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滨

作品数:39 被引量:46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能源
  • 6篇节能
  • 3篇逻辑
  • 3篇经济带
  • 3篇技术创新
  • 3篇
  • 3篇长江
  • 3篇长江经济
  • 3篇长江经济带
  • 2篇低碳
  • 2篇有色
  • 2篇有色金属
  • 2篇制造业
  • 2篇智能交通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文明
  • 2篇生态文明建设
  • 2篇碳排放
  • 2篇能源强度
  • 2篇能源效率

机构

  • 39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经济与...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质量认证...

作者

  • 39篇吴滨
  • 3篇李平
  • 2篇杨敏英
  • 1篇王红
  • 1篇朱承亮
  • 1篇王宏伟
  • 1篇贺俊
  • 1篇傅晓霞
  • 1篇刘建翠
  • 1篇史丹
  • 1篇张友国
  • 1篇王钦
  • 1篇蒋金荷
  • 1篇陈亚联
  • 1篇李为人
  • 1篇吴利学
  • 1篇张茜
  • 1篇胡楠

传媒

  • 5篇中国能源
  • 3篇中国发展观察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技术经济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标准化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经济学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管理世界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山东经济
  • 1篇宁夏党校学报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能耗"双控"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作为能源控制的重要手段,节能对我国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以来,能耗"双控"成为节能工作的主要政策,在积极推动节能降耗的同时,对降低碳排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来看,能耗"双控"政策,对碳减排的作用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碳排放产生直接约束,二是能源消费强度控制为碳排放强度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倒逼经济转型对碳减排产生长期促进效应,四是为碳减排机制建设提供基础."十四五"期间,在继续推进能耗"双控"政策的同时,节能工作需要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并需要进一步加强碳减排工作的协调统一,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快"双碳"目标的实现.
吴滨高洪玮
关键词:碳减排
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政策需求分析--以智能交通为例被引量:10
2020年
由于颠覆性技术创新具有科学突破性、长周期性、替代性、产业爆发性、价值跃迁性等特点,需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对于政府导向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更需要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创造方面给与大力支持。智能交通作为政府导向的颠覆性技术创新,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由基础技术体系、关键技术向技术融合发展转变,其政策支持也经历了由支持基础研发为主的供给型政策到以支持应用示范为主的需求型政策,再到以财税优惠和产业规制为主的环境型政策的转变。同时,本文认为应该注重颠覆性技术的阶段识别和应用场景开放,完善早期的培育政策和后期的市场引导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颠覆性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吴滨韦结余
关键词:智能交通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争论与剖析被引量:53
2007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强度持续下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能源强度下降原因的研究,结果显示持有技术进步为主要因素的观点较多,因素分解法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要工具。以因素分解法的基本模型进行研究,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因素被普遍低估。建议应分阶段使用因素分解法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进行跟踪研究。
吴滨李为人
关键词:能源强度
以创新逻辑谋划未来产业发展
2022年
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而形成的前瞻性产业,对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竞争格局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未来产业影响力和发展潜力逐渐显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对未来产业的发展进行部署。未来产业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产业将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充分把握“不容错过的战略机遇”,加快未来产业布局,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加速形成若干未来产业。目前,我国多个省(市、区)开始着手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未来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吴滨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消费对标分析方法被引量:1
2023年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出口和投资相比,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不同时期居民消费特点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根据需求发展规律,采用对标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发达国家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分析,探索居民消费领域的发展规律,预测我国2035年居民消费水平及其结构特征,对于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安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吴滨金山周祥真
关键词:居民消费消费结构
中国工业节能技术创新研究
近年来,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该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十一五”规划中将能源效率作为重要约束性指标加以规定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和环...
吴滨
企业质量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2年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变革的任务要求企业进行质量治理。本文分析了企业质量治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索出以企业质量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为加快质量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企业应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推进多主体协同共治,二是提升企业信息披露水平,三是参考ESG体系践行质量治理,四是培养质量治理人才,五是打造数字科技服务平台。
胡楠伍佳玲吴滨
关键词:企业
我国石油替代的战略选择被引量:2
2010年
杨敏英吴滨
关键词:石油资源剩余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油价波动油气产量
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理论内涵、实践探索与推进策略被引量:40
2020年
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绿色技术呈现理念导向,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统一,全领域全过程整体性,类型多样性与技术引领性等突出特征。把握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要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着手,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无缝链接”。当前我国技术创新绿色化逐步显现,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构建高效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要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市场导向机制与创新组织体系,加大绿色技术供给,激发绿色技术市场需求,强化绿色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绿色技术创新环境。
庄芹芹吴滨洪群联
全球物质资源利用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以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委员会全球物质流数据库为基础,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比较全球和区域物质资源开采消耗的总量和强度指标在1970—2015年的变化趋势,并从全球视角探讨我国物质资源利用的特点、变化和对全球的影响。分析发现:全球物质资源开采强度有小幅下降,欧洲和北美洲在2006年前后已实现经济活动的相对和绝对减物质化,而亚太地区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有所增加。中国的资源消耗规模虽持续增加,但是消耗强度持续大幅度下降,使中国对全球资源消耗强度的拉动作用日趋减少。未来,通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望减少中国资源消耗占全球的比重;但我国资源消耗总量仍将处于高位,资源可持续管理仍将面临巨大挑战。
王红吴滨
关键词:资源效率减物质化物质流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