篇凹陷
  • 7篇延长组
  • 7篇石油地质
  • 7篇石油地质学
  • 7篇天然气
  • 7篇教学
  • 6篇运移
  • 6篇气藏
  • 6篇流体
  • 5篇致密砂岩
  • 5篇砂岩储层
  • 5篇课程

机构

  • 46篇中国石油大学...
  • 3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6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西北大学
  • 4篇低渗透油气田...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玉门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70篇孙明亮
  • 49篇柳广弟
  • 9篇黄志龙
  • 8篇陈冬霞
  • 8篇王震亮
  • 8篇李潍莲
  • 6篇高岗
  • 6篇张立宽
  • 6篇李剑
  • 6篇高先志
  • 5篇丁修建
  • 4篇刘成林
  • 4篇谢增业
  • 3篇尤源
  • 3篇王晓波
  • 3篇李平平
  • 3篇梁晓伟
  • 3篇喻顺
  • 3篇邹华耀
  • 3篇万璐

传媒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现代地质
  • 4篇中国地质教育
  • 3篇石油学报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地质论评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西北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6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岩性气藏保存有效性分析——以蓬探1井灯二段气藏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斜坡部位发育的岩性圈闭能否长期有效地保存油气,成为影响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地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和油气资源规模评价的关键因素。将基于背斜气藏剩余压力与顶部盖层排替压力建立的气藏保存能力评价方法,引入到碳酸盐岩斜坡区的岩性气藏研究,以蓬探1井灯二段气藏为解剖对象,结合地质背景分析与类比、单井资料分析与模拟,论证了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岩性圈闭在古油藏形成与裂解、气藏形成与调整等关键时期的油气保存能力。结果表明:古油藏形成后,灯二段储层的剩余压力逐渐增加但远低于顶部筇竹寺组页岩和侧向灯二段泥晶云岩的排替压力,保存条件较好。走滑性质断层的继承性活动,可能使北斜坡地区呈现纵向多层系古油藏分布的特征。裂解气藏形成阶段,气藏剩余压力升高但侧向围岩的封堵始终有效。天然气仅在顶部筇竹寺组盖层和不整合界面处发生部分逸散,剩余的天然气有效保存至今。由于北斜坡地区灯影组气藏侧向的封堵始终有效,其保存条件与高—磨地区灯影组的构造—地层气藏较为相似。基于与高—磨地区灯影组气藏保存条件和资源规模的类比,得益于北斜坡地区厚度更大且质量更高的筇竹寺组泥页岩,灯二段气藏理应具备更优的顶部保存能力,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
李强李强柳广弟孙明亮孙明亮朱联强田兴旺杨岱林王云龙游富粮
关键词:排替压力
优化的?logR技术及其在中——深层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8年
针对利用Δlog R技术预测中—深层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效果较差的问题,依据一一映射原理,利用归一化方法对Δlog R技术进行优化,并引入自然伽马参数,建立优化的总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该模型不仅可预测中—深层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也可预测浅层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引入自然伽马参数,有助于减少非烃源岩高阻段对总有机碳含量预测的影响,增强预测模型的抗干扰能力;将所有参数归一化,不仅消除测井仪器不同等因素带来的误差,也降低运算过程中数据的复杂程度。结合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西南部洼陷勘探程度较低,使用测井仪器种类较多和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埋藏较深、声波时差较低的勘探现状,分别利用Δlog R技术和优化的Δlog R技术对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进行预测。相比Δlog R技术,优化模型相关系数的平方提高了0.371,估计标准误差降低了0.139,表明优化的Δlog R技术能够较好地预测中—深层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另外,利用优化模型预测东濮凹陷西南部洼陷总有机碳含量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北部为有利烃源岩发育区。
边雷博柳广弟孙明亮杨岱林万伟超张毅颖
关键词: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类型辨析被引量:14
2010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是否为深盆气藏的问题,从成藏条件、成藏期次和气水分布特征等方面与典型的加拿大阿尔伯达深盆气藏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烃源岩分布广泛、生气中心不明显、生气速率较低、持续供气条件较差且供气分散,难以形成满足深盆气藏气驱水的动力;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展布方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且上倾方向为物性较差的致密层,不具备深盆气藏储层向上倾方向物性变好的条件;源储配置样式为"自生自储"式和"垂向叠置"式,由于砂体规模小、分布不连续,源储接触局限,不具备深盆气藏源储大面积接触的特征;天然气发生3期成藏,在盆地埋藏期与抬升期均可成藏,成藏时间较早,后期气藏调整改造强烈,不具备深盆气藏的保存条件。气水分布主要受储层物性和区域构造控制,分布复杂、分异不明显,没有气驱水形成的"气水倒置"界面。成藏特征综合对比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并非深盆气藏,应为主要由储层物性控制的岩性气藏,该区油气勘探应以优质储层研究为重点。
赵忠英柳广弟孙明亮万璐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深盆气藏气藏类型成藏期次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微裂缝发育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微裂缝发育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所述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目的地层内岩样在不同毛细管压力下的进汞饱和度;分别计算所述毛细管压力的对数和所述进汞饱和度的对数;根据所述毛细管压力的对数和所述进汞饱和度的对...
宋泽章柳广弟邹华耀刘成林杨伟伟孙明亮
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类比评价方法与参数体系——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为例被引量:15
2012年
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丰富。由于油气成藏与分布的特殊性,碎屑岩层系中建立的油气资源类比评价方法与参数体系不适用于碳酸盐岩层系。围绕有效储层这一控制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分布主要因素,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隆起奥陶系为解剖对象,建立了有效储层体积丰度法和有效储层面积丰度法2种适应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评价类比方法;开展了资源评价的参数统计,建立评价关键参数分布模型。通过对64项地质要素的解剖,确定了21项适用于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评价的类比参数,并以此建立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3种典型有效储层的类比参数体系及参数取值标准,为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的类比评价奠定了基础。
柳广弟喻顺孙明亮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气资源评价奥陶系塔里木盆地
天然气运移速率的微观物理模拟及其相似性分析——以库车坳陷为例被引量:4
2005年
利用真实砂岩分析评价系统,直接观察了气体在孔隙、喉道内的运移方式,建立了天然气在砂岩孔隙介质中运移速率的统计模型,然后对其进行了相似性分析,形成了天然气在砂岩储层中运移速率的地质模型。制作了库车坳陷19个砂岩模型,通过微观模型获得氮气在砂岩中的运动方式,进而研究了气体在岩石介质中的渗流特点,综合分析了动力梯度、含气饱和度、渗透率等因素对气体渗流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在地下的渗流速率与岩石的渗透率、压力梯度、含气饱和度等因素成正比。对实验材料、几何尺寸、运移速率和动力梯度与实际地质条件之间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适用于描述库车坳陷地下天然气运移的速率模型,为进一步描述天然气的运移、聚集特点奠定了基础。
王震亮张立宽孙明亮曲志浩
关键词:天然气砂岩储层地质模型
基于氮气吸附实验与分形FHH模型分析页岩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7段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孔隙结构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点,对页岩油的赋存具有重要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延长组7段的10块泥页岩岩心样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结合分形FHH模型,计算分形维数,对研究区泥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化表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参数、含油性参数的关系,确定长7段泥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华池地区长7段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属于好—极好烃源岩,含油性与可动性较好,多达到中含油级别,主要由石英与黏土矿物组成;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孔及少量有机质孔为主,孔隙形态有两类,分别为平行板状狭缝形+单边狭缝形及墨水瓶形+平行板状狭缝形,孔径以微孔和中孔为主,宏孔发育较少。多数样品具有分形特征,表征小孔隙的分形维数D_(1)介于2.264 7~2.714 9之间,表征大孔隙的分形维数D_(2)介于2.373 3~2.777之间。其中,D_(2)同比表面积、孔体积、平均孔径及S_(1)的相关性较好,可以表征孔隙结构发育特征和页岩的含油性;而D_(1)仅可表征页岩油的可动性。泥页岩的孔隙发育主要受控于有机碳及石英含量,与长石含量有一定的关系,黏土矿物含量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安成柳广弟孙明亮游富粮王子昕曹玉顺
关键词:延长组三叠系鄂尔多斯盆地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被引量:3
2020年
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及对“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提出的要求,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通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验习题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李潍莲柳广弟孙明亮李平平
关键词:教学改革石油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
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异常流体压力演化史被引量:21
2007年
根据克拉2气田现今实测地层压力分析了异常高压发育的特征,并通过流体包裹体测试求取包裹体形成时期的古压力。计算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和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砂岩储层在距今8~6Ma(康村组沉积期末)时,古压力系数大致为1.09~1.18,发育过剩压力为4.6~9.6MPa的异常高压。在此基础上,以古、今压力数据为约束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出下白垩统与侏罗系异常流体压力的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下白垩统储层流体压力经历了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形成发展(白垩纪-库车组沉积期末)和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萎缩—构造挤压型异常流体压力孕育(库车组沉积期末至今)两个阶段。康村组沉积早期沉积型超压开始出现,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顶峰,过剩压力达40~50MPa;此后,在沉积型超压萎缩—构造挤压型超压孕育过程的耦合下,过剩压力曾降至25~30MPa,更新世起超压略有升高。侏罗系流体压力演化较为简单,吉迪克组沉积期开始出现超压,至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高峰,此后异常高压逐渐萎缩。在克拉2气田的主要成藏时期(距今3~1Ma),烃源岩较储层具有更高的异常压力,源—储压力差为10~30MPa。
张立宽王震亮孙明亮施立志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古压力数值模拟克拉2气田
超压盆地内剩余压力梯度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被引量:10
2008年
多种动力影响了天然气成藏过程,但不同地下环境中控制天然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动力不尽相同。对超压盆地内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30个典型超压环境中的天然气藏进行了剩余压力梯度统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剩余压力梯度与天然气聚集效率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超压盆地内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动力可由浮力梯度及剩余压力梯度的和来表示,至少有60%的成藏动力来源于剩余压力梯度。超压盆地中,不同级别的天然气聚集效率具有相应的动力(梯度)标准,中效天然气成藏过程中,源-储间剩余压力梯度须达到12 kPa/m;高效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动力界限为18 kPa/m。我国大中型超压盆地中气藏成藏期间的剩余压力剖面可划分为散失型、弱压差汇聚型和强压差汇聚型3种类型。其中散失型不具备指向储集层的运移动力,无法形成天然气藏;汇聚型可能形成天然气藏,其剩余压力梯度控制了成藏效率。
孙明亮柳广弟李剑
关键词:天然气成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