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成
- 作品数:46 被引量:10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民国时期救灾组织的自律机制研究——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
- 2010年
- 1931年江淮大水在民国水患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灾害使人成熟,大灾往往促生新的救灾机制。在应对江淮水灾的过程中,以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为代表的官民合作型的救灾组织,通过社会文化资本双重考量下的用人制度、两套账务独立运营的经费开支制度以及威慑性的惩戒法规体系等措施,构建了内嵌于救灾组织治理结构之中的自律机制。
- 孔祥成
- 关键词:民国1931年江淮大水自律机制
- 1931年大水灾与政府的粮食调控政策被引量:2
- 2011年
- 1931年江淮大水之后的粮食调控,彰显出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诸多要素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灾区粮价,中央政府则从源头和大局的角度对地方的粮食流通进行宏观调控,并对粮食的运输给予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最终,政府借助于行政和市场两只手,有效缓解了灾区粮荒,稳定了灾区的社会经济秩序。
- 孔祥成
- “青史”垦荒有新作——评《近代中国青年形态研究》
- 2002年
- 青年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在中国的兴起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高飞先生的《近代中国青年形态研究》一书即是运用青年学理论研究中国近代青年的一部力作。该书最大特色在于以青年教育为线索 ,来凸显近代中国青年形态的演变。在研究框架和理论上 ,却又突破了青年教育史的窠臼 ,把对教育法规的文本研究转向对实际操作的探求 ,把单一的制度、运动史还原为有生气的社会史 。
- 孔祥成刘芳
- 关键词:青年学青年教育
- 民国义赈募捐机制探析——以1931年江淮水灾救助为例被引量:4
- 2008年
- 1931年的江淮水灾对国民政府与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在政府救灾缺位与不足的情况下,民间力量展开了大规模的自救与援助灾区的义赈活动。此次义赈募捐,在机制方面多所创新:组织了纵横交错、辐射力很强的募捐网络,成功运用了各种新式传媒,发动了企业界营业助赈,开展了社会的义赈与慈善公益教育活动,展现了全民参与式的动员广泛性,收到了明显成效。
- 孔祥成
- 关键词:1931年江淮大水义赈
- 史语所与抗战史学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作为现代学术的一个重镇,其学者向以“史料学派”而著称。在国家罹难、民族受侵的多事之秋,他们各以其长,用“心力救国”,从不同侧面、层面在学理上为民族的解放和复兴寻找深层的精神资源支持。于是,就有了“抗战史学”。本文即以《史语所集刊》(1931~1945)为线索,借以探讨史语所与抗战史学的关系、结构及功能。
- 孔祥成
- 关键词:史语所抗战史学
- 民国江苏收容机制及其救助实效研究——以1931年江淮水灾为例
- 2010年
- 收容所作为灾后应急救助和稳定过渡的重要一环,在民国时期得到反复运用与长足发展。1931年江淮大水席卷了南方8省2市,灾民5000余万,为此成立了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水委")。兼受长江与淮河泛滥之灾的江苏省,在收容机制建设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本地既有的义赈收容机构和社会资源,在国家与社会合作的框架下,建构了灾民收容所的规模与型态、结构与功能、运营与实效的机制,从而在各省雪上加霜的救灾时局中独树一帜。
- 孔祥成
- 关键词:1931年江淮大水
- 近代民间组织兴起及与政府关系述论被引量:1
- 2014年
- 近代中国民间组织兴起于国家衰败、政府软弱之时,它的发展又受到国家权威重建与政府权能增强的制约。在功能上,近代民间组织与政府有相当的合作与互补,但中国的专制传统,政府主导下的政治环境、民间组织发展路径,以及人们在专制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依傍权力的思维定势和行动定势,严重阻碍着民间组织成长和发展。
- 蔡勤禹孔祥成
- 关键词:民间组织政府互动
- 历史语言研究所学人的史料观——解读1928~1948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被引量:7
- 2002年
- 历史语言研究所作为中国现代学术的一个重镇 ,在研究模式、方法、体制以及理论方面多所创新 ,而目前学术界对这一学术群体的关照和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从史学理论的角度 ,对该群体的史料观念进行解析。文章共分三部分 ,首先从宏观上论述史语所学者治史中的共性 ;其次通过对《史语所集刊》的解读 ,从微观上剖析、归纳出其史料观 ;最后评述史语所在求实、创新的观念支配下所取得的史学成就。
- 孔祥成
- 关键词:史语所史料观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21
- 2002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视野涉及了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问题、流动群体的现状、特点、趋势、影响以及有关对策设计等方面,其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而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乡村稳定的关系、农村人口回流、制度变迁与农村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 孔祥成刘芳
-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动人口制度
- “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02年
- 刘芳孔祥成
- 关键词: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