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荣坤

作品数:57 被引量:252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2篇生物力学
  • 10篇骨折
  • 8篇颈椎
  • 6篇教学
  • 5篇椎间盘
  • 5篇颈椎间盘
  • 4篇引伸仪
  • 4篇载荷
  • 4篇软骨
  • 4篇实验教学
  • 4篇终板
  • 4篇骨水泥
  • 4篇固定术
  • 4篇关节
  • 4篇阿仑膦酸
  • 4篇阿仑膦酸钠
  • 3篇单轴
  • 3篇弹性梁
  • 3篇蛋白
  • 3篇蛋白多糖

机构

  • 52篇浙江大学
  • 13篇浙江中医学院
  • 8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医院
  • 2篇杭州市第一人...
  • 2篇宁波市第六医...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杭州海军杭州...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工程学院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杭州制氧机厂

作者

  • 57篇吕荣坤
  • 9篇李振华
  • 9篇鲁阳
  • 6篇严世贵
  • 6篇蔡迅梓
  • 4篇徐云钦
  • 4篇詹红生
  • 4篇应志敏
  • 3篇曲绍兴
  • 3篇朱芳兵
  • 3篇郦科
  • 3篇何姗
  • 3篇胡惠君
  • 3篇雷华
  • 3篇李铁风
  • 3篇邵岳军
  • 3篇范炳华
  • 3篇应航
  • 3篇蒋凯
  • 3篇邹咤南

传媒

  • 4篇中国骨伤
  • 4篇中国医学物理...
  • 3篇高等工程教育...
  • 3篇理化检验(物...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医正骨
  • 2篇第一届《中华...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浙江中医学院...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电工技术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9篇2000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材料力学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被引量:3
1997年
吕荣坤鲁阳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等教育
Barton骨折手法复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作者通过Barton骨折模型 ,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定骨折端压力 ,证实Barton骨折的手法整复原则。方法 :采用 4例正常青年新鲜上肢标本 ,采用压力传感器 ,直接置于骨折断端 ,分析不同的固定角度对骨折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掌侧型Bar ton骨折在掌屈位时压力随固定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背伸位固定时随固定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旋后位时骨端压力比旋前位时明显增大 ;背侧型Barton骨折则相反。表明复位固定与受伤方向相反。断裂其对侧腕掌或腕背韧带后发现骨折断端压力变化不稳定。结论 :背侧型骨折应固定在背伸位、前臂旋前位时角度越大越稳定 ,掌侧型骨折应固定在掌屈位、前臂旋后位时角度越大越稳定。断裂其对侧腕掌或腕背的韧带以后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值得怀疑 ,大多应行手术治疗。
汤呈宣杨迪生吕荣坤林全艺
关键词:BARTON骨折手法复位稳定性
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预防肘内翻的研究被引量:20
2000年
根据已故名老中医张绍富的经验 ,采用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屈肘前臂旋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12 0例。经 18个月随访 ,结果优良率达 83 .3 4 % ,肘内翻发生率为 15 .2 % ,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的各种疗法。运用传感器对不同固定体位下骨折断端间内外侧皮质骨处的压力变化进行测量 ,证明屈肘旋前位时夹板固定效力最大 ,断端最稳定 ,移位倾向最小 ,能有效预防肘内翻的发生。认为屈肘前臂旋前位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最佳模式。
张玉柱王国平王人彦周军孙晓吕荣坤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固定术杉树皮夹板
双膦酸盐合丙酸骨水泥的静态力学性能研究
假体周围骨溶解和骨量丢失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主要原因。迫切需要一种降 低假体松动率的防治手段,以提高假体生存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本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颖的生物活 性骨水泥-双膦酸盐复合丙烯酸骨水泥。本研究旨在全...
蔡迅梓严世贵徐云钦应志敏吕荣坤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关节置换膦酸盐阿仑膦酸钠
运用牙科综合治疗台慢速手机进行牙齿硬组织切割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用牙科综合治疗台慢速手机进行牙齿硬组织切割的装置,它包括牙科综合治疗台慢速手机的固定装置、长方柱形牙体硬组织固定座、放置所述固定座及对其导向的直角L形导向平台、导向平台的安装座、所述导向平台前后推进...
郑新宇陈晖吕荣坤
文献传递
Colle's骨折旋后位固定机理探讨被引量:14
1994年
采用自行研制的压力传感器,对Colle's骨折患者进行了体表及植入断端间的压力测试,并通过中立及旋后位固定各30例临床病例的复位和功能恢复情况的对比分析,认为Colle's骨折旋后位的固定体位是最佳体位,它固定效力最大,断端最稳定,移位倾向最小,病人在拆除外固定后就能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
王国平孟春吕荣坤余立新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骨折
多功能多轴向加载拉伸机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功能多轴向加载拉伸机,由加载平台和多个拉伸机构组成,每个拉伸机构包括连接座、电动缸、支撑座、传感器和夹具各一个,加载平台上设有圆弧键槽导轨,连接座设在圆弧键槽导轨上,并且可沿圆弧键槽导轨转动;在加载平台上...
李铁风曲绍兴郦科邹咤南李振华吕荣坤
文献传递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索力学实验教学方法被引量:18
2007年
通过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阐述了在基础力学实验教学当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怎样才能实现培养更多有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的实验教学方法。
李振华鲁阳叶敏王慧明何姗章军军杜锦才吕荣坤
一种电阻应变式消偏心二维引伸仪
本实用新硅公开了一种电阻应变式消偏心二维引伸仪。该引伸仪包括三U形传感器、辅助定位板和标准器。三U形传感器由两个带有夹持刀口并布置有电阻应变计的U形弹性体构成两个独立的径向引伸传感器,二者与一个布置有电阻应变计的弹性梁组...
鲁阳胡惠君李振华雷华吕荣坤
文献传递
模拟重力下前交叉韧带的解剖运动学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模拟重力下前交叉韧带(ACL)的解剖运动学变化。方法本组21个尸体膝关节,比较在膝关节受模拟重力下,ACL前内侧束与后外侧束位移变化的差异;比较膝关节高度屈曲时韧带的位移变化。结果前内侧束最大位移为1.58mm,后外侧束为1.40mm。两束韧带的位移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屈曲每增加10°,两束韧带的拉长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受模拟重力时,ACL两束韧带起着不同的作用,高度屈曲受重力时韧带的变形显著增大。
陈栋杨迪生吕荣坤潘伟波吴永平高翔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膝关节运动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