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华
- 作品数:86 被引量:32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生物学更多>>
- 《溪山琴况》的音乐美学思想被引量:3
- 2016年
- 明末琴家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的音乐美学思想十分丰富、深厚,其中最为重要又能够显示作者特色的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以"和"为琴乐演奏的总体原则,是为"中和论";二是以"清"为琴乐音响的基本质素,是为"清音论";三是以"远"为音乐内容(意)的基本要求,是为"意远论";四是以"候"为乐感表达的分寸把握,是为"气候论";五是以"圆、坚、溜、健"为中心的技法运用及其声音形态,是为"圆活论"。
- 刘承华
- 关键词:《溪山琴况》琴论音乐美学
-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研究(上)——我的理解、思考与论述路径被引量:5
- 2021年
-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包括一切对传统音乐的美学及其历史的研究,狭义则特指对当代传统音乐现象的美学研究和理论建构。本文所论之“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属于狭义范畴,笔者目前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历史上的音乐美学中挖掘理论资源,这主要集中在所著《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论》一书中;二是对传统音乐形态进行美学分析,文中选择“音色的审美取向”“抛物线音形”“声音的张力”和“语气与乐感”为例加以说明;三是对传统音乐所特有的现象如音乐观念、功能、形式、地域风格等进行文化学解读,使理解的维度伸向现象的背后。
- 刘承华
-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理论资源音乐形态文化阐释
- 礼乐“修身”与艺术“审美”——先秦儒家对音乐的功能定位
- 2022年
- “修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哲学中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其美学思想正是建立在“修身”的基础之上。修身需要礼、乐,两者的关系不是主-从式或内容-形式、目的-手段式,而是并列且对立互补式,在此关系上,乐有着自身的独立性。修身中音乐的功能虽然多样且互相重叠,但不同功能间有体、用之别。其中审美功能是体,是固有的;其它如政治、宗教、道德等非审美功能都是用,是因时因需而变的。一切非审美功能都是以审美功能为基础和载体,并通过审美功能产生功用。因此,在儒家“修身”的架构中,本来就包含着审美,审美是修身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用以修身的音乐形态会发生变化,但修身中包含审美,审美具有修身功能,这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 刘承华
- 关键词:修身礼乐审美
- 茅原音乐美学中的“信息”概念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音乐存在方式”大讨论中,茅原教授以其“信息说”在学术界独树一帜。他的“信息说”最初是运用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上面,妥帖地解决了茵加尔登“意向方式”所未能完满解决的音乐作品客观性等问题。继而又将其运用到音乐表现的内容层面,区分音乐表现中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感情的信息”,指出音乐家在创作中不能直接表现思想情感,但可以表现思想情感的信息,使这个问题得到更为清晰明朗的表述。而当运用“信息”概念妥帖解决音乐如何表现思想感情内容时,也就意味着可以有效化解自律论与他律论的对立。
- 刘承华
- 关键词:音乐存在方式自律论他律论
- 南宋浙派对后世琴派的影响及其脉络被引量:13
- 2004年
- 对宋以后古琴流派的传承系统进行梳理。中国古琴流派的自觉传承是从宋代浙派开始,它奠基于南宋郭沔,经刘志方传给徐天民,形成"徐门"传统,再由徐门后裔徐梦吉、弟子张助等传入吴地,形成吴派,然后在明末常熟衍生出虞山派,又在清康熙年间的扬州衍生出广陵派。近代浦城、诸城、泛川、金陵、九嶷、岭南诸派基本上都是此脉的余絮。
- 刘承华
- 关键词:古琴传统音乐
- 孔子“郑声淫”内涵新考再证被引量:2
- 2018年
- "郑声淫"是孔子音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对它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孔子音乐思想的理解。文章认为,孔子所说"郑声"非"郑风",仅指郑卫之地的音乐音响形态,故不涉及生活内容;其"淫"也非生活形态的"淫乱"、"淫荡",而是指音乐形式起伏较大,变化较多,不重节制,不主含蓄。因此,"郑声淫"所反映的只是孔子本人重视含蓄的音乐趣味,是从"修身"出发所形成的价值取向,是其"中和之美"思想的一种特别表达。
- 刘承华
- 关键词:孔子儒家音乐思想中国音乐美学中国传统音乐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殊性的立体对位思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明显的不同,也在自身内部各种类型和地域的遗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突出的特殊性。在此特殊性基础上,可以运用立体定位思维进行其保护工作。首先是从价值、濒危...
- 刘承华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
- 对音乐内在张力的精心营构——马友德教授二胡教学与演奏理论浅识被引量:6
- 2009年
- 马友德教授被誉为"冠军的教练",其门下弟子被誉为民乐界"马家军"。这样的成就背后蕴藏着民族器乐演奏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经验和音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的逻辑原点。本文试从马氏技法训练观念、感觉训练途径及其对二胡演奏方法之"讲"、"论"与二胡演奏原理之"讲"、"论"的设层关照等方面,探索马氏于教学实践和理论追求中营构音乐内在张力的成功途径。
- 刘承华
- 关键词:民族器乐演奏理论
- 文人琴与艺人琴划分中的几个问题——兼答姚锡安、荣鸿曾先生
- 2024年
- 回顾“文人琴”与“艺人琴”提出的过程,就学界对此种划分存在的误解和提出的质疑,归纳成几个问题,如:“文人琴”与“艺人琴”的划分是否可行;“职业”在说明这两个传统时意义如何;琴乐的娱人和娱己功能,意义有多大;“文人琴”与“艺人琴”有无相通之处,又如何相通;古琴要不要发展,又是什么意义上的发展;琴乐的“表现性”究竞何属;等等,并逐一加以解答。
- 刘承华
- 古琴神秘性探源被引量:8
- 2003年
- 古琴是中国乐器中最富神秘性的乐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种神秘性作了溯源性的分析,指出其为原始巫术在琴学中的遗留:(1)古代琴师神奇的音乐效果,源自远古时巫师们试图“操纵”外部事物的强烈欲望和能力;(2)古琴的以“禁”为基本内容的修身功能,源自巫术中由占卜而来的谨慎的行事态度;(3)古琴浓厚的象征意蕴,则是为使琴的这两种神秘功能具有可信性所提供的一种解释。
- 刘承华
- 关键词:古琴神秘性巫术象征意蕴音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