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朝阳 作品数:19 被引量:173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华北地区辐射收支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 本文利用河北固城站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站一年的数据和相关资料(2005年7月-2006年7月),统计和计算分析了华北地区农田下垫面一年太阳短波向下辐射、地面短波向上辐射、大气长波向下辐射、地面长波向上辐射各辐射平衡分量... 马金玉 刘晶淼 姜朝阳关键词:华北平原 太阳总辐射 地表反射率 文献传递 基于DEM的广东山地高分辨率太阳辐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对已有太阳总辐射模型进行改进,并利用MODIS产品取代地表反照率经验公式,在更小积分步长内进行计算,开发了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高分辨率模拟模型.应用1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对广东2个辐射站的太阳总辐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所建立的分布式太阳辐射模拟模型能准确模拟广东省太阳总辐射分布状况,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2)研究区域四季辐射中的夏季辐射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年均太阳总辐射为2 893~4 655 J/(m^2·s),平均值为4 167 J/(m^2·s); (3)大范围区域而言,广东夏、秋、冬季太阳总辐射的纬向分布十分显著,但从局地区域看,地形是影响太阳总辐射的主导因子.太阳总辐射是各种作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在小网格尺度上进行的精细化太阳总辐射计算可为多种作物的布局和种植规划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邬定荣 刘建栋 刘玲 姜朝阳 申双和 朱勇关键词:应用气象学 地表反照率 华北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自然正交分解(EOF)对由机理性作物生长模型模拟的华北地区冬小麦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生产潜力在时空上的分异规律。首先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了冬小麦田间试验,测定了冬小麦生理生态及干物质积累过程等试验数据。根据试验数据对WOFOST模型进行了改进,获取了相关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了充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生长过程。随后利用验证后的WOFOST模型模拟了华北地区42个站点1961—2006年冬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对其进行EOF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变化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大致呈南高北低的趋势,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较为一致。EOF分析则表明,影响光温生产潜力最重要的因子是辐射,其次是温度。影响气候生产潜力最重要的是降水,其次是该区域光温条件的综合效应。 邬定荣 刘建栋 刘玲 姜朝阳 于强关键词:冬小麦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EOF 生态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分析技术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科研人员主持的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生态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分析技术和应用研究(课题号:CMATG2007M09)”,联合固城、武汉、武威、锦州、五营、南昌、海北7个生态气象试验站开展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价,研究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及插补方法, 姜朝阳关键词:气象观测资料 技术推广项目 生态环境 不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2007年 冬小麦全生育期设计人工灌溉1~6次水的6种处理和对照(不灌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和株高与灌水次数成正相关,而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以灌4水处理最多(大),凸显出穗大粒多的产量优势;处理间产量呈“s”型曲线变化,灌水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呈抛物线型变化。分析不同灌水次数冬小麦的灌水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认为,华北平原冬小麦全生育期合理调配灌水期,推行3~4水的灌溉制度,亦即在自然降水偏多年份灌3水,正常偏少年份灌4水,就可实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任三学 赵花荣 姜朝阳 谭凯炎关键词:冬小麦 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干旱模式嵌套技术的华北农业干旱监测预测 被引量:3 2009年 2002年和2003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布置相关农学实验,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Licor-6400测定了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等大量作物生理生态参数,建立了作物干旱模式,并连接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在区域气候模式驱动下,通过不断变换气象初始场,对华北地区2002-2003年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农业干旱过程进行了单点和大范围逐日实时滚动预报。结果表明,当区域气候模式预报趋势基本正确时,在区域气候模式驱动下作物干旱模式可对单点农业干旱进行有效预测。模拟结果还表明,上述方法可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农业干旱过程进行大范围的逐日实时滚动预报;相比之下,作物干旱模式与平均气候资料结合进行区域农业干旱预报则存在较大偏差。研究证明,采用气候预测与农业气象作物模式相结合,对区域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实时预报的思路可行,这将有助于克服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只能回顾不能预报的弊端。 邬定荣 刘建栋 刘玲 房世波 姜朝阳 罗立军关键词:农业干旱 区域气候模式 作物模拟模型 华北平原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及CAST分类的华北夏玉米生产力区划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试验数据校正并验证了机理性的作物生长模型WOFOST,随后模拟了华北42个站点1961—2006年夏玉米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首次运用新型统计检验聚类方法(CAST),对夏玉米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的要素场分别进行了定量化分区。结果表明,华北夏玉米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均分为5个不同荷载中心的区域。与农业气象传统等值线分区方法相比,将作物模型与CAST相结合进行的生产潜力区划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以荷载中心台站为代表的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这对于指导区域农业气候区划,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邬定荣 刘建栋 刘玲 姜朝阳 于强关键词:气候生产潜力 夏玉米 华北平原夏玉米生产潜力数值模拟及其自然正交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明确华北平原夏玉米区域生产潜力的气象要素影响层次,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了夏玉米田间试验,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等对夏玉米生长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生理生态参数测定,在此基础上对WOFOST模型进行了相应改进和系统验证,并利用验证后的WOFOST模型对华北平原42个站点1961—2006年夏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行了生产力自然正交分解(EOF)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过程。华北平原光温生产潜力变化在7360~11370 kg/hm2之间,平均值为9384 kg/hm2,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光温生产潜力的EOF第一模态方差贡献超过总方差的1/3,前3个模态累计方差贡献达到总方差的62.5%。第一模态在区域上均为正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在6160~10420 kg/hm2之间,平均值为7906 kg/hm2,与光温生产潜力的区域分布趋势类似,气候生产潜力的EOF前2个模态较为突出,其累计方差贡献可达总方差的1/3。该研究首次将作物数值模拟与EOF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揭示了气象要素对夏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层次关系,可为区域农业布局及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及实践指导。 刘玲 刘建栋 邬定荣 王治海 邱美娟 姜朝阳 Yu Qiang关键词:华北平原 夏玉米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EOF 基于试验观测的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分析 光合有效辐射是生物、生态和农业常用的重要参数,常规气象资料中没有该资料,实测结果也比较少,以往多采用经验气候学计算获得。本文基于固城站观测辐射资料,对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PAR)占总辐射(Q)的... 马金玉 刘晶淼 李世奎 梁宏 姜朝阳 王炳忠关键词:太阳总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生产潜力 文献传递 中国农业气象模式(CAMM1.0)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8 2019年 为发展适宜中国区域农业种植特点的农业气象模式,基于国外作物生长模拟方法,通过模式机理过程改进或重构以及应用方式革新,建立了中国农业气象模式(Chinese AgroMeteorological Model version 1.0,CAMM1.0)。CAMM1.0利用平均温度和土壤水分改进了作物发育进程模式,利用土壤水分改进了作物叶片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和叶面积扩展过程模式,通过蒸发比法扩展了作物蒸散过程模式;自主建立了基于发育进程的冬小麦株高、基于遥感信息的作物灌溉、遥感数据同化、作物长势与灾害评价等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构造了实时运转平台,主要功能包括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常规模拟与用户个性化定制模拟。CAMM1.0的部分子模式采用多种方法构造,便于多模式集成。CAMM1.0对作物发育进程、光合过程、株高的模拟效果较好,但对土壤水分变化过程的拟合略差,模拟产量略偏低。CAMM1.0评价淮河流域夏玉米年际干旱减弱而涝渍增加的趋势与实际基本相符。 马玉平 霍治国 王培娟 俄有浩 邬定荣 房世波 谭凯炎 张祎 孙琳丽 杨建莹 赵俊芳 周梦子 赫迪 徐嘉昕 毛飞 姜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