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秀云

作品数:52 被引量:30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病理
  • 22篇肿瘤
  • 19篇临床病理
  • 18篇免疫
  • 14篇细胞
  • 13篇组织化学
  • 13篇免疫组织
  • 13篇免疫组织化学
  • 12篇病理学
  • 9篇腺癌
  • 9篇淋巴
  • 8篇蛋白
  • 8篇淋巴瘤
  • 7篇乳腺
  • 6篇临床病理分析
  • 6篇病理分析
  • 5篇预后
  • 5篇乳腺癌
  • 5篇腺肿瘤
  • 5篇免疫组化

机构

  • 52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荆门市第一人...

作者

  • 52篇刘秀云
  • 19篇吕宁
  • 13篇谢永强
  • 12篇应建明
  • 11篇孙耘田
  • 11篇郑闪
  • 11篇郭蕾
  • 11篇邹霜梅
  • 10篇温芃
  • 9篇薛丽燕
  • 7篇林冬梅
  • 7篇何祖根
  • 7篇冯晓莉
  • 6篇石素胜
  • 5篇杨红鹰
  • 5篇沈贵华
  • 5篇张宏图
  • 5篇刘复生
  • 5篇袁燕玲
  • 4篇刘尚梅

传媒

  • 8篇诊断病理学杂...
  • 8篇中华病理学杂...
  • 7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肿瘤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变.畸变....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1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鲁海珍薛学敏邱田王冰凝刘秀云应建明吕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临床随访信息评价治疗与预后.结果11例中10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24.7岁(8~50岁).肿瘤囊实性,镜下1例可见侵犯包膜及神经,1例侵及十二指肠,5例侵及周围胰腺组织.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形态较单一,呈实性巢片状和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11例SPTP中11例vimentin、ACT(+),10例CD10(+)、NSE(+),9例Syn(+)、AAT(+),8例AE1/AE3、CD56(+),8例S-100、EMA(+),4例ChrA(+),6例PR(+),ER均为(-).结论SPTP为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少见肿瘤.组织学具有特征性的实性、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对其组织源性具有提示意义,并可辅助诊断.
任立群吕宁林冬梅郑闪刘秀云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膀胱浆细胞样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总结并探讨膀胱浆细胞样移行细胞癌的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常规HE和免疫组化方法(SP法),光镜观察2例膀胱浆细胞样移行细胞癌,通过临床随访和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膀胱浆细胞样移行细胞癌极其罕见,其特点除黏膜有原位癌外,肿瘤多侵犯固有膜和/或肌层。细胞形态与浆细胞或淋巴细胞相似,组织形态接近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肿瘤细胞除高表达AE1/AE3外,CEA和CK18也呈强(+)。临床预后较差。结论膀胱浆细胞样移行细胞癌非常少见,有其特有的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学特点,诊断膀胱肿瘤时应考虑到该肿瘤的可能性。
冯晓莉张宏图孙耘田刘秀云
关键词:膀胱肿物
使用ULTR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的体会
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是标准化,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真正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操作方便且染色效果可靠。在众多品牌的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中,ULTR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在机器特点及染色效果方面体现了独特的优越性,在日常的免疫...
刘秀云张海峰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病理诊断
文献传递
晚期肾癌索拉非尼治疗后形态学改变二例报告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晚期肾癌患者索拉非尼治疗后形态学及肾癌相关蛋白表达改变的特点。方法晚期肾癌索拉非尼治疗后的组织2例,行HE染色病理学检查,应用国内常用组织学分级系统评价治疗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肿瘤组织与复发或转移灶索拉非尼治疗后的免疫表型改变。结果2例患者标本病理类型与治疗前无改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疗反应,表现为肿瘤细胞轻度退行性改变,肿瘤组织可见明显坏死及间质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索拉非尼治疗前后肾癌相关抗原Vimentin、AE1/AE3、CK7、CK8、CK18及CD10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索拉非尼治疗后。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2(VEGFR2)、p53及Ki-67蛋白表达增强,而Bcl-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索拉非尼治疗后可引起转移癌或复发肿瘤与原发肿瘤之间的形态学差异,以瘤细胞退行性改变及间质纤维化为主要表现,但转移性肾癌病理组织学类型无改变。VEGF、VEGFR2等表达的变化可能与索拉非尼疗效相关。
郑闪马建辉吕宁袁燕玲刘秀云
关键词:靶向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索拉非尼
肺癌中p53和p63蛋白表达的高通量组织微阵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p5 3和 p6 3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并比较两者之间的表达关系。 方法 组织微阵 (tissuemicroarray ,TMA)技术和免疫组化S P方法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结果 p5 3蛋白IHC染色中 ,TMA有价值的肿瘤标本为 2 34(72 .9% ) ,总的表达率 (+、++、+++)率为 4 8.3% (113/ 2 34)。随着肺鳞状细胞癌 (squamouscellcarcinoma,SCC)和腺癌(adenocarcinoma ,Ad)分级升高 ,p5 3蛋白表达增强 ,与肺SCC及Ad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生存期呈明显负相关性 (P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等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p5 3蛋白表达在肺癌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p6 3蛋白IHC染色中 ,TMA有价值的肿瘤标本为 2 6 4 (82 .2 % ) ,总的表达率(+、++、+++)为 6 7.8% (179/ 2 6 4 )。p6 3蛋白在小细胞肺癌 (smallcelllungcarcinoma,SCLC)表达最低 16 .0 % (4 / 2 5 ) ,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rcinoma ,NSCLC)与SCLC之间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p6 3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生存期等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p6 3蛋白表达在肺癌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1.p5 3?
冯晓莉李凌孙耘田张建军应建明肖汀高纪东刘秀云高燕宁程书钧
关键词:肺癌P53P63蛋白表达
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84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n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确诊PTCL-NOS 84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中53例获随访,平均随访24.7个月。病变位于淋巴结69例,结外15例;61例依据Ann Arbor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其中Ⅰ期3例,Ⅱ期27例,Ⅲ期15例,Ⅳ期16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表达T细胞抗体CD3 88.0%,CD4 60.2%,CD5 59.3%,CD2 25.6%,CD7 55.4%,CD8 55.4%;细胞毒相关抗体TIA-1 60.5%,粒酶B 18.1%,穿孔素7.2%;候选相关基因Bcl-10 89.2%,nm23 85.4%,TOPⅡA 73.2%。结论PTCL-NOS主要发生在淋巴结,T细胞抗体CD3、CD4、CD5、CD7、CD8表达依次递减,CD2表达较低;细胞毒相关抗体TIA-1表达较高,PTCL-NOS可能与细胞毒分子有相关性;候选相关基因Bcl-10、nm23和TOPⅡA可能有潜在靶向治疗意义。
冯晓莉杨琳应建明刘秀云孙耘田吕宁
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探讨肠道不同组织学类型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其中神经内分泌瘤1级(G1级)89例,神经内分泌瘤2级(G2级)13例,神经内分泌癌(G3级)10例(包括小细胞癌3例,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7例),混合型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2例。以SP法对所有标本进行相关免疫组化标志物染色。结果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男女发病比例为1.33:1,肿瘤多位于直肠,以息肉样隆起型肿物为主。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gA、Syn、CD56、NSE、CD57、S100、PGP9.5、AE1/AE3、CK8、CDX2和CEA的阳性率分别为43.O%、97.4%、75.4%、95.6%、72.8%、36.0%、84.2%、91.2%、98.2%、32.5%和31.6%。Syn和cgg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9.1%,Syn、CgA与CD56、CD57以及PGP9.5任一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100%。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92.9%。G1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8.9%;G2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6.9%;7例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12和78个月死亡,2例失访,3例分别随访4、8和10个月,至今无瘤生存;3例小细胞癌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8和24个月死亡,1例失访;2例MANEC术后分别随访84和60个月,至今无瘤生存。不同组织学类型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性别比例、原发部位、大体类型、肿瘤大小、合并肿瘤类型、pT分期、血管神经侵犯情况、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转移与肿瘤大小(Z=-6.334,P〈0.001)、组织学类型(r=31.175,P〈0.001)和浸润深度(x2=63.567,P〈0.001)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影响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转移的重
高巍刘尚梅鲁海珍梁晶袁燕玲刘秀云
关键词:肠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预后
鼻腔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一例
2008年
患者男,25岁。2006年11月因出现右侧鼻腔出血,偶有鼻塞,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筛窦炎、鼻中隔偏曲。2007年2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和筛窦开放术。术后1个月鼻出血加重,于2007年3月19日行内窥镜下肿物摘除术,病理诊断为内胚窦瘤。术后患者仍有间断出血,遂来我院就诊。CT检查显示,右侧鼻腔不规则软组织肿物,约3.4cm×2.6cm,密度欠均匀,病变侵及右侧上颌窦和筛窦。考虑为肿瘤复发,遂行手术切除。切除标本(鼻中隔、左侧鼻腔及筛窦组织和右侧鼻腔及筛窦组织)临床送检。
杨红鹰李兰邹霜梅刘复生刘秀云温芃
关键词: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鼻肿瘤
多部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人体多部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状况,为建立合理的临床诊治规范提供部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多部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56例的术前影像和病理诊断符合率及治疗方式和预后相关分析。结果 156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最多见的两个部位依次为肾脏(77%,120/156)和肝脏(14%,22/156)。81例(52%,81/156)肾脏及肝脏AML病例术前影像学和临床诊断为恶性或难以判定良恶性,其中74例按照恶性肿瘤根治原则采取根治性肾切除、肝脏介入治疗或肝叶切除。124例具有随诊结果,其中仅1例(0.8%,1/124)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1年出现肝脏转移,其余病例平均随诊48月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累及肾脏和肝脏,绝大多数病例临床上显示为良性,未见复发或转移。因此,为避免良性肿瘤的过度治疗,术前穿刺和(或)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很有必要。
杨琳吕宁张海峰管考鹏刘秀云冯晓莉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分析肝肿瘤肾肿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