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美
-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雅”与“俗”之双向互动
- 2014年
- "雅"与"俗"都是中国诗学的审美范畴,作为审美意识,"雅"与"俗"的对立是分明的。虽然尚"雅"观念在古代文人的意识里根深蒂固,但在文学漫长的演进过程中,"雅"审美内涵自出现之日起,就与它的对立面——"俗"结下不解之缘,二者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经历了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 吴雪美
- 关键词:文学审美对立统一
- “雅”与儒家诗学之教化观念被引量:1
- 2014年
- "雅"是中国诗学审美范畴,其审美内涵在先秦文化的土壤里诞生,与儒家诗学之教化观念存在密切联系。"诗教"是儒家诗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指诗的教化作用和社会功能。儒家学者从《诗经》的性质、内容、社会功用等总结出的一套文学主张,诸如教化意义、讽谏作用等,在文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内化为"雅"文学之评判标准。"雅"之审美内涵具有鲜明的儒家伦理道德意识。
- 吴雪美
- 关键词:儒家诗教道德意识
- 从音乐到文学:“雅”之审美内涵与评判标准
- 2014年
- "雅"在先秦文化土壤里诞生,经历漫长的文学演变,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审美倾向、一种文学评判标准。"雅"作为中国古代诗学美学范畴,其审美内涵从对上古音乐的描述中孕育而出,在《诗经》文化传承、文人审美与创作追求、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等特定文化氛围影响下,过渡到文学评判领域,具备丰富的审美意蕴,形成一套对"雅文学"进行品评行之有效的评判标准。
- 吴雪美
- 关键词:雅乐审美内涵
- “平衡-不平衡”关系转换——符号学视阈下宝黛钗爱情纠葛
- 2014年
- 符号学源起于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将语言学符号与系统理论引入文学领域,关注符号意义的产生,不同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符号与系统契合性等问题;用符号与系统相关理论,重新审视《红楼梦》宝黛钗三人爱情纠葛,探讨人物“平衡一不平衡”关系转换以及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与尝试。
- 吴雪美
- 关键词:《红楼梦》符号学不平衡
- 从“民间闾巷”到“名垂史册”——《史记》社会底层人物形象探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学与文学价值璀璨古今。司马迁开创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修史笔法,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描绘时代更迭中帝王将相的事迹的同时,大胆突破以往史书的惯例,为处于历史边缘、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人物立传,对他们进行褒贬奖掖。《史记》社会底层人物形象类型丰富、个性鲜明,具备典型性、代表性。司马迁不惜笔墨,以赞扬为主,为这些"小人物"立传,这也是成就其"一家之言"修史宗旨的创作实践。
- 吴雪美
- 关键词:《史记》艺术特色
- 论“雅”之内在审美气质——“和”
- 2014年
- "雅"与"和"是一对相通的概念,是中国文化所表现出的特殊气质。"雅"作为中国古代诗学审美范畴,其与"和"之基本内涵存在密切联系;"和"是"雅"审美内涵形成的内在条件之一,而"雅"则是"和"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存在共通性。
- 吴雪美
- 关键词:艺术气质
- “悲剧性”叙述与反讽效果——关汉卿《蝴蝶梦》文本解读
- 2014年
-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关汉卿元杂剧公案戏代表作之一,可简称《蝴蝶梦》。《蝴蝶梦》结合文本叙述与舞台叙述的特殊要求,以"悲剧性"叙述手法进行创作,剧情发展弥漫着浓郁悲剧气氛,但关汉卿却在结尾处笔锋一转,以喜剧形式落幕,让《蝴蝶梦》戴上"喜剧"的光环,产生明显反讽效果。"以悲剧叙述,以喜剧结局"根源在于:元杂剧创作形式的特殊要求;儒家伦理观念惩恶扬善的历史要求;以不现实喜剧结尾消解"悲剧"所带来的痛苦。
- 吴雪美
- 关键词:《蝴蝶梦》文本舞台反讽
- 礼乐文化背景中的汉语“史诗问题”
- 2014年
- 汉语"史诗问题"是不同学者用西方文学理论,考量和评价中国文学的一个经典案例。然而,经历近一个世纪的争论,"史诗问题"仍在学者们口诛笔伐的争辩中漂泊不定,成为一件学术公案。周代礼乐文化"民族性"特征的束缚,以及史诗创作"延续性"的缺失,是汉文化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西方文学理论所界定的"史诗"的重要原因。
- 吴雪美
- 关键词:礼乐文化民族性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