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鹏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有机碳
  • 4篇有机碳分布
  • 4篇笋期
  • 4篇麻竹
  • 4篇雷竹
  • 3篇野生
  • 3篇竹荪
  • 3篇仿野生
  • 3篇出笋
  • 3篇出笋期
  • 2篇有机碳含量
  • 2篇栽培
  • 2篇碳含量
  • 2篇器官
  • 2篇麻竹林
  • 2篇雷竹林
  • 1篇驯化栽培
  • 1篇野生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生理

机构

  • 9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重庆市林业科...
  • 1篇重庆市荣昌区...

作者

  • 9篇卢鹏
  • 8篇谢锦忠
  • 7篇张玮
  • 4篇张磊
  • 3篇童龙
  • 1篇王玲
  • 1篇陈丽洁
  • 1篇耿养会
  • 1篇杨文英

传媒

  • 2篇世界竹藤通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第十届中国竹...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麻竹林下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
谢锦忠张玮耿养会李彬童龙吴继林吕玉奎王玲杨文英卢鹏陈丽洁黄仕平张恩赐
近20年来,西南地区发展了大量麻竹,但麻竹林经营效益低下,且有大量竹林废弃物(如枝叶等)无利用。开展麻竹林下竹荪仿野生种植,不仅可提高林分综合效益,而且能使大量枝叶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并具有循环经济特点,可提高竹林的地力。...
关键词:
关键词:麻竹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
竹荪菌栽培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4年
竹荪菌(Dictyophora indusiata)是寄生在植物根部的一种大型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文章总结了竹荪菌生理生态学研究、驯化与栽培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和探讨了我国竹荪开发利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卢鹏张玮陆爱云孙宇剑谢锦忠
关键词:生理学生态学驯化栽培
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有机碳分布变化规律被引量:4
2016年
植物光合碳同化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目前,对植物有机碳分布虽已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对竹类植物出笋期有机碳转移机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测定了分株数量为单株、双株和三株的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分株各器官的有机碳含量,以期进一步了解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有机碳转移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雷竹分株不同器官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且在出笋期发生显著变化,出笋前:枝(52.64%)>叶(47.18%)>秆(40.98%)>鞭(40.13%)>根(35.14%),出笋完成后:枝(48.20%)>秆(47.84%)>叶(45.53%)>鞭(45.52%)>根(44.29%),枝、叶有机碳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根、秆、鞭有机碳含量呈"N"型变化规律;单株、多株系统雷竹分株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与出笋量成反比,随分株数量增加,出笋量增加,而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减小;双株系统中1年生雷竹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大于2年生竹,三株系统中3年生雷竹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大于1年、2年生竹。这些结果表明:出笋影响雷竹各器官有机碳分配格局,出笋时各器官间有机碳资源发生转移,其中枝、叶有机碳含量降低而根、秆、鞭有机碳含量增加;各器官间源-汇关系发生变化,分株间有机碳资源存在共享,分株数量增加出笋量增加且系统内分株的损耗减小;分株年龄是影响雷竹不同器官出笋期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调整雷竹林年龄结构对提高雷竹林出笋量及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冀琳珂谢锦忠张玮卢鹏张磊
关键词:雷竹出笋期
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有机碳分布变化规律研究
植物光合碳同化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目前,对植物有机碳分布虽已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对竹类植物出笋期有机碳转移机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测定了分株数量为单株、双株和三株的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分株各器官的有机碳含...
冀琳珂谢锦忠张玮卢鹏张磊
关键词:雷竹出笋期
覆盖雷竹林笋期各器官有机碳分布变化研究
本文以杭州市富阳区春建乡覆盖雷竹林为对象,对不同分株数雷竹—竹鞭系统笋期各器官的有机碳含量的动态进行测定,分析雷竹笋期各器官及相连分株有机碳分布变化规律,以了解新竹个体生长短期内所需的大量有机碳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
冀琳珂谢锦忠张玮卢鹏张磊
关键词:雷竹有机碳含量
覆盖雷竹林克隆系统出笋期各器官有机碳分布变化规律
2016年
为探索雷竹克隆系统笋期有机碳转移变化规律,选定覆盖雷竹林地中分株数分别为单株、双株、三株的雷竹克隆系统,测定出笋期不同克隆系统内分株各器官的有机碳含量。研究结果:单株、双株、三株雷竹克隆系统中,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出笋前大小依次为:枝、鞭、叶、茎、根,出笋完成有机碳含量大小依次为:茎、鞭、叶、枝、根;雷竹不同器官有机碳含量在出笋期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枝、叶、鞭、茎有机碳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根有机碳含量呈"N"型变化规律;单株、多株系统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与出笋量成反比。这些结果表明:出笋期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出笋影响雷竹各个器官有机碳分配格局,出笋完成与出笋前相比枝有机碳含量降低,其他器官则升高;出笋期各器官间有机质资源发生转移,各器官间源-汇关系发生变化,为出笋生长提供所需有机质;不同分株系统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不同,随分株数量及出笋量增加,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减小。
冀琳珂谢锦忠张玮卢鹏张磊
关键词:雷竹有机碳含量
麻竹林下竹荪仿野生种植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以重庆市荣昌区退耕还林区麻竹林下竹荪为对象,进行了仿野生种植关键技术研究。笔者分别测定了竹荪的发菇时间、鲜/干质量、菌柄长度与发菇期的温度,探讨了不同栽培处理方式对竹荪产量的影响,并对仿野生竹荪的品质及其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竹荪产量随着时间推移呈一定的波峰分布,林内气温超过35℃时竹荪生长明显受到抑制。2对麻竹林下竹荪仿野生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素进行了优化配置,以基质用法的影响最大且极显著,菌种用量的影响次之,郁闭度影响最小,且后两者差异不显著。3兴农D89为在重庆荣昌地区麻竹林下种植竹荪的最优菌种,其最佳种植模式为:3月初,菌种用量5×10~3kg/hm^2,以不同基质分层施放,即下层竹叶6.67×10~4kg/hm^2,上层竹屑8.33×104kg/hm^2,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此条件下,鲜竹荪产量和净收入分别可达到1.536 0×10~4kg/hm^2和2.418 9×10~5元/hm^2。
卢鹏谢锦忠童龙王玲陈丽洁张玮耿养会吕玉奎
关键词:麻竹竹荪仿野生
麻竹林下环境因子对仿野生长裙竹荪产量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对比分析了麻竹林下仿野生条件栽培的"兴农"和"京平"2个品系的4个长裙竹荪品种的产量。结果显示:兴农D(89)与京平D(89)、兴农D1与京平D1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兴农D(89)、京平D(89)产量显著高于兴农D1、京平D1;温度、湿度、光照等相关环境因子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麻竹林分郁闭度为0.7时的竹荪产量高于郁闭度为0.9和0.5时的产量,表明光照过强或光照不足均抑制竹荪产量;竹荪生长的林内最适生长温度为23-29℃,低于22℃或超过30℃时竹荪产量均显著下降;竹荪生长的林内最适湿度为65%-80%,湿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竹荪产量。
杨文英吕玉奎王玲卢鹏谢锦忠
关键词:麻竹林长裙竹荪光照温度
麻竹林下竹荪菌生长特征及其复合经营研究
以重庆市荣昌县12a生退耕还竹麻竹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其林下竹荪菌生长特征及其复合经营研究.分别统计了竹荪每天的发菇时间、温度,测定了竹荪的鲜质量、干重、菌柄长度.结果表明:(1)竹荪产量随着时间推移成一定的双波峰分布,...
卢鹏童龙王玲陈丽洁张玮耿养会吕玉奎谢锦忠
关键词:麻竹林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