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成城

作品数:48 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电子电信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7篇波束
  • 26篇波束形成
  • 21篇宽带
  • 13篇波束形成算法
  • 12篇宽带波束
  • 12篇宽带波束形成
  • 11篇恒定束宽
  • 10篇自适应
  • 9篇信号
  • 6篇延迟线
  • 6篇稳健性
  • 6篇滤波器
  • 5篇自适应波束
  • 5篇自适应波束形...
  • 5篇宽带恒定束宽
  • 5篇SDL
  • 4篇遗传算法
  • 4篇阵列
  • 4篇最小二乘
  • 4篇盲波束形成

机构

  • 33篇解放军信息工...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北京大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通信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48篇刘成城
  • 36篇赵拥军
  • 7篇陈辉
  • 6篇陈晖
  • 6篇李冬海
  • 6篇汪婉秋
  • 6篇杨静
  • 6篇丁永超
  • 4篇吕肖庆
  • 4篇刘亚奇
  • 4篇蒋兴波
  • 4篇刘亚奇
  • 3篇陈沛
  • 3篇胡德秀
  • 3篇杨静
  • 1篇黄洁
  • 1篇李海文
  • 1篇李沫楠
  • 1篇白航
  • 1篇陈世文

传媒

  • 8篇信息工程大学...
  • 6篇信号处理
  • 4篇数据采集与处...
  • 4篇现代雷达
  • 3篇电子与信息学...
  • 3篇雷达学报(中...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西安电子科技...
  • 2篇电子信息对抗...
  • 1篇物理学报
  • 1篇计算机研究与...
  • 1篇电子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软件学报
  • 1篇计算机辅助设...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通信技术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二阶锥规划的共形阵列宽带方向图综合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目前共形阵列方向图综合算法中全局优化算法计算复杂度高,已有凸优化算法不能处理宽带信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锥规划的共形阵列宽带恒定束宽方向图综合方法。该算法首先推导并建立了更为简单的共形阵列宽带信号模型;然后在频域上构造空间响应变化约束,并在空域上构造方向图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最后利用二阶锥规划求得最优权矢量,实现宽带信号方向图综合。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得期望信号并抑制干扰信号,在计算复杂度上低于全局优化算法,且阵列响应具有良好的频率一致性。
贾深惠赵拥军陈沛刘亚奇刘成城
关键词:共形阵列方向图综合二阶锥规划宽带信号
生命探测中基于匹配追踪的参数估计算法
2018年
生命体征探测在搜索定位生存人员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基于已有的调频连续波雷达实装,研究了生命探测中对目标微多普勒参数的提取过程,提出了基于匹配追踪的参数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建立了雷达差频信号的多分量周期调制信号模型,然后定义了广义线性空间并将非线性参数估计转化为线性估计,最后在稀疏的前提下采用匹配追踪算法实现参数的精确估计。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与较好的抗噪性能。
郎韶华杨静黄洁刘成城
关键词:调频连续波雷达参数估计
求解矩形条带装箱问题的动态匹配启发式算法被引量:5
2009年
矩形条带装箱问题(RSPP)是指将一组矩形装入在一个宽度固定高度不限的矩形容器中,以期获得最小装箱高度.RSPP理论上属于NP难问题,在新闻组版、布料下料以及金属切割等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解决该问题,采用了一种混合算法,即将一种新的启发式算法——动态匹配算法——与遗传算法结合起来.混合算法中,动态匹配算法能根据4类启发式规则动态选择与装填区域相匹配的下一个待装矩形,同时将装箱后所需容器高度用遗传算法的进化策略进行优化.对2组标准测试问题的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文献中的已有算法,提出的算法更加有效.
蒋兴波吕肖庆刘成城李沫楠
关键词:NP难问题混合算法遗传算法
基于相位约束的低复杂度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2016年
针对传统空时结构宽带波束形成器结构复杂、计算量大和稳健性差的问题,提出低复杂度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首先给出频率变化时阵列响应相位,分析频率变化与角度变化对阵列响应相位的影响。通过对期望信号不同频点施加阵列响应幅度和相位约束,补偿不同频率间的阵列响应相位差来实现无需延迟线或FIR/IIR滤波器结构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然后分析频率和角度同时变化对阵列响应相位的影响,在期望信号来向附近引入辅助方位角,进一步提高期望信号来向趋于零度和相对带宽较小时算法的稳健性。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算法结构简单,计算复杂度较低且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丁永超刘成城赵拥军陈辉
关键词:宽带波束形成稳健性
基于最差性能最优的稳健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存在指向误差时传统宽带波束形成器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差性能最优的稳健宽带恒定束宽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空间响应变化约束,实现宽带恒定束宽;然后在约束边界上推导最差性能最优方法的等式约束表达式,并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最优权矢量;最后给出了拉格朗日乘子的取值范围.仿真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在实现恒定束宽的同时具有较高的阵列输出性能和较好的稳健性;另外,该算法的参数选取方法较为简单,避免了传统最差性能最优方法中的广义特征值分解、牛顿迭代及二阶锥规划求解等,计算量较低.
刘成城赵拥军刘亚奇杨静
关键词:自适应波束形成宽带恒定束宽
基于模约束的稳健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存在指向误差时传统宽带波束形成器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一种稳健的宽带自适应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算法。首先,结合空间响应变化约束,将信号带宽内不同频点的阵列响应约束简化为对某一参考频点的约束,利用对参考频点导向矢量的约束实现期望方向上的无失真输出;然后,对权矢量模值施加不等式约束,抑制指向误差,提高算法的稳健性;最后,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在约束边界上求得权矢量解析解。仿真结果与分析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克服波束形成器性能对指向误差敏感的问题,且具有良好的恒定束宽特性及较高的阵列输出性能。
陈辉刘成城赵拥军丁永超
关键词:宽带波束形成稳健性恒定束宽
基于最小二乘的子带SDL恒定束宽波束形成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通常需要大量阵元或延迟线所带来的硬件开销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约束最小二乘的子带阵元延迟线(SDL)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子带SDL模型,利用子带滤波器组将阵元接收信号进行分解与重构,然后,推导了子带SDL模型的阵列响应,最后,结合空间响应变化和约束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由于将滤波器组的冲击响应直接作为优化参量,可有效降低分解与重构产生的误差,为了衡量阵列响应的波动程度,文中提出归一化波动程度的概念。仿真结果表明,子带波束形成器不仅具有比全带波束形成器更好的主瓣频率不变性,更窄的主瓣宽度以及更低的旁瓣增益,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硬件开销。
陈晖刘成城李冬海汪婉秋
关键词:子带滤波器组
无需信源数估计的宽带多径信号DOA估计算法被引量:1
2015年
现有的宽带DOA(direction-of-arrival)估计算法大都需要信源数已知,而实际应用中较难准确估计出信源的数目,信源数估计的误差将导致DOA估计的性能下降。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无需信源数估计的宽带多径信号DOA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泰勒级数展开将阵列接收数据近似为窄带数据,然后将宽带多径信号DOA估计问题转化为类似波束形成方法的约束最优化问题,最后通过求解最优权矢量得到最终的DOA估计值,并分析了约束参数的取值范围。仿真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的TCT(two-sided correlation transformation)算法,文章算法无需信源数估计且估计性能下降不大。实测数据验证了文章算法的有效性。
艾健健赵拥军陈世文刘成城
利用随机矩阵理论的MDL信源数估计算法被引量:8
2015年
针对阵元数较大,采样快拍数相对较少时传统信息论准则信源数估计方法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最小描述长度准则(minimum description length criterion,MDL)信源数估计算法。该算法基于传统的MDL准则,将随机矩阵理论中特征值分布的部分特性与观测数据的分布特性相结合,给出一种新的MDL准则,并利用该准则实现信源数的估计。仿真实验与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是一致估计,在采样快拍数相对较少时,无论阵元数大小,均有较高的检测概率,应用范围较广,而且算法的运算量与经典的MDL方法相当。
艾健健刘成城赵拥军
关键词:信源数估计特征值分布
基于次分量分析的DOA跟踪算法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信号源入射角时变的情况,分析了基于幂迭代的子空间跟踪算法,提出一种次分量分析方法的子空间跟踪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基于反Hebbian学习的神经网络,抽取多个次分量,操作相对简单、算法稳定、收敛快,且有自组织特性;然后提出一种实时并行处理方法,在抽样结束时数据处理完成;最后采用牛顿法实现运动目标的DOA跟踪。仿真实验证明其收敛快、跟踪性能好。
刘成城李冬海赵拥军
关键词:牛顿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