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文祥

作品数:131 被引量:857H指数:18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4篇化学工程
  • 7篇理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4篇驱油
  • 35篇表面活性
  • 34篇活性剂
  • 34篇表面活性剂
  • 27篇采收率
  • 21篇驱油效果
  • 19篇复合驱
  • 17篇油田
  • 15篇聚合物驱
  • 13篇提高采收率
  • 12篇原油
  • 11篇驱油效率
  • 11篇大庆油田
  • 8篇原油采收率
  • 8篇驱油体系
  • 8篇聚合物驱油
  • 7篇黏弹性
  • 7篇二元复合体系
  • 7篇分子
  • 6篇低界面张力

机构

  • 131篇东北石油大学
  • 2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大庆石油化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新疆...
  • 1篇大庆石油管理...
  • 1篇华北油田公司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31篇吴文祥
  • 17篇王克亮
  • 16篇侯吉瑞
  • 16篇张栋
  • 12篇李杰
  • 12篇丁伟
  • 11篇马文国
  • 10篇王德民
  • 9篇夏惠芬
  • 9篇栾和鑫
  • 6篇曲广淼
  • 6篇胡靖邦
  • 6篇康万利
  • 6篇于涛
  • 6篇唐佳斌
  • 5篇张涛
  • 5篇殷代印
  • 5篇崔茂蕾
  • 5篇张向宇
  • 4篇胡锦强

传媒

  • 20篇油田化学
  • 8篇大庆石油学院...
  • 8篇科学技术与工...
  • 6篇当代化工
  • 5篇石油化工高等...
  • 4篇油气采收率技...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科教创新...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化学工程师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石油化工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复杂油气藏
  • 1篇电子测试
  • 1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3篇2015
  • 5篇2014
  • 22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前置段塞对三元复合驱采收率影响被引量:18
2005年
基于变异因数为0.65的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物理模型,分析了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中聚合物质量浓度、段塞大小及固定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及碱三元体系段塞大小对三元复合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剂总成本相同的条件下,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质量浓度越高,其三元复合驱采收率越高,且出口含水率大于60%时,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质量浓度应为1 000 mg/L;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大小对三元复合驱采收率没有影响,只是随着二元前置段塞的增加,岩心出口含水率下降;固定二元前置段塞,ASP段塞越大,出口含水率越低,其驱油效果越好.
吴文祥孙灵辉胡锦强刑德琪
关键词:二元复合体系三元复合驱原油采收率
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物理模拟实验被引量:88
2005年
针对三元复合驱含碱对驱油体系造成采出液处理困难等问题,进行了人造均质岩心和人造非均质岩心上SNP二元复合体系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人造均质岩心上,相同条件下的二元复合驱油采收率与三元复合驱采收率基本相当,而在非均质岩心上,相同条件下的二元复合驱油采收率要明显高于三元复合驱的采收率,且均大于20%;化学剂成本(按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价格计算后得到)基本相同条件下,增加复合体系段塞而适度降低主段塞中聚合物质量浓度,有利于二元体系的注入,且二元复合驱采收率仍然较高.
吴文祥张玉丰胡锦强刑德琪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非均质采收率
Ca^(2+)与Mg^(2+)对聚合物黏度影响及其增黏方法被引量:5
2016年
大庆油田长垣西区注入污水中Ca^(2+)与Mg^(2+)质量浓度较高,导致聚驱效果不理想。研究了高质量浓度Ca^(2+)与Mg^(2+)污水对聚合物体系黏度的影响,提出了草酸作为Ca^(2+)、Mg^(2+)络合剂提高聚合物体系黏度的方法。结果表明:与长垣北区注入水相比,长垣西区注入Ca^(2+)、Mg^(2+)质量浓度较高,接近前者5倍;长垣西区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较低,与北区污水配聚相比黏度损失近26.3%;通过向溶液中添加适量草酸可以有效改善聚合物溶液性能;当络合剂与二价离子摩尔浓度比略大于1:1时,化学驱采收率增幅最大,与不添加络合剂聚合物体系相比提高了5.3%。
张栋吴文祥任佳潍唐正
关键词:黏度络合剂采收率
聚合物驱产出水配制聚合物驱油物理模拟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探讨了聚合物驱产出水配制聚合物溶液驱油的可行性。讨论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对其驱油效果的影响。并从地层水矿化度、产出水中聚合物溶液浓度及剪切降解等方面,对产出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提高驱油效果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聚合物驱产出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的工作粘度接近或高于清水,其驱油效果接近或高于清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其结论为现场聚合物驱产出水的再利用提供了依据。
吴文祥韩济亮侯吉瑞张玉亮胡靖邦
关键词:物理模拟驱油矿化度聚合物驱油产出水
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岩心流动实验,探讨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HPAM)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聚合物分子量和孔隙特征参数对流动行为的影响,得到了一组反映流动参数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消除黏度效应条件下,高分子量聚合物比低分子量聚合物降低水相渗透率的能力强;聚合物分子量越高,多孔介质渗透率越低,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越大,聚合物越早突破多孔介质;当平均孔隙半径与聚合物分子尺寸之比大于4时,多孔介质的孔隙通道一般不会发生聚合物堵塞.
吴文祥张向宇
关键词:黏度分子量流动特性
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以辽河LY表面活性剂为主表面活性剂,以大庆炼化HLX和滨州慧源HY为副表面活性剂,针对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对复配体系进行粘弹性和界面张力的评价,在人造非均质岩心上进行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从各种复配体系中选出最佳的体系应用于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复配比例对二元体系粘弹性的影响不大,各种复配比例的界面张力稳定性要比单独主表面活性剂好很多,在驱油效果评价上,复配体系的化学驱采收率比单独主表面活性剂提高了5%以上,由此可以筛选出最佳的复配体系应用于现场实验中,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表面活性剂成本,而且还能增加相对效益。
吴文祥宋哥唐佳斌
关键词: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复配驱油效果
聚驱后高弹性聚合物驱油方法探索被引量:11
2007年
聚合物驱后仍有大量油存在于地层中,如何提高聚驱后残余油采收率显得尤为重要。从高弹性聚合物的合成与筛选、支链聚合物与普通聚合物粘弹性对比以及宏观驱替实验,对聚合物驱后高弹性聚合物驱油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溶液的聚合物浓度不变,对应相同剪切速率f,支链聚合物分子量越大,体系的粘弹性越大。(2)在较低的剪切速率下,支链型聚合物具有较大的弹性模量G′。在剪切频率大于9s-1时支链聚合物(x2x)的弹性模量上升的速度大于分子量很高的普通聚合物。(3)支链聚合物在分子量较低的情况下,也能提高原油采收率,若分子量能够提高,其体系的粘弹性会更大,因而可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孙灵辉刘卫东赵海宁吴文祥
关键词:粘弹性原油采收率
聚合物黏弹性提高驱油效率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在弱亲油人造物理模型上研究第一法向应力差N1(弹性)、第一法向应力差斜率SN1(弹性)和威森博格数We(弹性)对驱油效率和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在弱亲油的人造物理模型上研究相同黏度条件下甘油与聚丙烯酰胺(HPAM)的驱油效率,在此基础上,在大庆油田开展两个高浓度聚合物矿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第一法向应力差、第一法向应力差斜率和威森博格数的增加,驱油效率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具有弹性的聚合物溶液,驱油效率明显高于相同黏度下的甘油;高浓度聚合物所具有的高黏弹性使采收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吴文祥王德民
关键词:黏弹性驱油效率残余油饱和度矿场试验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化学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吴文祥
慕课形势下海洋油气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慕课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盛行全球,中国高校也在积极研究、借鉴与改进慕课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基于慕课下的教育模式,以及对石油高校传统专业课教学的现状及缺陷的分析,文章探讨了海洋油气工程专业课教学中实施慕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从建立慕课团队、慕课评价系统、多样化考核及慕课环节设置四个方面设计了可行性方案,为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及其他石油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李吉闫树李虹达吴文祥邱淑新
关键词:教学模式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