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翠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卒中
  • 5篇动脉
  • 5篇血管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
  • 4篇梗死
  • 3篇血管再通
  • 3篇抑郁
  • 3篇溶栓
  • 3篇取栓
  • 3篇卒中后
  • 3篇疗效
  • 3篇脑卒中
  • 3篇机械取栓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动脉溶栓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药物治疗
  • 2篇症状

机构

  • 8篇石家庄市第一...
  • 5篇石家庄市中心...
  • 3篇唐县人民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刘翠平
  • 12篇侯永革
  • 6篇杨建芳
  • 6篇柳晓锋
  • 5篇朱荣彦
  • 4篇李丽
  • 4篇杨茜
  • 3篇卢海丽
  • 3篇谢少云
  • 3篇刘辉
  • 2篇苑欣然
  • 2篇薛银萍
  • 2篇许尊贵
  • 1篇鞠海燕
  • 1篇耿红
  • 1篇刘春生
  • 1篇张景瑞
  • 1篇江玉娟
  • 1篇许月琨
  • 1篇项蓉

传媒

  • 6篇河北医药
  • 2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胶囊联合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和对照组(多奈哌齐治疗),每组43例,治疗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连续服用6个月。使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o CA,MMSE及ADL量表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卒中后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有效,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且奥拉西坦胶囊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刘翠平侯永革朱荣彦苑欣然齐秀彦许月琨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卒中多奈哌齐疗效
全程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在卒中早期常规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抑郁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应对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设计了全程心理干预体系对PSD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干预前后的对比观察,探讨该体系对PSD患者的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朱荣彦杨建芳许尊贵许月琨卢海丽侯永革刘翠平
关键词:抑郁干预性研究HAMD量表
体表定位电头针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体表定位电头针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0例患者分为头电针组、头针组,每组30例。头电针组给予针刺解剖定位broca区配合电针治疗,头针组给予针刺优势半球头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电针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头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表定位电头针能明显改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江玉娟项蓉鞠海燕杨玉霞张艳春左炳芳刘翠平
关键词: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电针
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及处理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PS)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9月脑动脉中重度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围术期发生HPS 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15 min~3 h出现症状,24~48 h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示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110%~180%4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100%~130%2例,急性闭塞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后恢复正常血流1例,大脑中动脉术后脑出血1例未行TCD检查。8例采取积极控制血压、脱水、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等综合治疗措施,7例痊愈出院,1例脑出血予开颅手术,但终因病情加重死亡。结论 HPS是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及早识别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是有效防治的关键。
侯永革刘辉杨建芳刘翠平刘春生吴明杰朱荣彦
关键词:缩窄病理性脑动脉高灌注综合征
卒中后不同时期并发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1年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关于其发病率的研究并不一致。Hackett等对1977-2002年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51项前瞻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卒中后1个月内、1-6个月和6个月以上患者中PSD的发病率分别为32%、34%和34%,总患病率为33%。PSD的产生将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增加卒中的病死率。
朱荣彦杨建芳张景瑞耿红刘翠平侯永革杨茜杨丽
关键词:抑郁脑血管意外
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方法筛选收治的发病6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17例有房颤证据并骤然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其中机械取栓15例,动脉溶栓2例;34例非房颤相关脑梗死患者给予0.9 mg/kg的静脉rt-PA标准剂量治疗。完成术后24 h、72 h头CT检查,了解术后颅内出血情况;采用术后72 h NIHSS评分改善>4分及90 d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作为良好结局指标,评价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风险及疗效。结果 17例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入组患者72 h颅内出血3例,其中症状性出血2例占11.8%,造影剂外渗3例,同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相比颅内出血增加(P<0.05);90 d mRS评分≤2分、获得良好结局者11例占64.7%,明显高于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获得良好结局的35.3%(P<0.05)。结论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发病6 h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治疗是可行的,对于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应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不同优先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预后。
朱荣彦柳晓锋李丽侯永革刘翠平齐秀彦谢少云
关键词:房颤脑梗死血管再通机械取栓动脉溶栓
不同血管再通方法治疗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再通方法对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30例、机械取栓组24例及联合治疗组26例。根据TOAST分型标准将各组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型(A型)、心源性栓塞型(B型)和其他病因型(C型)。评估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和出血转化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3 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评估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治疗后,与静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NIHSS评分更低(P<0.05),BI评分、m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更高(P<0.05),出血转化比例也更高(P<0.05)。机械取栓组中,治疗后,与A型、C型比较,B型NIHSS评分更低(P<0.05),BI评分、m 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更高(P<0.05)。房颤相关性栓塞患者中,治疗后,与静脉溶栓组比较,机械取栓组和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均更低(P<0.05),BI评分、m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均更高(P<0.05);联合治疗组出血转化比例高于机械取栓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静脉溶栓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型疗效最佳。而在房颤相关性脑栓塞患者中,机械取栓可能为最佳选择。联合应用疗效好于单独治疗,但出血转化比例明显升高。
柳晓锋李丽侯永革齐秀彦谢少云刘翠平朱荣彦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机械取栓
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7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支架植入组57例和药物治疗组60例,分别行脑动脉支架植入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3、6、9个月及1年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结果支架植入组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但4例基底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等并发症,给予积极内科治疗后痊愈。支架植入组术后随访57例有5例(8.8%)发生与原狭窄动脉供血区相关的轻微卒中,药物治疗组患者随访60例再发卒中17例(28.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治疗安全、有效,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能显著改善短期内的临床预后。
侯永革刘辉杨建芳刘翠平薛银萍杨茜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药物治疗
体位管理对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体位管理对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发病>6 h、<24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5分≤NIHSS评分≤20分,随机分为体位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2周后,将卒中相关性肺炎、坐位平衡功能、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评价体位管理对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1)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6.71±8.2)岁,发病时间(10.66±4.5)h,NIHSS评分(9.06±4.7)分。体位管理组患者平均年龄(64.90±8.1)岁,发病时间(11.29±4.2)h,NIHSS评分(10.11±4.1)分。2组年龄、发病时间、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2周内,对照组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12例,占同组34.3%,体位管理组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10例,占同组28.4%;2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治疗2周,对照组坐位平衡功能的再建立平均为(7.97±3.40)d,体位管理组坐位平衡功能再建立平均(6.06±2.99)d。体位管理组坐位平衡功能再建立明显早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患者mRS评分(2.80±1.43)分,体位管理组患者mRS评分(2.11±1.30)分。2组患者比较,体位管理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患病早期体位管理,能有利于卒中患者早期坐位平衡功能的再建立,有效改善患者早期临床结局。
朱荣彦李丽柳晓锋刘翠平侯永革
关键词:体位管理急性脑梗死卒中相关性肺炎
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发病6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1例,分为房颤组(n=17)和非房颤组(n=34)。房颤组:有房颤证据并骤然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例,经家属充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其中机械取栓15例,动脉溶栓2例;非房颤组:非房颤相关脑梗死患者34例给予0.9 mg/kg的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则激活物(rt-PA)标准剂量治疗。完成术后24 h、72 h颅脑CT检查,了解术后颅内出血情况;采用术后72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4分及90 d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作为良好结局指标,评价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策略的风险及疗效。结果房颤组72 h颅内出血3例,其中症状性出血2例,为11.8%,造影剂外渗3例,同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相比颅内出血有所增加(P<0.05);90 d mRS评分≤2分、获得良好结局者11例,占64.7%,明显高于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获得良好结局的比率(P<0.05)。结论在条件成熟的高级卒中中心,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朱荣彦柳晓锋李丽侯永革刘翠平齐秀彦谢少云
关键词:房颤脑梗死血管再通机械取栓动脉溶栓卒中中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