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淑芬

作品数:49 被引量:174H指数:7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师范学院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理学
  • 11篇化学工程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离子
  • 7篇教学
  • 5篇有机化学
  • 5篇教育
  • 5篇化学实验
  • 4篇有机化学实验
  • 4篇实验教学
  • 4篇树脂
  • 4篇绿色化学
  • 4篇冠醚
  • 4篇催化
  • 3篇性能研究
  • 3篇乙酸
  • 3篇有机合成反应
  • 3篇有机化学实验...
  • 3篇溶胀
  • 3篇金属
  • 3篇金属离子
  • 3篇化学实验教学
  • 3篇光谱

机构

  • 38篇烟台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39篇刘淑芬
  • 20篇刘春萍
  • 17篇孙琳
  • 10篇吕菊波
  • 7篇胡玉才
  • 4篇蒙延峰
  • 4篇郭振良
  • 4篇曲荣君
  • 3篇张江
  • 3篇唐清华
  • 3篇林洁
  • 3篇郭相坤
  • 3篇王春华
  • 2篇马辉
  • 2篇阮文举
  • 2篇孙树萍
  • 2篇耿长江
  • 2篇房新强
  • 2篇李桂华
  • 1篇俞贵艳

传媒

  • 11篇烟台师范学院...
  • 7篇高师理科学刊
  • 3篇应用化学
  • 2篇化学教学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学与粘合
  • 1篇化学工程师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化学教育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有机化学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山东商业职业...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第九届全国化...
  • 1篇第九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 11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获奖项目介绍被引量:2
2005年
世界上第一个设立的"绿色化学奖"--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Presidential Green Chemistry Challenge Awards,简称PGCCA),自从1995年由总统克林顿设立、1996年首次颁发以来,以其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而不断受到世人的瞩目.PGCCA共设立了变更合成路线奖、改进溶剂和反应条件奖、设计更安全化学品奖、小企业奖以及学术奖5个奖项,这些奖项为个人、团体和组织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通过竞争总统奖来获取与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相关的基础性研究的支持.PGCCA自1996年以来每年奖励一次,吴玉龙[2]和汪朝阳[3]分别对1996-2002和2003年的获奖情况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胡玉才刘淑芬刘春萍
关键词: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获奖项目克林顿
绿色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5年
对绿色化学在新型催化剂和反应介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新型催化剂主要包括固体酸催化剂、固体碱催化剂、金属催化剂等。这些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催化剂和反应体系易于分离。新型反应介质主要包括超临界流体和离子液体,它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有毒有害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同时可以提高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并且易于回收利用。高效催化剂和绿色反应介质的研究开发是未来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胡玉才宋俊芬姜丽吕菊波郭相坤刘春萍刘淑芬
关键词:新型催化剂反应介质高效催化剂绿色化学固体碱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
乳液型PVC薄膜复合胶粘剂的研制被引量:5
2002年
合成了一种丙烯酸酯乳液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通过加入改性增粘树脂以提高乳液对PVC薄膜的初始粘接强度。该胶可应用于木材、家具、音箱等行业中PVC薄膜的粘接。
郭振良蒙延峰刘淑芬郭相坤
关键词:复合胶粘剂丙烯酸酯乳液聚氯乙烯薄膜
二甘醇二苯磺酸酯与二甘醇二苯醚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4
2001年
从二甘醇开始 ,经二甘醇二苯磺酸酯合成了二甘醇二苯醚 .在中间体二甘醇二苯磺酸酯的合成中 ,用苯磺酰氯代替传统的对甲基苯磺酰氯作磺酰化试剂 ,用氯仿作稀释剂以控制催化剂吡啶的恰当使用量 ,确定了反应的最佳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二甘醇二苯磺酸酯的收率达 84.5 % ,与二甘醇二对甲基苯磺酸酯的合成相比 ,产率提高了 1 0 %以上 ,成本降低了 8%— 1 0 % .在二甘醇二苯醚的合成中 ,增设分水装置以提高酚钠和醚的生成率 ,用正戊醇代替传统的正丁醇作溶剂 ,二甘醇二苯醚的收率达到 87.6 % ,比通过 Williamson反应的合成产率略高 ,反应时间缩短 6 h.用显微照相、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技术对两种产物的性质。
刘淑芬阮文举蒙延峰孙林
新型聚合物双氮杂假冠醚PACE的合成研究与吸附特性
2003年
以 2 苯氧基乙醇为起始剂 ,用先聚合后功能基化和钠离子模板的方法 ,合成了一种新型酚醛型聚合物双氮杂假冠醚PACE .应用FTIR光谱跟踪监控的方法研究了一系列合成反应 .获得了以苯氧乙醇为单体的酚醛交联反应的最佳实验配方和在该酚醛母体聚合物上进行的一系列取代反应的较佳实验条件 ,同时给出了一系列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资料 .测试了PACE对常见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PACE对K+ ,Na+ ,Hg2 + ,Cd2 + ,Fe3 + ,Pb2 + 和Cu2 + 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其吸附容量分别达 1 43,0 98,1 84,0 6 8,0 79,0 6 1和 0 5 7mmol g r.通过FTIR光谱对吸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在聚合物PACE的金属离子配合物中 ,不仅CH2 OCH2 ,PhOCH2 和CH2 NCH2 参与了配位 ,同时CH2 OH亦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配位 .PACE对Hg2 + 的吸附过程中伴随着缓慢的氧化还原现象 ,在此过程中 ,PACE中的CH2 OH被氧化成为COOH ,而Hg2 + 被还原为Hg22 + .
刘淑芬郑科孙树萍林影
关键词:PACE红外光谱金属离子
以2-苯氧乙基为氮支链的[18]和[15]环系氮支套索冠醚的合成及其络合性能被引量:1
2005年
以 2-苯氧乙醇为起始剂, 合成了两种新型氮支套索冠醚: N-(2-苯氧乙基)单氮杂-18-冠-6 (18CE)与 N-(2-苯氧乙基)单氮杂-15-冠-5 (15CE).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光谱表征了新冠醚及其中间体的结构. 用电导滴定法研究了两冠醚与 Na+, K+, Ag+, NH4+, Ni2+, Cu2+, Pb2+和 Co2+在 25 ℃的配位作用, 计算了 1∶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 N-(2-苯氧乙基)引入氮杂冠醚环和参与配位, 18CE 和 15CE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比单氮杂-18-冠-6,N-(2-羟基乙基)单氮杂-18-冠-6, N-(2-甲氧基乙基)单氮杂-18-冠-6 和单氮杂-15-冠-5, N-(2-甲氧乙基)单氮杂-15-冠-5, N-(2-甲氧乙基)单氮杂-15-冠-5 的对应配合物明显提高.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紫外光谱皆提供了支链的苯氧基参与配位的信息.
刘淑芬刘春萍徐强孙琳王志元俞贵艳
关键词:冠醚络合性能核磁共振氢谱乙基AG^+
以假穴醚环为功能基的聚合物的合成与对Fe^(3+)的吸附
2006年
以2-苯氧乙醇为起始剂,用先缩聚、后关功能环的方法,合成了以酚醛交联链和氮原子为桥头的新型聚合物假穴醚;测试了聚合物穴醚对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对Fe3+具较好的选择吸附功能,其吸附容量为1.22 mmol/g(Fe3+的起始浓度为0.053 mmol/L,25℃);在研究范围内,吸附量随Fe3+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吸附时间的加长而增加,吸附进行3 h后趋于吸附平衡状态。吸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再生和重复利用性能,重复使用4次后,对Fe3+的吸附容量仍可达到1.16 mmol/g以上。
刘淑芬胡玉才马松梅李桂华房新强郑科
硫酸盐镀锌光亮剂高温载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以正交实验法对硫酸盐镀锌光亮剂高温载体GZL-02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其表面化学性能和电镀性能进行了测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聚醚∶顺酐=1∶1.05(摩尔比),酯化温度75℃,时间2h.最终产物得率超过97%.
郭振良刘淑芬蒙延峰王国健
关键词:合成工艺表面化学性能
新型氮支套索冠醚的合成及络合阳离子的电导特征
2005年
以苯氧乙醇为起始剂合成了两种新型氮支套索冠醚:N-苯氧乙基单氮杂-18-冠-6(18CE)与N-苯氧乙基单氮杂-15-冠-5(15CE).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新冠醚及其中间体的结构.测试了18CE与15CE络合阳离子对溶液电导率的影响.
刘淑芬孙琳唐清华张江
关键词:氮支套索冠醚电导率
微波辐射对有机合成反应的促进作用被引量:32
2005年
微波辐射作为一种非传统能量来源作用于有机化学反应中已成为一项非常有用并受欢迎的技术。微波辐射有很高的加热效率,因此,在某些反应中可显著增加反应速率,大大缩短反应时间。近年来在有机合成领域中,已有许多应用微波电介质加热效果的例子报道。同时,非热效应改变反应的动力学性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对有机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本工作综述了微波对有机合成反应的促进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微波的作用机理。
胡玉才林洁李敏吕菊波刘淑芬
关键词:微波化学有机合成反应微波催化微波辐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