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江秀

作品数:15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楚雄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文化
  • 6篇彝族
  • 2篇傣族
  • 2篇信仰
  • 2篇神话
  • 2篇生态
  • 2篇梅葛
  • 2篇古族
  • 2篇《梅葛》
  • 1篇道教
  • 1篇多样性
  • 1篇彝族毕摩
  • 1篇彝族原始宗教
  • 1篇游牧
  • 1篇游牧民族
  • 1篇渔猎
  • 1篇渔猎民族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化
  • 1篇原始宗教

机构

  • 11篇楚雄师范学院
  • 4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共楚雄州委

作者

  • 15篇单江秀
  • 4篇杨甫旺
  • 1篇刘祖鑫
  • 1篇杨兆云
  • 1篇施敏

传媒

  • 6篇楚雄师范学院...
  • 2篇毕节学院学报...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学术探索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消费导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傣族僧侣学生的二元教育体系之博弈分析——以西双版纳州为例
2008年
佛寺是强化傣族人族群意识的精神领地,是文化习得和文化传承的场所。接受佛寺教育已经沉底为每一个傣家男子自我认同的标志。这必然与主流文化相冲突。在今天,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地区佛寺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仍然存在着种种冲突。本文从现象背后的原因入手,以求得解决矛盾之道。
单江秀
关键词:博弈傣族
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以大理周城白族扎染业为例被引量:8
2009年
要让传统文化永远留在后代人鲜活的记忆里,首先要让它存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文化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根的有机体,而生活就是滋润它的源泉和母体。只有活在生活里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在社会急剧转型,经济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历史的、传统的东西正面临着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民族经济似乎成了一个顾此失彼甚至互为代价的二难悖论。然而,大理周城白族的扎染业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使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实现既保护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成功发展民族经济。
单江秀
关键词:文化传承
消费者建构的文化世俗空间——以原始性史诗《梅葛》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必然解构该环境下建构的文化意义空间,而与新的社会文化形态相适应的文化意义空间则通过文化制度重新建构起来。原始性史诗"梅葛"的神圣的展演空间在遭遇现代文明和多元文化撞击时发生了内卷和断层,而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世俗空间则建构起来并呈持续扩大之势。
单江秀
关键词:文化消费世俗化
论语言文化的生态平衡系统——兼谈通海县兴蒙乡卡卓语的语言文化保护被引量:6
2008年
语言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构成生态语言系统,生态语言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兴蒙乡卡卓语作为蒙古族人民的交际工具,是蒙古族人民在750余年的发展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产物,其产生、形成、发展见证了兴蒙乡的发展历程,在传承和发展兴蒙蒙古族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维护语言文化的生态平衡系统就是要尊重历史的选择,尊重语言的自然地位并积极学习主流文化、主流语言。
单江秀
关键词:语言文化生态平衡文化保护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与适应——以金沙江河谷傣族为例被引量:3
2008年
人类同所有动物一样,都面临着适应自然环境的问题,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金沙江河谷傣族在长期迁徙和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找、选择最佳生存环境,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生长机制。这种文化生长机制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单江秀刘祖鑫
关键词:傣族自然环境
文化生态视野下楚雄彝族的耕作与信仰
2016年
生计模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知识系统、价值系统和信仰系统,以耕耘为主要生计模式的民族,意识形态里也打上相应的耕作烙印。彝族这一山地民族,在固守传统的旱作文化的同时兼有水田栽插的稻作文化,在具体环境里耕耘出一个个生动的文化——地理单元,坝区和山区两个文化地理单元中的彝族以满足需要为原则建构起相应的信仰体系。
单江秀
关键词:信仰耕作文化生态
创世史诗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与立体性研究——以《查姆》、《梅葛》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史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历史上各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对应于传统社会中族群成员文化心理需求的多样性、立体性,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文化内涵亦呈现出多样性和立体性的态势。即使同一民族,其创世史诗的叙事方式、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亦同中有异。《查姆》、《梅葛》是彝族的两大创世史诗之一,且主要流传于楚雄州境内的彝族中,但二者也不属于上述情况的特例。以创世史诗中普遍言及的创世主题为例,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解码神话中的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对深度解读彝族历史的远古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单江秀施敏
关键词:文化符号《梅葛》
生态环境中的人类活动及文化创造——以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的变迁为例被引量:5
2008年
兴蒙蒙古族乡是750余年前随元军进入并定居在云南的一个蒙古族聚居区。兴蒙人来到这里后积极地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经历了由游牧民到渔民再到今天的农耕民的变迁,相应地,经济文化类型也从游牧经济文化向渔猎经济文化再到今天的农耕经济文化转型。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内隐的精神文化,这一文化现象对研究文化生态学和解释文化的"年代——区域"有一定意义。
单江秀
关键词: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文化类型
双柏嘉彝族赶花节考被引量:1
2009年
云南省双柏县嘉镇民族传统节日赶花节起源于彝族青年男女的交游娱乐集会。在彝汉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彝汉文化也由最初的对立、碰撞到接收、吸纳、互融,所以,汉族中元节的欢庆娱乐与彝族赶花节的交游是相通的。伴随着嘉小集镇的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商品生产的气息吹进了赶花节的活动内容中,让人不仅能够感受传统的民风民俗,还能感受一种特异的多元文化魅力。
杨甫旺单江秀
场域、惯习共同作用下的仪式空间——对云南双柏县小麦地冲彝族虎傩变迁的人类学解读被引量:3
2009年
小麦地冲彝族的虎傩产生于民族发展的特殊时期,在民族特定的生存环境中形成。随着环境的改变,虎傩文化在保留其内核的基础上,自我调整、自动更新,融进了新的文化元素,实现了小麦地冲彝族虎傩文化的变迁。在小麦地冲这个社会空间场域中,虎傩文化这一惯习,在抗拒变化,固守传统的同时也适时地生成、建构出新场域下的游戏规则。生存环境与文化、场域与惯习之间始终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或"建构"关系,并通过不断地互动与调整达到吻合的平衡状态。
单江秀
关键词:场域惯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