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晓浩

作品数:12 被引量:11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社会
  • 6篇流动儿童
  • 3篇社会交往
  • 3篇交往
  • 3篇城市
  • 3篇抽样调查
  • 2篇社会网
  • 2篇生活情境
  • 2篇硕士
  • 2篇硕士研究生
  • 2篇情境
  • 2篇家庭
  • 2篇家庭背景
  • 2篇城市社会
  • 1篇信任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结构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社会

机构

  • 1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11篇史晓浩
  • 7篇王毅杰
  • 2篇史秋霞
  • 1篇陈绍军

传媒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南方人口
  • 1篇学位与研究生...
  • 1篇山东省青年管...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硕士生社会网初探——基于某高校硕士生讨论网抽样调查的研究
2008年
基于河海大学在校硕士生讨论网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他们的网络规模、关系构成、趋同性、异质性、网络性质、紧密度等特征,并与狄金华的研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生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社会网更加多元化。同时还发现家庭背景与社会网有许多重要关联。
史秋霞史晓浩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社会网家庭背景
社会行动理论范式及其在水电项目社会评价中的应*用
2010年
社会行动理论为水电项目社会评价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从社会行动的理论出发,水电项目社会评价的行动理论范式围绕"项目社会行动"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焦点在项目社会行动与社会发生关联的区域。水电项目社会评价的行动理论范式是过程性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与重点。
史晓浩陈绍军
关键词:水电项目社会评价范式社会行动
流动儿童社会化后果及其原因探析被引量:17
2007年
基于对某民工子弟学校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首先分析了流动儿童作文这一文本,指出民工子弟学校中流动儿童的社会化后果,如社会角色混乱、责任感缺失、能力弱化以及失范行为增多等,而且对流动儿童的心灵造成伤害。在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基础上,从学校、家庭、城乡社区等方面探讨产生流动儿童社会化困境的原因,指出流动儿童所处城市生活空间通过相互叠加的作用,对他们的伤害已经合法化了。
史晓浩王毅杰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化合法化
流动儿童城市社会适应结构与策略选择——以个案叙事中时间指向为视角被引量:21
2009年
运用追逐个案叙事中人物的方法,对两个在城就读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适应结构与适应策略选择进行解读。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在城市社会中适应结构具有未展开的特点,在这种结构中产生了分离和同化两种不同的适应策略;这种适应策略可用个案叙事中的时间指向来予以描述;可从个案叙事结构中,即从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寻找影响其适应结构的社会原因。
史晓浩王毅杰
关键词:流动儿童叙事结构
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理论与现实被引量:42
2010年
基于现实观察和理论思考,以具有明确理论导向的经验研究为旨趣,本文提出描述和分析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间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思路。在当下中国城市化背景下,这一关系可用"社会融合"来分析,并可从社会交往与社会认同两个维度对其进行测量。研究发现,这一融合并非单向、静态的,而是多元的、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
王毅杰史晓浩
关键词:流动儿童城市社会社会融合社会交往社会认同
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农民工子女的抽样调查被引量:14
2010年
流动儿童孤独感及其受跨文化流动的影响可以通过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进行检定。在社会交往的理论视角下,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可分为交往缺失型孤独和交往缺少型孤独两种类型。基于2086名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表明,学校性质、老师更换情况、学校更换次数和搬家次数对孤独感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同学交往方式对缺失型孤独感的影响极为显著,交往缺少型孤独感的内部分化要大于交往缺失型。流动性对该群体孤独感的影响更多地来自宏观社会结构的改变。儿童个体运用积极的社会交往策略,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避免孤独感的产生。
史晓浩王毅杰
关键词:流动儿童孤独感影响因素社会交往
村落社会与市场的互构:以鲁中地区为案例
史晓浩
关键词:社会村落社会
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信任的建构机制:一种情境的解释被引量:2
2010年
文化的、制度的以及个体理性的解释路径对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信任的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需要转向一种情境的解释。基于定量与定性资料,笔者描述了他们的信任建构过程,发现这一信任是他们对城市社会中具体生活情境进行主观定义的反映;在生活实践中所积累的库存知识,决定着其信任模式先赋性与自致性相互杂糅而又依次排列。
史晓浩王毅杰
关键词:流动儿童生活情境
建构论视角下的社会实体观
2009年
主观与客观、结构与行动一直是社会理论讨论的焦点。遵循舒茨现象学社会学之路,伯格与勒克曼从社会实体的概念出发,解析社会实体客观建构与主观建构的辩证过程,展现了主观与客观、结构与行动间彼此建构的关系,开辟了一条面向常人日常生活的知识社会学之路。它凸显了知识在社会建构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知识是社会实体客观性外在化及其内在化的桥梁。
史晓浩王毅杰
关键词:社会实体知识社会学
当代硕士生社会网初探——基于河海大学硕士生讨论网抽样调查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基于河海大学在校硕士生讨论网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硕士生社会网的网络规模、关系构成、同质性、异质性、网络性质、紧密度等特征。
史秋霞史晓浩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社会网家庭背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