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瘤
  • 5篇血管
  • 4篇颅内
  • 3篇动脉
  • 2篇弹簧圈
  • 2篇弹簧圈治疗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破裂动脉瘤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颈内
  • 2篇颈内动脉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蛛网...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网
  • 1篇血管网织细胞...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泡样动脉瘤
  • 1篇延髓

机构

  • 5篇皖南医学院第...
  • 2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7篇吴德刚
  • 5篇李真保
  • 5篇方兴根
  • 4篇赵心同
  • 4篇赖年升
  • 4篇狄广福
  • 4篇刘佳强
  • 2篇徐善水
  • 2篇陈建民
  • 2篇陈三送
  • 2篇张家旗
  • 1篇江晓春
  • 1篇武银刚
  • 1篇杨士勇
  • 1篇戴易
  • 1篇吴丹
  • 1篇李玉龙
  • 1篇王志春

传媒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由于血泡样动脉瘤特殊的病理结构,显微手术治疗的再出血及复发率较高,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文中探讨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15例,其中双Enterprise 5例、三重Enterprise 3例、Enterprise+Lvis 4例、双Lvis支架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分析纳入病例临床特点、即刻栓塞率(采用Raymond分级)、临床随访结果、并发症及影像学随访情况。结果采用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方法成功治疗15例,弹簧圈和支架植入成功率100%。动脉瘤即刻Raymond分级显示:RaymondⅠ级9例、RaymondⅡ级4例、RaymondⅢ级2例。所有患者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术中仅2例出现支架内血栓,1例出现支架少许移位,1例出现颈内动脉岩骨段夹层,无动脉瘤术中破裂、飞圈等术中并发症,术后有迟发型脑梗死2例。术后影像学随访2周~25个月,其中治愈11例、稳定2例、进一步血栓形成2例;临床随访2周~28个月,改良Rankin评分为0~2分者12例、4分1例、5分1例、6分1例。结论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具有一定有效性,可降低BBAs的再出血及复发的风险。
袁金龙方兴根赵心同吴德刚赖年升刘佳强吴丹李真保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初步体会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1例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患者的93个动脉瘤,48 h内行支架辅助治疗,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动脉瘤特征、治疗结果及造影随访情况。预后随访结果利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进行评价。术后3、6、15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支架释放满意。术后即刻见动脉瘤完全填塞66例,次全填塞22例,部分填塞5例。2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在访的79例患者中71例预后良好(m RS 0~2分)。3个月及后期造影随访69例患者,60例未见复发或进展。结论:Enterprise支架及LVIS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但仍需更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
赖年升方兴根吴德刚赵心同刘佳强张家旗李真保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
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经Enterprise支架辅助治疗的1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可能原因,以及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143例(共205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3例,复发动脉瘤12例,破裂动脉瘤88例,共使用Enterprise支架170枚。治疗过程中,共出现2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经积极救治后恢复良好出院;急性血栓形成13例,经替罗非班和(或)尿激酶,微导管、导丝接触溶栓,11例即刻血流完全恢复,1例溶栓失败,1例血流缓慢,术后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例死亡(术前Hunt-HessⅣ级);血管痉挛3例,经减少血管壁刺激及罂粟碱灌注后好转;术中支架导引导丝断裂,支架到位困难1例;术中最后1枚弹簧圈填塞困难,凸入载瘤动脉1例;术后非动脉瘤性出血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经开颅手术后病情稳定,遗留失语及一侧肢体偏瘫。结论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提高术中操作技巧,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陈三送方兴根李真保狄广福赵心同吴德刚赖年升刘佳强张家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并发症
支架相关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改良创新及临床应用
李真保1方兴根1赵心同1刘佳强1赖年升1袁金龙1陈三送1吴德刚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三大脑血管疾病之一,其破裂出血导致的死亡率可高达25~60%。2002年国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试验(ISAT)证实了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独具优势,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26例。结果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术后即刻造影示:Raymond分级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中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1例术中再次破裂,最后死亡。25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5例复发,其中3例再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预后良好(0-2分)23例,预后差(3-6分)2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仍存在挑战,常需使用支架辅助技术,尽管存在一定复发率,但近期仍可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李玉龙方兴根李真保吴德刚赖年升赵心同徐善水狄广福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预后
邻近延髓的巨大血管网织细胞瘤显微外科切除术1例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女,47岁。声嘶、饮水呛咳、双下肢乏力9月余。外院颈部B超示: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未缓解。入院查体咽反射减弱,Romberg征(+)。术前行B超、CT等排除神经系统肿瘤。头部横切位MRI见小脑肿瘤,最大径为3.5cm(图1)。2012年10月12日行全脑DSA,结果提示小脑肿瘤染色,双侧小脑下后动脉多分支供血,肿瘤紧邻右侧小脑下后动脉主干(图2)。
杨士勇狄广福戴易陈建民吴德刚章暄王志春刘佳强江晓春
关键词:血管网织细胞瘤神经系统肿瘤延髓小脑肿瘤小脑下后动脉双下肢乏力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体会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诊治的28例PNSAH患者观察其临床经过,来院48 h内行头CT检查,入院后3 d内行数字减影造影(DSA)检查,阴性时行头颅及颈椎MRI并2周后复查DSA或CTA。结果患者 Hunt-Hess分级Ⅰ~Ⅱ级25例,Ⅲ级3例,CT显示出血位于脑干周围脑池内,CTA或DSA检查未见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头颅及颈椎MRI检查未见其他病变。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出院时GOS评分均为优。28例PNSA H患者的随访期为3~24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患者均无再出血、脑缺血和脑积水等。结论 PNSA H为一种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良好的特殊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造影阴性后需结合头颅及颈椎M RI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必要时复查DSA或CTA。
狄广福方兴根李真保徐善水陈建民武银刚吴德刚陈三送
关键词: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