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昕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清远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血清
  • 2篇肺癌
  • 1篇多西他赛
  • 1篇胸苷
  • 1篇胸苷激酶
  • 1篇血清胸苷激酶
  • 1篇血清胸苷激酶...
  • 1篇咽肿瘤
  • 1篇置管
  • 1篇置管后
  • 1篇治疗肺癌
  • 1篇治疗剂
  • 1篇治疗前
  • 1篇肿瘤标志
  • 1篇肿瘤标志物
  • 1篇肿瘤患者
  • 1篇胃癌
  • 1篇疗法
  • 1篇临床意义分析

机构

  • 4篇清远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5篇刘昕
  • 4篇冯正富
  • 2篇赖志伟
  • 2篇周学付
  • 1篇朱玉爱
  • 1篇刘灼梅
  • 1篇宋慧胜
  • 1篇汤锐明

传媒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当代护士(中...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剂量分割放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肺癌骨转移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分割放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探讨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对72例明确诊断为肺癌骨转移癌患者进行随机性分组:A组(治疗组:大剂量分割联合多西他赛组,n=36):放疗3.0Gy/次,每周5次,总剂量30Gy。并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每次60mg,每周1次,连用2周。B组(对照组:常规剂量分割组,n=36):单纯放射治疗,2.0Gy/次,每周5次,总剂量40Gy;所有病例放疗均采用6MVX射线常规外照射。结果全组病例总有效率为93.1%(67/72),无效6.9%(5/72)。A、B组的总有效率各为97.2%(35/36)、88.9%(32/36)。放疗结束后,两组间止痛效果(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B组起效时间较A组快。结论放射治疗对于骨转移癌的一种有效的对症治疗手段,止痛疗效确切。大剂量分割照射更能快速达到止痛效果。
冯正富刘昕刘灼梅宋慧胜汤锐明
关键词:放射治疗剂量骨肿瘤
血清TK1在胃癌、肺癌、结肠癌及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在胃癌、肺癌、结肠癌、健康人群中的变化情况,以判断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检测某院68例胃癌、162例肺癌、65例结肠癌、28例良性肿瘤、109例红斑狼疮、15癌前病变及600例健康人群的TK1水平,分别比较上述几组的水平差异,并观察临床分型、病理类型、转移等因素对其水平影响。结果:胃癌、肺癌、结肠癌患者TK1值分别为(3.53±1.31)pmol/L、(2.11±0.84)pmol/L、(2.49±1.23)pmol/L与健康人群(0.80±0.20)pmol/L比较显著较高(P<0.05);随分期增高TK1水平也呈递增趋势,且大细胞癌水平高于腺癌及鳞癌,发生转移的TK1水平较高,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K1在胃癌、肺癌、结肠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需引起临床重视。
刘昕冯正富赖志伟江艳琴徐淼玲周学付
关键词:胃癌肺癌结肠癌
阿司匹林对PICC置管后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及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估阿司匹林对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后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10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按有否使用阿司匹林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PICC置管后,除给予常规PICC导管护理外,采用阿司匹林预防PICC置管后静脉炎形成;对照组:52例,PICC置管后,仅给予常规PICC导管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置管前后分别为:(0.86±0.09)mg/L、(0.89±0.10)mg/L(P>0.05)和(1.01±0.10)mg/L、(3.28±0.31)mg/L,(P<0.01);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2%和26.9%(P<0.01),对照组有2例(3.8%)发生血栓。结论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和静脉炎的发生率。
刘昕冯正富朱玉爱江素微
关键词:阿司匹林PICCD-二聚体静脉炎
86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护理
2005年
刘昕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护理
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K1表达的差异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胸苷激酶1(TK1)表达的差异及其对肿瘤性疾病早期预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胸苷激酶1检测试剂盒(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对院内进行治疗的120例肿瘤患者血清TK1进行检测,对比治疗前后血清TK1的变化情况及与生物学行为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血清TK1浓度为(1.65±0.31)p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浓度(2.51±0.73)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血清TK1的浓度呈现正性相关性(P<0.05),TK1在大肠癌、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胃癌及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尤其是恶性淋巴瘤中,与各阳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和转移组血清TK1的平均浓度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8±0.64)pmol/L、44.93%,显著高于未复发和转移组(1.03±0.31)pmol/L、3.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和肺癌不同分期之间TK1阳性表达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可将TK1水平的程度作为患者机体内肿瘤细胞增殖及是否存在复发可能性的指标,同时此项指标还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项之一,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预警性。
刘昕冯正富赖志伟江艳琴徐淼玲周学付
关键词:肿瘤血清胸苷激酶1肿瘤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