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帅

作品数:42 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林分
  • 9篇林分空间
  • 9篇林分空间结构
  • 6篇网络
  • 6篇无线传感
  • 6篇传感
  • 5篇子群
  • 5篇无线传感器
  • 5篇无线传感器网
  • 5篇无线传感器网...
  • 5篇粒子群
  • 5篇感器
  • 5篇VORONO...
  • 5篇传感器
  • 5篇传感器网
  • 5篇传感器网络
  • 4篇多糖
  • 4篇混交
  • 4篇混交度
  • 4篇发酵

机构

  • 42篇中南林业科技...
  • 5篇湖南应用技术...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职业...
  • 1篇沧州市科技情...
  • 1篇湖南警察学院

作者

  • 42篇刘帅
  • 11篇李建军
  • 10篇李建军
  • 8篇吴舒辞
  • 8篇王传立
  • 6篇曹旭鹏
  • 6篇刘高强
  • 5篇邝祝芳
  • 5篇张会儒
  • 5篇潘丹阳
  • 4篇沈学杰
  • 4篇王红
  • 4篇张江
  • 3篇马振燕
  • 2篇张合平
  • 2篇万芳芳
  • 1篇朱朝阳
  • 1篇臧颢
  • 1篇陈伯望
  • 1篇文益君

传媒

  • 6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林业科学
  • 4篇菌物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火力与指挥控...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控制与决策
  • 1篇木材加工机械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轻工科技
  • 1篇森林与环境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环状分布指数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环状分布指数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方法,获取林分空间结构的多个动态目标函数,多个动态目标函数包括混交度、竞争指数、环状分布指数、林层指数、空间密度、开阔比数和大小比数;利用多个动态目标函数构建林分空间结构多目...
李建军刘帅刘鑫卿东升
文献传递
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比较及其适应性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对比研究各类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及其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适应性,为选取最适宜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模拟样地和实际调查样地为数据源,采用MATLAB和R语言工具,对比分析最近邻体法、角尺度、Voronoi变异系数法、Ripley’s L函数和双相关函数5种方法在工作原理、使用方式和评价标准上的异同以及各方法对不同样地条件的适应性。为便于比较,按照是否依赖于空间尺度将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分为固定尺度型和可变尺度型两大类。【结果】研究区阔叶林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规律,以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为常见格局。固定尺度型方法依赖空间邻域,适用于小尺度,在林分经营和林分微结构调控中应用广泛。可变尺度型方法与空间尺度密切相关,能提供更为丰富的空间信息,适合复杂条件下对森林进行长期监测。角尺度和Voronoi变异系数法对空间分布格局的判断较为一致,实际应用中可互相验证或替代,而最近邻体法对空间分布格局则可能产生误判。多数情况下,概率密度函数(双相关函数)比累计分布函数(Ripley’s L函数)更易于解释和分析,双相关函数优于Ripley’s L函数。角尺度与双相关函数和Ripley’s L函数的性能优劣尚存争议,每种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均有其适用前提和条件,性能优劣只是相对而言。固定尺度型和可变尺度型两大类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均受林木样本量、样地大小、林分密度等因素影响,样地越大、样本越多,评价结果越准确,但也会增加样地调查和分析计算的工作量。【结论】各类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有其自身特点及适用前提,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样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整体数据是聚集分布、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的简单描述上,还应将其应用于优化和调�
刘帅李建军李建军朱凯文李丹文益君马振燕
关键词:适应性
森林经营管理多目标规划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森林管理实践及多方面的森林规划需求在森林资源管理和规划研究中十分重要。本研究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HPSO框架,该框架能够通过分布式资源和多样化的约束条件提供经营管理规划元数据。HPSO框架由森林资源元数据模型、管理实际剖面模型和使用规划需求模型3个子部分组成,包括一个利用这些子模型的架构。基于这个框架,设计了一个多角度-信息解译-多信息的整合概念验证平台,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规划做了适当改进。在原有物理属性粒子群的基础上增加结构质量属性粒子群,以粒子群总体的统计特征、统计分布特征等为划分亚粒子群的依据;将森林资源属性维度化、尺度化、动态化;还充分考虑了资源弹性经营、森林服务、森林文化、森林遗产、森林碳平衡等目标;结合生态方面的知识,将生态采伐、碳管理、水安全、木材安全、环境安全等作为未来的规划方向。
刘帅袁梦卿东升赵梅芳李娜
关键词:森林资源稳定性适应性多目标规划
基于MO-GA的洞庭湖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想空间结构模型被引量:5
2013年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想空间结构及其表达一直是国内外森林经营研究热点和难点。本研究以洞庭湖湿地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选择混交度、竞争指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林层指数、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数7个因子作为构建森林生态系统理想空间结构模型的多目标函数,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遗传种群的遗传进化寻优过程,建立森林空间多目标优化模型。结果表明:针对洞庭湖不同天然次生林群落,优化模型均能输出结构稳定、生态功能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想空间结构(集合),为结构化森林经营提供了优化经营的目标结构及量化标准,对恢复洞庭湖次生林生态功能和健康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为智能信息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经营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曹旭鹏李建军刘帅张江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洞庭湖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健康智能化经营关键技术及应用
李建军刘发林邝祝芳梁军生陈宇拓辛动军陈爱斌倪晓军刘帅张玉荣王传立晏志光
该项目针对南方集体林区次生林和人工林普遍存在的林分结构不合理、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低、地力退化严重、森林火险等级高、病虫害自我调控力低等多方面问题,以实现森林健康和统筹协调三大效益为原则,融合森林经理学、林业信息...
关键词:
关键词:害虫防治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木材干燥监测系统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木材干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木材干燥监测系统,初步介绍了系统总体结构、传感器节点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该系统由干燥窑无线监测网络和监控中心两个部分组成,可实时、在线、精确获取干燥窑各类环境参数,具有部署灵活、维护方便、成本低廉、扩展性好等优点。该系统的设计开发为实现木材干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刘帅吴舒辞沈学杰
关键词:木材干燥监测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设计
南洞庭湖次生林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南洞庭湖龙虎山林场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点格局O-ring统计方法,分析了该群落中优势树种青椆和樟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林木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密切相关,小尺度多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大,聚集度降低;受多种因素影响,青椆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但有从聚集向随机过渡的趋势,其小树为强度聚集分布,大树呈轻度聚集或随机分布。而樟树种群整体则呈随机分布,其大树更是趋近于均匀分布;青椆种群的生长总体上与樟树无关,其小树更多的是面临来自种内的激烈竞争,而樟树由于是阳性树种,其小树的生长被大树所抑制,仅上层出现林窗时才可能长成大树。
王红刘帅李建军张合平
关键词:次生林优势树种点格局分析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22年
为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构建进行阐述。通过课程体系、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改革,模式重构后的人才培养效果证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蒋峰任嘉刘帅
关键词:电子信息
忍冬桑黄和蛹虫草共发酵联产真菌多糖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忍冬桑黄和蛹虫草两种药用真菌均可产活性多糖,共发酵模式是产生新化合物或提高化合物含量或药效的潜在方式。本研究尝试用忍冬桑黄和蛹虫草共发酵联产真菌多糖,并对其共发酵所得的菌丝体多糖开展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忍冬桑黄和蛹虫草预先分别发酵3d和1d后再同时接种共发酵,两菌可以较好地进行共生长,菌体总量和总多糖得率显著高于两菌单独进行发酵时的相应量。进一步对适宜两菌共发酵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获得适宜两菌共发酵高产多糖的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30g/L、牛肉粉12g/L、磷酸氢二钾和硫酸镁各1.5g/L。共发酵菌丝体中多糖和黄酮含量均高于两菌单个菌体中的相应含量,但三萜含量和桑黄菌体中的三萜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共发酵菌体多糖、忍冬桑黄菌体多糖和蛹虫草菌体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其中共发酵菌体多糖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显著强于两菌单个菌体多糖的清除效果。本研究表明忍冬桑黄和蛹虫草共发酵联产真菌多糖具有可行性。
郭璐王雅葳张少冰刘帅王晓玲刘高强
关键词:蛹虫草共发酵多糖
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分析及多目标智能优化研究
本文针对天然次生林存在的诸如林分结构不合理、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以南洞庭湖龙虎山林场典型次生林—青椆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林业信息工程技术深入分析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特征,优化配置各类林分结构要素,提升天然次生林的多重效...
刘帅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VORONOI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