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影像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腺瘤
  • 1篇性病
  • 1篇咽旁
  • 1篇咽旁间隙
  • 1篇样癌
  • 1篇影像鉴别
  • 1篇影像鉴别诊断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原发性
  • 1篇占位
  • 1篇占位性
  • 1篇占位性病变
  • 1篇诊断与鉴别诊...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吴芹
  • 7篇徐嬿
  • 7篇陈燕萍
  • 7篇刘彩霞
  • 2篇周和秀
  • 2篇王琦
  • 2篇卢晓丹
  • 1篇唐姗姗

传媒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产后胎盘植入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产后植入性胎盘患者资料(年龄20~33岁,平均27.6岁)。10例均行常规MRI,7例行增强扫描。总结其MRI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10例中,MRI确诊9例,误诊1例。MRI表现为:子宫体积不同程度增大;子宫肌层内层结合带完整性破坏,局部模糊甚至中断。子宫内见混杂信号团块影,孕龄短的胎盘表现为单纯的团块状结构,孕龄长的胎盘具有特征性的叶状、结节状结构。以子宫肌层为对照,T1WI病灶表现为等低信号,与宫壁分界欠清,T2WI表现为混杂的明显高信号,内可见条状及点状低信号,病灶突入肌层,肌层局部明显变薄,其中接近浆膜层者7例,基本在肌层内3例。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类似"花瓣"样,边缘呈较高信号而中央呈稍低信号,其强化程度基本等同于子宫肌层,坏死区无强化,有时表现为"裂隙"状。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胎盘植入及判断肌层侵入的大致程度,是显示胎盘植入的辅助诊断工具之一。
卢晓丹陈燕萍周和秀吴芹徐嬿刘彩霞
关键词:产后胎盘植入磁共振成像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一例被引量:2
2010年
患者男,41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枕部阵发性刺痛为主,伴右侧下肢麻木感.头痛发作时间不规律,常夜间出现,持续时间不定.无头晕、恶心、呕吐,无其他特殊不适等.为进一步治疗,于2009年8月3日来我院就诊.外院头颅CT检查示:松果体区占位性病变,边界欠清,混杂密度.体检无特殊.
徐嬿陈燕萍吴芹刘彩霞
关键词:乳头状肿瘤头颅CT检查占位性病变持续时间混杂密度
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影像鉴别诊断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8例神经鞘瘤患者的CT与MRI表现,重点观察病变所在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占位效应。结果 21例咽旁间隙肿块均边界光滑,包膜完整,可见坏死囊变区,体积多较大(最长径多>4 cm),占位效应明显。其中13例多形性腺瘤均来源于腮腺深叶,突向咽旁间隙生长,同侧咽旁间隙受压变窄,向内移位,呈裂隙状位于肿块的内前方,茎突受压向内后方移位。8例神经鞘瘤,肿块与腮腺深叶分界清楚,可见脂肪间隙。结论生长在咽旁间隙的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较难,鉴别诊断需依靠肿块所在位置、与腮腺的关系及其周围结构如咽旁间隙脂肪和茎突的移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吴芹陈燕萍徐嬿刘彩霞
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的螺旋CT表现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PHA)的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PHA,进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使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评估病灶的数目、大小、形态、密度特点及动态增强后的强化程度。结果 6例中,弥漫多结节型4例,巨块型2例。6例CT平扫均呈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弥漫多结节型病灶大部分呈中心斑点状强化,少数病灶呈边缘结节状强化,随后病灶强化区域明显扩大而呈典型的渐进性强化特点;延迟扫描部分或全部病灶与肝实质呈等密度强化。巨块型病灶多呈小片状不均匀渐进性强化,整个病灶的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及周围的血管。结论 PHA的CT表现为中心斑片状渐进性强化的特点,不典型时需与肝海绵状血管瘤及原发性肝细胞癌鉴别,最终确诊还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徐嬿陈燕萍王琦吴芹刘彩霞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肿瘤10例位于幕上,其中5例位于丘脑,2例位于额叶(其中1例通过胼胝体累及双侧额叶),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额颞叶,1例位于颞枕交界区;幕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2例,1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10例肿瘤与脑室关系密切。7例肿瘤表现为实质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内有出血灶,4例可见多发小液化囊变区;5例表现为囊实性型,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亮的高信号,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T2FLAIR像上呈低信号;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幕上,且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周围,与脑室关系密切,多呈实性,周围水肿多不明显。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多数情况下术前明确诊断困难。
刘彩霞陈燕萍唐姗姗吴芹徐嬿
关键词:脑实质室管膜瘤磁共振成像
颅内绒毛膜上皮癌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颅内绒毛膜上皮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绒毛膜上皮癌,4例均行MRI头颅平扫和增强扫描,使用Siemens Vision Plus 1.5 T或GE 3.0 SignaExite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2例行CT头颅平扫,1例行CT头颅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Somatom Plus 4全身CT扫描机或GE Light Speed 16螺旋CT扫描仪。结果 4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明显增高。3例颅内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均位于松果体区且均为男性;1例颅内继发性绒毛膜上皮癌,发生在脑实质内,为女性。CT扫描呈团块状或分叶状混杂密度影,内可见小点状或斑块状高密度钙化灶;增强扫描肿块呈轻中度强化。MRI呈不均匀混杂T1、T2信号,可见低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着及钙化,幕上脑室不同程度积水,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较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绒毛膜上皮癌易发生肿瘤内出血或肿瘤卒中,结合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可在术前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但最终确诊仍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徐嬿陈燕萍王琦吴芹刘彩霞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肉瘤样癌(PSC)的CT表现与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SC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发生的部位、形态、强化形式与周围侵犯及转移等。结果 7例PSC均为单发,左肺4例,右肺3例;6例为周围型,1例为中央型。病灶平扫为软组织密度,其中6例密度不均匀,可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5例呈厚环状强化,1例呈片絮状强化,1例病灶较小呈轻度均匀强化。所有病例免疫组织化学见CK(+)与Vim(+)。结论 PSC 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周围型常表现为较大的肿块,易侵犯胸壁,增强扫描多呈厚环状强化,病灶常可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区,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周和秀陈燕萍卢晓丹吴芹徐嬿刘彩霞
关键词:肉瘤样癌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