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航宇

作品数:23 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缺损
  • 4篇术后
  • 4篇骨折
  • 3篇数字化骨科
  • 3篇皮瓣
  • 3篇前外
  • 3篇肿瘤
  • 3篇颌骨
  • 3篇颌面
  • 3篇口腔
  • 3篇骨科
  • 3篇骨缺损
  • 3篇股前外侧
  • 2篇眼眶
  • 2篇眼眶骨
  • 2篇眼眶骨折
  • 2篇眼球内陷
  • 2篇软组织
  • 2篇舌癌
  • 2篇舌癌术后

机构

  • 15篇泸州医学院附...
  • 9篇泸州医学院附...
  • 5篇泸州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四川省泸州医...

作者

  • 23篇周航宇
  • 12篇夏德林
  • 11篇孙黎波
  • 10篇张力
  • 8篇付光新
  • 7篇陈俊良
  • 7篇肖金刚
  • 7篇马征
  • 7篇张磊
  • 6篇兰玉燕
  • 4篇贾娟
  • 2篇唐君玲
  • 2篇吴双江
  • 2篇王明佳
  • 1篇姜淮芜
  • 1篇李强
  • 1篇刘道华
  • 1篇王雷
  • 1篇罗世洪
  • 1篇贾娟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西南军医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个体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很多,由于致病因素和作用程度的不同,常常造成不对称畸形与不规则的组织缺损,导致外貌缺陷与功能障碍,因此,合理选用整复外科技术及制定周密的治疗计划,可以最大限度恢复其容貌和生理功能〔1〕。个体化前臂皮瓣移植可以对舌癌术后缺损进行一次性修复。现回顾分析2009-02-2013-10期间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20例舌体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个体化前臂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孙黎波兰玉燕张力周航宇张磊肖金刚
关键词:舌缺损
Triton X-100对脂质体介导的BMP-2基因转染大鼠BMSCs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Triton X-100对脂质体介导的BMP-2基因转染大鼠BMSCs的作用。方法 8周龄Wistar大鼠1只,雄性,体质量120 g。取Wistar大鼠股骨、胫骨骨髓,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并鉴定。取第3代BMSCs,采用MTT法筛选Triton X-100适宜浓度。实验分成3组,实验组:BMP-2+脂质体+0.010%Triton X-100+BMSCs,常规转染组:BMP-2+脂质体+BMSCs,空白对照组:BMSCs+血清培养基。转染后48 h,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转染后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P-2 m RNA表达。结果 0.010%Triton X-100既能使BMSCs保持一定的活力,又可达到一定的作用效果,故确定其为适宜浓度。转染后48 h,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见实验组和常规转染组均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空白对照组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转染后72 h,实验组BMP-2 m RNA相对表达量为5.94±0.12,常规转染组为4.9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28,P=0.02)。实验组转染效率较常规转染组平均提高了19%。结论 0.010%Triton X-100可以促进脂质体介导的BMP-2基因转染大鼠BMSCs,并提高其转染效率。
夏德林黄铭柯付光新马征吴双江周航宇
关键词:BMSCSTRITON脂质体
C形截骨术治疗颧骨颧弓过突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C形截骨术矫正颧骨颧弓过突的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颧骨颧弓肥大的程度和特点,全身麻醉下经口内入路自颧牙槽嵴外侧经眶外下缘到颧弓与眶骨外缘交接处做两条平行C形截骨线,两截骨线间距由颧弓需缩短程度而定,以来复锯截断截除中间骨块,骨凿凿断残余骨连接.耳屏前颞部发际内做长1.5~2.0 c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顺面神经走向钝性分离至骨膜,切开骨膜显露颧弓根部,在关节结节前方由后向前斜行截断颧弓.将颧骨颧弓向内上方移动靠拢后以钛板固定.结果 共完成1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C形截骨术矫正颧骨颧弓过突,不损伤上颌窦,面部软组织无下垂,术后效果明显,特别是对颧弓肥大者效果更佳.
夏德林付光新马征陈俊良周航宇贾娟
关键词:颧骨整形术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体外分离、诱导培养及增殖特点,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BMSC,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观察Ⅰ型胶原表达,并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矿化作用。结果:体外培养的兔BMSC贴壁生长,10~14天后形成克隆。细胞形态为均一的长梭形并呈漩涡状排列,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5阴性,CD44阳性。免疫组化可检测到Ⅰ型胶原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且出现矿化结节。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BMSC,操作简单,细胞易于成活,诱导条件下成骨能力肯定,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夏德林刘道华贾娟付光新陈俊良周航宇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培养生物学特性
改良耳屏切口治疗髁突骨折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耳屏切口对治疗髁突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15例20侧髁突骨折通过改良的耳屏切口入路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从患者的开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有无涎瘘、影像学检查面部瘢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5例患者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正常;其中5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2月恢复正常)。术后CT提示髁突均完全解剖复位,无涎瘘,患者对切口瘢痕隐蔽性满意。结论:改良耳屏切口入路切口隐蔽,手术创伤小,可暴露空间大,面神经损伤机率小,可达到髁突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的要求。
周航宇孙黎波张磊
关键词: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
Le Fort Ⅰ型骨切开术矫治陈旧性面中部骨折所致颌骨畸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Le FortⅠ型骨切开术在矫治陈旧性面中部骨折所致颌骨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陈旧性面中部骨折所致颌骨畸形的患者,通过螺旋CT及三维重建、模型外科分析、咬导板制作等准备,术中采用Le FortⅠ型骨切开术对本组病例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面部畸形及咬关系的恢复情况,分析Le FortⅠ型骨切开术对颌骨畸形以及咬关系的矫治效果。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39例的面部形态和咬关系恢复良好,有3例患者术后咬关系欠佳,经正畸治疗后恢复正常,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Le FortⅠ型骨切开术是治疗陈旧性面中部骨折所致颌骨畸形的有效方法,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雷肖金刚孙黎波夏德林张力周航宇张磊
关键词:LEFORT面中部骨折颌骨畸形矫治
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机体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并探讨感染对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相关蛋白的影响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7月-2014年7月诊治的250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感染患者进行研究,设为感染组,以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130名为对照组,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未感染患者130例为未感染组,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感染的病原菌进行鉴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感染组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5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8株占59.20%,革兰阴性菌102株占40.80%;感染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患者感染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
张力唐君玲兰玉燕孙黎波周航宇
关键词:鳞癌病原菌分布炎症反应干扰素-Γ
股前外侧肌皮瓣及CT血管造影在修复中晚期口底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中晚期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治疗效果及CT血管造影(CTA)定位股前外侧肌皮瓣穿支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中晚期口底癌患者在施行口底癌根治性切除术同时运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术前应用CTA定位旋股外侧动脉及穿支血管。结果 16例患者术前CTA定位的穿支血管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的口底、舌外形恢复良好,张口度理想,吞咽及语言功能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肿瘤局部无复发,其中1例患者(T4N2M0期)在术后10个月因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 CTA能精确定位旋股外侧动脉及穿支血管,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修复重建中晚期口底癌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罗世洪肖金刚孙黎波张力曾梁楠夏德林周航宇张磊
关键词:口底癌缺损CT血管造影股前外侧肌皮瓣
袋形术对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受累牙牙周骨组织重建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袋形术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受累牙牙周骨组织重建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采用袋形术联合刮除术治疗的下颌骨大型KCOT患者12例,采用锥形束CT(CBCT)测得受累牙暴露于囊腔的长度及受累牙根尖区新生骨质厚度,测量曲面断层KCOT病变的面积,计算受累牙根周骨质覆盖比,统计分析袋形术后每3个月曲面断层病变面积的减少量与相关受累牙根周新生骨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12例KCOT患者、56颗受累牙中袋形术前根周骨质平均覆盖比为63.69%,袋形术后49颗暴露根尖完全被新生骨质覆盖,其余7颗未完全覆盖的根尖周骨质平均覆盖比例为80.02%,所有受累牙根尖周骨质覆盖比例为97.50%,每3个月曲面断层片上病变面积减少量平均为(2.23±0.94)cm^2,每3个月通过CBCT测得的受累牙根尖区新生骨质的厚度平均为(1.57±0.72)mm,两者呈明显的线性相关(r=0.908,P=0.000)。结论袋形术后受累牙牙周骨组织在治疗期间可持续成骨并覆盖受累牙根尖暴露区,受累牙根周新生骨质厚度增加与囊腔缩小率呈正相关。
张力唐君玲兰玉燕孙黎波周航宇
关键词: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袋形术刮除术牙髓活力骨再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钛合金精密铸造的颅骨缺损个体化修复体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现代的颅骨成形不应仅停留在修补缺损恢复颅腔完整性的基础上,而应达到颅骨表面解剖重建,兼顾形态和功能。目前常规使用的颅骨缺损修复方法存在许多缺限与不足,特别在修复巨大、复杂部位的缺损更加困难。目的:探讨利用CT数据、CAD、快速成型技术结合现代铸造工艺,以医用钛合金为材料颅骨缺损个体化修复体原位辅助设计与精密铸造的方法。方法:以成年山羊为实验对象,建立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CT连续薄层容积扫面获取原始数据,经数据处理后三维建模,在surfacer9.0中运用原位完全贴合、交互式屏幕显示法设计修复体三维模型。将设计的个性化修复体三维曲面模型数据输入快速成型机,完成修复体的原型制造。以钛合金为材料,运用熔模铸造法制作个体化修复体。结果与结论:通过CT原始数据的获取、图像处理三维重建、原位完全贴合法个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修复体快速原型制造、钛合金精密铸造成型过程完成个体化修复体制作。修复体与缺损具有极强的适配性,吻合良好。结果说明基于CT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为解决临床医学中长期困扰的"量身定作"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制作手段,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外形功能恢复满意。
夏德林周航宇付光新陈俊良马征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颅骨成形数字化骨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