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厉尽国

作品数:28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法律
  • 5篇司法
  • 5篇习惯法
  • 4篇民间法
  • 4篇法治
  • 3篇现象学
  • 3篇法学
  • 2篇多元纠纷解决
  • 2篇司法适用
  • 2篇判决
  • 2篇乡村
  • 2篇李庄案
  • 2篇民俗习惯
  • 2篇纠纷
  • 2篇纠纷解决
  • 2篇法律观
  • 2篇法律论证
  • 2篇法治视野
  • 1篇德治
  • 1篇调解

机构

  • 28篇山东大学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作者

  • 28篇厉尽国
  • 1篇王义汉
  • 1篇白玉荣

传媒

  • 7篇民间法
  • 3篇法律方法
  • 2篇求索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山东农业工程...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政法论丛
  • 1篇岱宗学刊(泰...
  • 1篇泰山学院学报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北方法学
  • 1篇交大法学
  • 1篇第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元纠纷解决视野中的民间法
@@“法律的生命始终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可感知的时代必要性、盛行的道德理论和政治理论、公共政策的直觉知识(无论是公开宣称的还是无意识的),甚至法官及其同胞所有的偏见等等,所有这一切在确定支配人们所应依据的规则时,比演绎推...
厉尽国
关键词:纠纷解决民间法法律制度
多元纠纷解决视野中的民间法
2009年
法律的生命始终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可感知的时代必要性、盛行的道德理论和政治理论、公共政策的直觉知识(无论是公开宣称的还是无意识的),甚至法官及其同胞所共有的偏见等等,所有这一切在确定支配人们所应依据的规则时,比演绎推理具有更大的作用。法律所体现的乃是一个民族经历的诸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因此不能认为它只包括数学教科书中的规则和定理。
厉尽国
关键词:民间法纠纷解决法社会学经验法则诉讼外调解非诉讼机制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矛盾纠纷及其解决路径——基于河南省长垣市农村调查的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基层治理,必须坚持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同样,“三治”融合乃至贯通方能提升农村矛盾纠纷解决效能。长垣农村调查表明,当前农村矛盾纠纷包括土地纠纷、家庭邻里纠纷、生态以及社会环境纠纷、村务管理纠纷等主要类型,主要特点为矛盾纠纷表现多样化、主客体多元化、解决方式复杂化。就农村矛盾纠纷解决来看,尚存在主体素质和能力、工作机制以及环境氛围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为此,应立足“三治”融合思路,从激发主体积极性、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以及推动法治化等路径切入并予以解决。
厉尽国庞好月黄曙霞
关键词:农村矛盾纠纷
论法律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被引量:2
2006年
受客观主义认识论影响,通常人们会认为某种法律制度具有普适性,因此可以在不同社会之间进行法律移植。然而,这种假设并不成立,外来法律制度与生活常规之间经常出现尖锐冲突。因此,有必要探讨法律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以从根本上缓和认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实现法律制度与日常生活的和谐。
厉尽国
关键词:认识论
财产转让税制的正义性分析
2003年
 我国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由于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缺陷及转型期不可避免的制度漏洞,社会财富分配出现了严重分化的倾向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为此,制度性建议纷纷提出,财产转让税制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一项新制度的出现总会伴随着人们对其正义性的怀疑,这种怀疑甚至会危及该制度的巩固与完善。为此,本文在确立社会财富正义分配原则的基础上,考察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人财富积累的来源和程度,指出财产转让税制是一种符合正义分配原则的矫正正义,为财产转让税制提供了正义性论证。
厉尽国
关键词:马太效应矫正正义
司法裁决证立过程中的法律修辞--以“李庄案”判决书为素材被引量:4
2011年
法律人孜孜以求的法治究竟如何实现?关注司法实践,从微观和方法层面对其进行反思、批判和改进,可能是迈向这一理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判决书为宣示法官依法解决纠纷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公告,它所表达的内容只能是基于法治立场的合法性论证。该论证至少应当在形式上摒弃政治、经济、舆论、私人情感等法外因素的不当干扰,从法律规则和事实出发论证判决的正当性。为此,笔者以"李庄案"判决书为素材,基于某种法律方法论立场分析了司法裁决证立过程中的修辞现象,并对此进行了一些评价和反思,希望能够促使人们正确认识并认真对待这一判决正当化的有力工具,从而为趋近理想法治提供现实的方法支撑。
厉尽国
关键词:法律修辞李庄案判决书
试论实践法治的方法之路——以习惯法的司法进入为语境
2008年
一、法治困境、司法能动主义与法律方法盛行于18~19世纪的法典化思潮和立法运动,曾将法律等同于法典或成文法,并否定成文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渊源。按法律实证主义的观点,由国家确立的实在法是唯一的法律。实在法是内容全面、完整且逻辑自足的规范体系,只要正确加以适用,它就能够为所有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对法律实证主义观点。
厉尽国
关键词:司法解决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论证审判活动法律事实裁判规范
权利的法文化学阐释被引量:2
2005年
权利是法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法学家们对权利的定义一直存在重大分歧。本文通过对现代多元权利进行历史考察与本质还原,分析权利的原初意义及其演变并从中寻找权利的一般本质,然后从权利的一般本质返回到具体历史文化语境,指出附加语境特征后的使用中的具体权利才是权利的真正意义所在。而现实的权利阐释与发现将从对习惯现象的分析开始。
厉尽国
关键词:权利
判决中的修辞方法及其反思——以“李庄案”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由于种种原因,判决中的修辞现象曾为人们所忽视、轻视或蔑视,甚至被有意掩盖或消除。然而,随着法律实践和理论思考的深化,判决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方法意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司法三段论的存废,而且最终会影响到对法治之可能性问题的判断。本文以"李庄案"判决书为素材,基于法律方法论立场,对判决证成中的修辞现象及其功能进行了分析、评价和反思。希望能够促使人们正确认识并认真对待修辞这一判决正当化的方式。
厉尽国
关键词:判决修辞方法修辞
民间法·民族习惯法专栏主持人手记(十九):习惯法制度化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选择被引量:17
2009年
习惯法制度化既是对社会现象的实然描述,也是对法律发展的应然要求。那么,如何汲取历史经验并促进本土的法律实践?本文首先考察了习惯法制度化的法理依据及其在不同背景下的制度经验;然后,分析了当代中国习惯法制度化的现状及其问题;随后,建设性地提出了习惯入法必须具备的制度要件。最后在结语部分对习惯法制度化的法治价值作了简要阐述。
厉尽国
关键词:历史经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