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城涛 作品数:11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光照对赤潮影响研究进展 2009年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文献关于光照对赤潮影响的研究成果。光照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盐吸收、浮游植物生长、叶绿素a的合成以及赤潮藻种演替等方面。光对赤潮发生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光合作用。更对各种环境要素有不可替代的控制作用,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赤潮的发生和发展。文章末尾对光的控制效应的实际应用提出相应建议。 袁希功 杨宜晓 梅俊学 孙城涛 高小燕关键词:光照 赤潮 浮游植物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牛MSTN相互作用蛋白 被引量:1 2013年 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牛肌肉生成抑制素(MSTN)相互作用的蛋白,为阐明MSTN生物学功能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首先,构建诱饵质粒pGBKT7-MSTN转化Y2HGold酵母菌,随后,与构建好的牛肌肉cDNA文库Y187酵母菌杂交配对,涂布接种在SD/-Trp-Leu-His-Ade营养缺陷培养基上筛选与MSTN相互作用的蛋白,并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对筛选到的T-cap与MSTN进行相互作用验证。结果表明:经酵母双杂交两轮严格筛选,最终得到一种可能与MSTN特异性相互作用的Tcap蛋白,并且免疫共沉淀验证T-cap与MSTN蛋白在体内可以相互结合。试验表明:为进一步研究MSTN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赵静 王军 陈洋 郑立双 孙城涛 吕文发关键词:酵母双杂交 MSTN 相互作用蛋白 酵母双杂交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13年 酵母双杂交技术是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它是一种能直接检测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较为简便、快捷、高效、敏感、广泛的方法。作者将主要介绍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及优缺点,现就酵母双杂交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郑立双 李向楠 孙城涛 刘红羽 刘勋 贺明 吕文发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技术 真核细胞 蛋白质 奶牛日粮及牛奶中2,4-滴丁酯、乙草胺、莠去津残留对牛奶安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2,4-滴丁酯、乙草胺、莠去津在奶牛日粮及牛奶中残留对牛奶安全影响的分析方法。利用丙酮提取,三氯甲烷萃取,配合气象色谱图,进行定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2,4-滴丁酯最小检出量为2.0×10-12 g,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4.0×10-4 mg/kg,平均回收率是89.6%;乙草胺最小检出量为1.5×10-12 g,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3.0×10-4 mg/kg,平均回收率是87.8%;莠去津最小检出量为1.5×10-11 g,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均为3.0×10-3 mg/kg,平均回收率是102.4%。本试验结果表明2,4-滴丁酯、乙草胺、莠去津残留量在奶牛日粮及牛奶中残留符合最低残留限量标准。 刘红羽 王军 陈洋 孙城涛 李向楠 吕文发关键词:2,4-滴丁酯 乙草胺 莠去津 气相色谱分析 奶牛生殖道内益生乳酸菌的筛选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筛选出用于制作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选取15头产后30~60d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使用MRS琼脂培养基厌氧技术从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47株革兰阳性菌株。随后对其抑菌效果和产过氧化氢能力进行测试,从中挑选出抑菌效果和产过氧化氢能力相对较强的菌株4株,通过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1株为魏斯氏菌,1株为大芬戈尔德菌,1株为乳酸明串珠菌,1株为营养泥杆菌。最后测试混合菌株的抑菌效果得出以下结论:大芬戈尔德菌、乳酸明串珠菌、营养泥杆菌混合之后抑菌效果在这几组混合液中抑菌效果是最好的。 赵静 李向楠 王军 孙城涛 刘红羽 贺明 刘勋 王全凯关键词:奶牛 生殖道 乳酸菌 抑菌作用 牛MSTN蛋白与T-cap蛋白的相互作用验证 2014年 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研究牛MSTN蛋白与T-cap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构建pLEGFP-MSTN及pcDNA3.0-Flag-T-cap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至293T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两者间相互作用。再构建pGEX-4T-1-MSTN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GST-MSTN,将pcDNA3.0-Flag-T-cap载体转至293T细胞,通过GSTpull down检测两者间相互作用。利用各抗标签克隆抗体沉淀细胞裂解液,分别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体内和体外试验都可以检测到蛋白的表达。从而证实了MSTN与T-cap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本试验为在分子水平上为探索MSTN蛋白的新功能提供思路。 郑立双 孙城涛 李向楠 刘红羽 贺明 刘勋 吕文发关键词:免疫共沉淀 MSTN 荧光定量PCR法比较研究健康和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菌群结构 被引量:2 2014年 为揭示奶牛阴道菌群结构与子宫内膜炎发生关系,本实验选择健康奶牛和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各5头,采集其阴道粘液样品,提取样品总DNA,利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这两类奶牛阴道菌群结构的差异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奶牛阴道内乳杆菌属(p<0.05)、芽孢杆菌属(p<0.05)和魏斯氏菌属(p<0.01)的细菌数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炎奶牛,而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内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研究结果表明,阴道菌群结构失衡可能是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原因。 赵静 孙城涛 王军 刘畅 李向楠 王全凯关键词:荧光定量PCR 阴道菌群 子宫内膜炎 奶牛 健康与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菌群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16SrDNA结合PCR-DGGE技术分析比较了产后45d健康奶牛和患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差异,并通过切胶、克隆测序等步骤分析了奶牛阴道细菌种类。研究结果表明,患病奶牛DGGE图谱的条带数量、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健康奶牛阴道优势菌主要有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 subsp.)、魏斯杆菌(Weissella koreensis sp.)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而患病组奶牛阴道内此3种优势菌含量显著降低或缺失,且也无其他明显优势菌存在;从健康和患病奶牛阴道内均分离出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溃疡拟杆菌(Bacteroides helcogenes)、无乳支原体(Mycoplasma agalactiae)、普氏菌(Prevotella dentalis)、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str.)和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等常见病原微生物,在患病奶牛阴道内分离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str.K-12 substr.)、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subsp.)等特定致病菌。研究结果提示,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内菌群结构比健康奶牛更为复杂,且无优势菌,阴道菌群结构失衡可能是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原因。 孙城涛 赵静 王军 李向楠 吕文发关键词:奶牛 阴道 DGGE 菌群 益生乳酸菌对奶牛阴道上皮细胞粘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益生菌对奶牛阴道上皮细胞粘附能力的强弱是其发挥益生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粘附能力是益生菌筛选的重要标准之一。为筛选出可以制备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菌株,本实验首先通过碳氢化合物粘着法测试了魏斯氏菌(1#菌)、海氏肠球菌(3#菌)、乳酸明串珠菌(5#菌)和营养泥杆菌(9#菌)的疏水性能,随后将细菌作用于奶牛阴道上皮细胞并且利用革兰氏染色法对细菌的粘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疏水率由强到弱依次为:9#菌、5#菌、3#菌和1#菌,其中9#菌对3种溶剂的疏水率均显著高于其它3株细菌(p<0.05);单一菌株中,9#菌株的粘附性显著高于1#、3#和5#菌株(p<0.05),混合菌株1+3#的粘附能力显著高于其它混合菌株和单一菌株(p<0.05)。研究结果提示,1+3#混合菌株更适合用于微生态制剂的研发。 赵静 李向楠 王军 孙城涛 杨雨江 王全凯关键词:乳酸菌 阴道上皮细胞 疏水性 粘附 奶牛生殖道益生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功能特性研究 李向楠 王军 孙城涛 吕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