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丛明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主题

  • 5篇鹿鼎记
  • 5篇《鹿鼎记》
  • 4篇意象
  • 4篇文化意象
  • 2篇中文化
  • 2篇文化
  • 2篇武侠
  • 1篇英雄主义
  • 1篇杂合化
  • 1篇骑士
  • 1篇中西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形式
  • 1篇武侠文化
  • 1篇武侠小说
  • 1篇侠文化
  • 1篇小说
  • 1篇可译
  • 1篇可译性
  • 1篇可译性限度

机构

  • 6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安徽新华学院
  • 1篇安徽大学

作者

  • 6篇吴丛明
  • 1篇刘瑶
  • 1篇孙婵娟

传媒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海外英语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当侠者之剑遇上骑士之矛——跨文化视角下中西英雄主义表现形式差异被引量:1
2010年
英雄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并起到重要作用,而对于英雄主义的诠释则是通过不同形式表现的。不同文化对英雄主义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表现英雄主义的形式上自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点,文章将用跨文化的视角对中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的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并试图由外及内的探讨各种形式所反映出的本质上的差异。
吴丛明孙婵娟
关键词:英雄主义跨文化
从《鹿鼎记》英译本看武侠文化意象的传递被引量:2
2011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汉英意象的转换。而武侠小说中含有很多独特的武侠文化意象,这些文化意象则更具中国特色和武侠特色。在《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译者闵福德对于其中的武侠文化意象采取了独特的"杂合化"表达,文章拟从武功招数、绰号名称及帮派名称三个方面探讨武侠文化意象的传递方式与策略。
吴丛明
关键词:《鹿鼎记》文化意象武侠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fer of Cultural Images Adopted in Lu Ding Ji
武侠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形式之一,也是中国众多的文化财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鹿鼎记》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封笔之作,是其创作的另一高峰。1997年,与霍克斯合译《红楼梦》的翻译家闵福德出版了《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吴丛明
关键词:文化意象《鹿鼎记》
《鹿鼎记》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杂合”化表达被引量:4
2011年
语言的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在文学作品中是以文化意象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因此文化意象的传递既是翻译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武侠小说《鹿鼎记》中所出现的文化意象极具中国特色,在其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译者对其独特文化意象采取了"杂合"化的表达方式,本文拟对其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把握文化意象传递中杂合度的问题。
吴丛明刘瑶
关键词:文化意象《鹿鼎记》
《鹿鼎记》中粗俗语的可译性限度被引量:7
2011年
武侠小说《鹿鼎记》塑造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他们的语言极富特色,尤以其中的粗俗语为典型。然而在其翻译的过程中,可译性限度的存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阻碍。为了探索文学翻译中粗俗语的可译性限度,以《鹿鼎记》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为个案,分别从形象内涵、感情色彩、人物性格及作品风格四个层面切入,初步探讨影响粗俗语可译性限度的因素。研究为文学作品中粗俗语的翻译提供了借鉴。
吴丛明
关键词:粗俗语可译性限度鹿鼎记
《鹿鼎记》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传递
武侠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形式之一,也是中国众多的文化财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鹿鼎记》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封笔之作,是其创作的另一高峰。1997年,与霍克斯合译《红楼梦》的翻译家闵福德出版了《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吴丛明
关键词:《鹿鼎记》文化意象武侠小说文学形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