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
- 作品数:41 被引量:275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91例EB病毒相关疾病儿童血浆EB病毒DNA的检测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了解EB病毒(EBV)感染患儿外周血血浆中游离EBVDNA的拷贝数,确定EBV原发感染后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的拷贝数与发病天数及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73例EBV原发感染和18例EBV相关重症疾病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结果①原发EBV感染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随发病天数呈下降趋势,发病2周后很难检测到。②EBV相关重症疾病组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EBV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89%vs16%,P<0.05)。结论原发EBV感染后随病程天数的增加,病毒复制水平逐渐下降。血浆中EBV游离DNA检测对评价EBV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段红梅姚瑶谢正德闫静胡英慧幺远周玲申昆玲
- 关键词:EB病毒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
- 儿童先天性体动脉-肺动脉瘘4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总结临床表现为大量咯血的先天性体动脉-肺动脉瘘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诊断为先天性体动脉-肺动脉瘘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胸部64排CT增强扫描三维容积再现(3D-V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男1例,女3例,最大发病年龄为11岁,最小发病年龄为2个月,主要表现为咯血。1例有杵状指,3例未见特异性体征。胸部X线片检查:3例未见异常,1例示肺间实质浸润。胸部64排CT增强扫描3D-VR检查:1例提示支气管动脉迂曲,但未见异常交通;1例导管栓塞治疗(TCE)后示右侧支气管动脉扩张迂曲,并与肺动脉相通可能性大,考虑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1例提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1例未见异常。3例DSA提示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病变部位均位于右下肺,并行TCE。随访至2009年2~5月,1例复发,表现为痰中带血,胸部64排CT增强扫描未见异常,余3例未复发。3例怀疑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1例考虑为HHT高度危险者。结论体动脉-肺动脉瘘可造成大量咯血。胸部X线片一般无特异性表现,胸部64排CT增强扫描3D-VR可显示病变部位,明确诊断需行DSA。可采用TCE治疗。TCE远期效果应进行长期随访予以明确。
- 姚瑶申昆玲胡英惠曾津津孙记航冯雪莉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咯血儿童
- 咯血与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畸形被引量:11
- 2014年
-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的一种临床症状,需要与呕血,口腔、咽、鼻出血等相鉴别。对于儿童咯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不建议依靠咯血量来评判,需要关注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面色、呼吸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儿童咯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慢性下呼吸道感染。欧美国家报道儿童咯血的常见病因是囊性纤维化。咯血在儿童中少见,一旦出现便会大量咯血,需要密切关注,积极寻找病因。儿童大咯血的主要病因包括支气管腺瘤、支气管异物及先天性血管畸形。其中先天性血管畸形属少见病因,包括肺动静脉畸形、肺动脉缺如、来自体循环动脉异常供血等,但血管畸形却是引起大咯血的主要病因之一,如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畸形。临床可表现为突发性大量咯血,一次咯血量可至上百毫升。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包括胸部X线片、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血管造影和支气管镜等。首选治疗为支气管动脉栓塞,也可行外科手术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畸形患者因大量咯血常可出现窒息、失血性休克等,属于临床急重症,应遵循大咯血的诊治流程进行临床救治。
- 姚瑶申昆玲
- 关键词:大咯血血管畸形儿童
- 原发性EB病毒感染后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0年
- 原发性EB病毒(EBV)感染后机体产生针对裂解期和潜伏期病毒抗原特异性CD8^+/CD4^+细胞毒性T细胞(CTL),清除病毒控制EBV感染。EBV原发感染后临床表现多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其特异性T细胞对控制病毒感染起到关键作用。随访研究发现EBV原发感染后针对裂解期和潜伏期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变化不同,同时对EBV特异性T细胞亚群的分析发现,T细胞的迁移活化在EBV感染机制中亦起到重要作用。
- 姚瑶谢正德申昆玲
- 关键词: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
- 帕拉米韦治疗儿童疑似流感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评价帕拉米韦治疗儿童临床诊断疑似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疑似流感儿童,采用前瞻性研究,患者或其监护人接受新药帕拉米韦输液治疗者纳入治疗组(n=180),不接受者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等对症治疗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180)。评价两组间平均发热缓解时间、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治疗前出现症状到给药平均时间、平均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发热缓解时间分别为16.38±7.34小时和60.20±32.52小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45.77±27.58小时和65.43±33.44小时,治疗组平均发热缓解时间、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咳嗽、咽喉痛、鼻卡他/鼻塞主要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7.988、-7.301、-8.488、-11.080、-10.641,均P<0.05)。治疗组出现6例腹泻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对照组出现5例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不良反应未进行特殊处理且随病情好转逐渐缓解并消失。抗菌药物使用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78%和4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04,P<0.05)。结论帕拉米韦治疗临床诊断疑似流感儿童可以显著快速缓解症状,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 葛新顺于沛涛耿荣张英姚瑶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儿童疑似
- 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特点分析:2007-2015
- 吴喜蓉殷菊刘秀云秦强郭琰刘军姚瑶贺建新王昊陈兰勤赵志鹏徐保平
- 2020年北京地区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流行情况分析被引量:19
- 2022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期间北京地区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改变。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9728例患儿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Flu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B,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结果9728例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为41.71%(4058/9728),呼吸道病毒(FluA、FluB、RSV、ADV、PIV)占检出病原体的46.18%(2343/5074)。3种常见病原体(Mp、FluB、FluA)占检出病原体的84.73%(4299/5074),其检出率分别为24.27%(2361/9728)、11.49%(1118/9728)、8.43%(820/9728)。其中846例检出双重病原体,最常见的组合是Mp+FluB。男女患儿检出率分别为37.56%(2089/5562)、47.26%(1969/4166),不同性别间总病原体检出率、PIV检出率及M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患儿(6~12岁)检出率最高,为52.26%(1535/2937)。不同月份呼吸道病原体的检出率在30.12%(203/674)~49.81%(268/538)之间,秋冬季节检出率较高[42.45%(1304/3072)、43.29%(1618/3738)]。FluA、FluB分别在夏季[11.46%(195/1701)]、冬季[14.63%(547/3738)]检出率较高,RSV在夏季检出率较高[1.35%(23/1701)],Mp检出率全年均较高,尤其冬春季节[27.21%(1017/3738)、25.64%(312/1217)]。门诊组呼吸道病原体的检出率高于住院组[46.48%(1583/3406),39.15%(2475/6322)],重症组检出率为26.10%(71/272)。总病原体、FluB及Mp的检出门诊患儿高于住院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uA、PIV及ADV的检出住院患儿高于门诊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
- 顾秀丽姚瑶田晓怡张晓飞
-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原体防控措施
-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提高对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造成的大咯血患儿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例以大量咯血为临床表现的HHT患儿的临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病史诊断为HHT,DSA结果提示右侧支气管动脉中下部发育异常、支气管动脉一肺动脉瘘、左侧支气管动脉发育异常,行经导管栓塞(transcatheter embolotherapy,TCE)治疗,随访2年,无咯血表现。在国内外报道儿童咯血原因中,血管因素属少见原因。40%的HHT患者存在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70%的PAVM患者与HHT相关,2%—5%的PAVM患者为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瘘。结论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为儿童大量咯血的少见原因。DSA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利用TCE治疗并应长期随访。
- 姚瑶冯雪莉胡英惠申昆玲
- 关键词:毛细血管扩张症遗传性出血性咯血
- 儿童EBV原发感染后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及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外周血EBV载量的建立
- 姚瑶
- 帕拉米韦治疗儿童甲流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评价帕拉米韦治疗儿童甲型流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确诊甲型流感患儿,采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共有150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9例(52.7%),女性71例(47.3%),平均年龄(3.9±3.0)岁。中位症状缓解时间(95%CI)是27.9 h(20.6~30.8 h),中位发热缓解时间(95%CI)是17.8 h(16.1~19.5 h)。不同年龄组间中位症状缓解时间和中位发热缓解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3例患儿(88.7%)治疗持续时间为1 d,17例患儿(11.3%)治疗持续时间为2 d,没有治疗持续时间3 d或以上患儿。没有并发症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4.0%,全部是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年龄小的儿童,不良反应均出现在治疗开始后的3 d之内,未经干预迅速缓解消退,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随剂量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帕拉米韦治疗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有效,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疗效和安全性一致。
- 葛新顺于沛涛赵成松张英姚瑶
-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