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
- 作品数:33 被引量:76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涡轮动叶压/吸力面气膜孔冷却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为了研究涡轮动叶的气膜冷却特性,在短周期跨声速换热风洞中测量了静止条件下压力面和吸力面气膜孔的冷却效率,分析了主流雷诺数、马赫数和吹风比对气膜孔冷却效率分布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压力面孔和吸力面孔,整体冷却效率均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降低;压力面孔在高雷诺数工况下的冷却效率要更高,而吸力面孔在2.0的大吹风比工况时,低雷诺数下的冷却效率在近孔区域(30倍孔径距离内)高于高雷诺数工况。改变马赫数对压力面冷却效率几乎无影响,而在Ma=0.913工况下,在吸力面孔后28倍孔径位置处冷却效率突然降低至0.05以下。
- 刘聪朱惠人付仲议李峥刘辉
- 关键词:涡轮动叶吸力面气膜冷却雷诺数马赫数
- 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波纹形凹槽气膜喷射结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波纹形凹槽气膜喷射结构,在气膜孔出口部位设置有凹槽前缘与波纹形凹槽后缘,凹槽前缘与波纹形凹槽后缘组合成波纹形凹槽;波纹形凹槽后缘的波纹形状为正弦型波,正弦型波的周期与气膜孔的展向间距相同,凹...
- 朱惠人魏建生钱鑫孟通刘聪
- 文献传递
- 叶片外部换热实验和数值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在短周期跨音速传热风洞上,研究不同雷诺数和压比下无气膜导叶表面换热系数分布,并在相应的数值模拟中分析叶栅通道涡结构的生成与发展,研究其对叶片换热的影响。
- 许润红许卫疆刘聪
- 关键词:雷诺数压比换热系数
- 一种SiC<Sub>f</Sub>/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车削加工方法
- 本发明一种SiC<Sub>f</Sub>/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车削加工方法,属于车削加工技术领域;方法步骤为:装夹工件;确定光整及试验用刀具;安装刀具及超声车削刀柄;测试振动状态;检测振幅幅值;光整工件表面;加工试验:根...
- 刘聪杨卓勇刘秀梅吴晓锋刘军团汪文虎熊一峰蒋睿嵩黄博李良万王栋辉
- 叶片吸力面不同位置处气膜冷却特性对比被引量:9
- 2017年
- 在跨声速叶栅通道内,试验研究了叶片吸力面不同位置处的气膜冷却特性,详细地分析吸力面两个位置处的簸箕孔型在主流进口雷诺数为3.7×10~5、出口马赫数为0.81,0.91,1.01及气膜吹风比为0.6~2.1条件下的气膜冷却效率.结果表明:气膜孔2位于大的叶片曲率位置处,该位置处主流能使得射流更好地贴附在壁面上,但是该影响有利有弊.在小吹风比下,气膜孔射流本身就能很好地贴附壁面,因而主流使得气膜贴壁较好的作用不强,而主流使得气膜展向扩展不易的负面影响却比较明显.在大吹风比下,气膜射流法向分量较大,气膜容易脱离壁面,此时,气膜孔2由于主流作用使得气膜更好地贴附在壁面上,气膜冷却效率有较大提升.
- 王克菲骆剑霞田淑青朱惠人刘聪
- 关键词:雷诺数马赫数吸力面气膜孔曲率
- 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Y型气膜孔结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Y型气膜孔结构,采用在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的压力面上和吸力面上分别设置有压力面Y型气膜孔和吸力面Y型气膜孔,压力面Y型气膜孔和吸力面Y型气膜孔的两端分形成气流的出口和入口,且与内冷却通道相通。Y...
- 朱惠人刘存良骆剑霞魏建生孟通刘聪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用于柔性绳网的协同收放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柔性绳网的协同收放装置,包括拖曳卫星端的收放装置和柔性绳网的收放装置。拖曳卫星端的收放装置主要负责收放线,通过调整引导绳的长度、引导绳中的预紧力来完成对柔性绳网的控制。柔性绳网的收放装置主要负责绳网的...
- 王明明罗建军马卫华刘聪朱战霞袁建平
- 文献传递
- 一种难加工镍基高温合金IC10的缓进给磨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难加工镍基高温合金IC10的缓进给磨削方法,解决传统平面磨削镍基高温合金IC10的表面粗糙度较大,表面缺陷多的问题。本发明首先使用粒度稍大的棕刚玉与白刚玉混合砂轮进行粗磨,然后使用粒度较小的棕刚玉与白刚玉...
- 汪文虎朱孝祥蒋睿嵩熊一峰刘晓芬黄博张声国刘聪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Y型气膜孔结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Y型气膜孔结构,采用在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的压力面上和吸力面上分别设置有压力面Y型气膜孔和吸力面Y型气膜孔,压力面Y型气膜孔和吸力面Y型气膜孔的两端分形成气流的出口和入口,且与内冷却通道相通。Y...
- 朱惠人刘存良骆剑霞魏建生孟通刘聪
- 文献传递
- 空间在轨装配技术综述被引量:18
- 2021年
- 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空间站、空间望远镜、大型通信天线、空间太阳能电站、在轨燃料补给站、深空探测中转站及地外基地等空间大型平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日益迫切,如何对此进行智能自主建造是当前的巨大技术挑战。鉴于大型平台与基础设施在未来空间探索中的重要性,国内外航天研究机构均提出并发展了在轨装配的系列技术方案。本文主要对在轨装配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地综述。首先分析了有人与无人在轨装配的国内外技术进展,总结了在轨装配技术的发展路线、装配层次与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梳理了在轨装配的技术需求和应用前景,并得出在轨装配的使能关键技术——模块化技术、机器人技术和地面模拟装配技术,预期为中国未来的空间在轨装配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王明明王明明袁建平罗建军刘聪
- 关键词:在轨装配空间机器人桁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