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乳腺
  • 2篇血清
  • 2篇影像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疾病
  • 2篇乳腺肿
  • 2篇腺癌
  • 2篇TK1
  • 2篇超声
  • 1篇导丝
  • 1篇导丝定位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胸苷
  • 1篇胸苷激酶
  • 1篇血管
  • 1篇血清胸苷激酶
  • 1篇血清胸苷激酶...
  • 1篇印迹
  • 1篇影像报告
  • 1篇影像引导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周庆华
  • 4篇陆健
  • 3篇吴迎
  • 3篇王忠敏
  • 2篇伍超贤
  • 2篇李伟伟
  • 2篇陈克敏
  • 2篇周伟
  • 2篇王天翔
  • 2篇刘琳
  • 1篇蔡中瑞
  • 1篇陶玲玲
  • 1篇张丽云
  • 1篇项明洁
  • 1篇詹维伟
  • 1篇朱建新
  • 1篇费圆欣
  • 1篇陆采葑
  • 1篇王辉

传媒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甲状腺结核超声表现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核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以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例甲状腺结核患者的常规超声特点、超声造影表现,并结合病理结果及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内2个形状不规则的结节,边缘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内部无明显强回声,后方回声无明显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见血供程度低。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低增强,呈现为慢进、快退。最终患者经细胞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结核。结论:甲状腺结核的超声表现缺乏特征性,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混淆,明确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
费圆欣况李君陆采葑李伟伟周伟周庆华
关键词:甲状腺结核超声
CT灌注和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乳腺疾病的CT灌注和X线摄影影像学表现,评价CT灌注和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58例乳腺病变均行X线摄影和CT灌注检查,与病理结果做对照。结果:X线摄影诊断正确率75.86%(44/58),CT灌注诊断正确率89.66%(52/58),综合X线摄影和CT定性诊断正确率96.55%(56/ 58)。三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T灌注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BF、BV、PS的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病变范围、乳腺癌坏死灶的判别,CT灌注优于摄影(P<0.05);对钙化灶的定性,摄影优于CT灌注(P<0.05),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CT灌注具有比X线摄影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一项可以选择使用的诊断技术。
陆健陈克敏周庆华王忠敏刘琳伍超贤
关键词:乳腺疾病灌注
血清胸苷激酶1(TK1)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胸苷激酶1(TK1)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来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在乳腺疾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发光法检测血清胸苷激酶1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性乳腺病患者的血清胸苷激酶1阳性表达率为7.1%,乳腺癌患者的血清胸苷激酶1阳性表达率为62.1%。结论:血清胸苷激酶1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鉴别乳腺疾病良恶性的参考指标。
吴迎周庆华王天翔陆健项明洁
关键词:乳腺疾病TK
临床不能触及乳腺病变影像引导下导丝定位手术切检的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评价临床不能触及乳腺病灶影像引导下放置钩丝定位引导手术切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钼靶X线或B超显示的微小病灶诊治过程。其中32例采用乳腺钼靶X线定位下穿刺,29例采用B超定位下穿刺,留置导丝于微小病灶区,引导手术将病灶切除活检。结果 32例钼靶穿刺引导均一次性定位成功,定位满意率93.8%,病灶完整切除。穿刺定位平均时间15.6 min,平均摄片5次。29例B超穿刺引导,所有病灶均完整切除,术中发现导丝均位于病灶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导丝移位、气胸、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影像引导穿刺钩针定位简单易行,是诊治临床不能触及乳腺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刘琳周庆华王忠敏陆健张丽云
关键词:钩针乳腺X线摄影超声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ER、PR、C-erbB-2、Ki-6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2
2008年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在提高保乳及可手术率,评价化疗敏感性,消除全身微转移灶等方面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肿瘤组织中ER、PR、C-erbB-2、Ki-67的表达状态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预测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Ki-67表达的影响有助于乳腺癌治疗的选择及预后。方法: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40例Ⅱ/Ⅲ期的乳腺癌病例在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Ki-67的表达。术前采用空心针穿刺活检予以病理确诊并行ER、PR、C-erbB-2、Ki-67的测定。化疗方法统一采用CEF方案[氟尿嘧啶(5-FU),500mg/m2,表柔比星(Epi-ADM)75mg/m2,环磷酰胺(CTX)500mg/m2],经过2个疗程的化疗,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化疗前后以上各指标表达的变化。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通过体检和乳腺B超测量肿瘤的最大直径,按WHO判定的统一标准来评价。结果:4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经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后,29例(72.5%)获得了PR,无完全缓解病例,无进展病例。化疗前后ER、PR和C-erbB-2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40例患者中ER发生变化为3例,PR为5例,C-erbB-2为5例;化疗后27例Ki-67由高表达变为低表达(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NAC)可能部分通过抑制Ki-67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的增值,但对ER、PR、C-erbB-2的表达化疗前后无显著差异。
周庆华吴迎蔡中瑞朱建新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KI-67
54例老年女性乳腺癌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4例65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4例患者中,以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有43例,占79.6%,Ⅱ~Ⅲ期病例44例,占81.5%,32例同时存在伴随疾病,占59.3%,其中行改良根治术38例(70.3%),单纯乳房切除术12例(22.2%),乳房部分切除术4例(占7.4%),术后化疗23例(42.6%),放疗12例(22.2%),内分泌治疗43例(79.6%),无手术死亡。结论老年女性乳腺癌应早诊断、早治疗,可手术者应以外科手术为主,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术式,术后强调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同时要内外科配合,重视并处理好并存症和术后并发症。
周庆华王辉王天翔
关键词:乳腺癌老年女性
超微血管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血流显示及鉴别良恶性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研究超微血管三维立体成像(smart three-dimensional 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art 3D SMI)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乳腺肿块内血流的显示情况及其鉴别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120例经病理证实的BI-RADS 4类乳腺肿块,将肿块分为良性组(32例)和恶性组(88例),均行能量多普勒成像(power Doppler flow imaging,PDFI)、高级动态血流成像(advanced dramatic flow imaging,ADFI)及Smart 3D SMI检查,参照半定量分级方式将肿块血流级别分为乏血流与丰富血流,并比较3种成像方法对乳腺良性、恶性BI-RADS 4类肿块血流显示的差异。随后利用Smart 3D SMI的血流显示结果对乳腺肿块BI-RADS分类结果进行校正,比较校正前、后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诊断恶性肿块的曲线下面积。结果:用PDFI、ADFI及Smart 3D SMI 3种方法分别对良性组与恶性组乳腺肿块进行血流级别检测,结果提示3种方法均显示恶性组肿块内的血流较良性组丰富(P<0.001、P<0.001、P=0.004)。采用Smart3D SMI方法显示血流丰富的病例占比较高,为75.0%(良性18例、恶性72例),PDFI法占比为50.0%(良性5例、恶性55例),ADFI法占比为56.7%(良性7例、恶性61例),后2种方法测得的血流级别分布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Smart 3D SMI法检测出血流丰富病例较PDFI及ADFI法明显增多(P<0.001,P=0.004)。采用Smart 3D SMI血流分级对肿块的BI-RADS分类进行校正后,发现恶性组共有52例(59.1%)病例BI-RADS分类有不同程度的升级,良性组有14例(43.8%)病例BI-RADS分类升级,校正后BI-RADS分类诊断恶性肿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较校正前(曲线下面积为0.80)有所提升(P=0.011)。结论:Smart 3D SMI技术是一种显示血流的新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其在显示BI-RADS 4类乳腺肿块的血流情况有一定优势;在超声检查中,Smart 3D SMI结合BI-RAD
李伟伟吴迎周伟詹维伟周庆华陶玲玲杨雁雯
关键词: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乳腺肿块
乳腺病变CT与血清TK1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螺旋CT(SCT)表现与术前血清TK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细胞质胸腺嘧啶核苷激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55例乳腺病变均行SCT增强检查,术前进行STK1的检测,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做对照,并分析SCT与STK1的相关性。结果术前乳腺癌STK1(2.63±1.22)Pmol/L,乳腺良性病变STK1(0.79±0.60)Pmol/L。STK1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1,P<0.05)。SCT检查诊断乳腺癌准确率92.10%,STK1诊断准确率71.05%,两者结合诊断准确率97.37%。SCT检查诊断乳腺良性病变准确率82.35%,STK1诊断准确率94.12%,两者结合诊断准确率100%。乳腺癌肿瘤体积、强化程度、腋窝淋巴结转移与STK1值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SCT动态增强检查能反映乳腺病变的形态、血供、淋巴结转移,STK1是细胞增殖的重要指标,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相结合能提高诊断正确率,对预后进行评估。
陆健陈克敏王忠敏伍超贤周庆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