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岩

作品数:28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13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知识
  • 11篇知识基
  • 11篇知识基础
  • 7篇绩效
  • 7篇技术创新
  • 7篇创新绩效
  • 6篇技术创新绩效
  • 5篇信息行业
  • 5篇中国电子
  • 5篇实证
  • 5篇实证分析
  • 5篇高校
  • 4篇知识整合
  • 4篇知识整合能力
  • 4篇专利数据
  • 3篇企业
  • 2篇电子信息
  • 2篇制药
  • 2篇制药行业
  • 2篇中介

机构

  • 19篇西安工程大学
  • 14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西安邮电大学

作者

  • 27篇刘岩
  • 11篇蔡虹
  • 4篇向希尧
  • 4篇裴云龙
  • 1篇周冰
  • 1篇李军训
  • 1篇张洁
  • 1篇郭伟

传媒

  • 4篇科技进步与对...
  • 3篇创新科技
  • 3篇中国高校科技
  • 2篇科技管理研究
  • 2篇科学学研究
  • 2篇系统管理学报
  • 1篇科研管理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中国管理科学
  • 1篇研究与发展管...
  • 1篇河南科学
  • 1篇技术经济
  • 1篇管理学报
  • 1篇中国发明与专...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2013年第...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对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利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51家企业2009-2015年发明专利数据,并结合发明专利申请人的所有权属性,将合作伙伴划分为学研合作伙伴和其他企业两种类型,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实证检验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和非相关多元度与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类型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显示,与不合作相比,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正向促进企业与其他组织(包含学研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企业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的提升,有利地促进了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
刘岩高艳慧沈聪
如何成为关键研发者?——基于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关键研发者是组织内核心技术的创造者,从知识角度研究影响企业成为关键研发者的因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基于我国80家电子信息行业企业自2009年至2015年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与非相关多元度、知识整合能力对其成为关键研发者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其成为关键研发者具有正向作用;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存在倒U型的影响。同时,知识整合能力在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与其成为关键研发者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刘岩蔡虹裴云龙
关键词:知识整合能力
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对技术合作的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8
2016年
根据熵指数的可分解特性,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划分为相关与非相关两类。通过对中国电子信息行业54家代表性企业从2000~2010年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其技术合作频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非相关多元度与企业技术合作频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与合作频次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
刘岩蔡虹向希尧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技术合作、知识基础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2
2014年
通过分析56家代表性企业的专利数据发现,在中国电子信息这个高新技术行业,企业间技术合作对其创新绩效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技术合作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研发产出增加1.01%。此外,这种正向关系受到企业知识基础结构特征的调节。知识基础广度与一致性对技术合作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而企业知识基础深度则对两者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刘岩蔡虹张洁
关键词:知识基础技术创新绩效
基于技术知识基础的企业成为关键研发者的影响研究——科学能力的调节效应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知识理论,以生物制药行业228家企业自2005到2015年的专利数据和SCI论文发表数据为样本,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广度、深度以及科学能力对其成为行业关键研发者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广度和深度与其成为关键研发者之间为倒U型关系;而科学能力对这一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即科学能力削弱了技术知识基础广度、深度与企业成为关键研发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
刘岩沈聪裴云龙
企业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的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基础研究可以为企业带来大量新颖性知识,是企业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基于知识理论,分析企业基础研究广度和深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企业桥接科学家的中介作用及知识整合能力的调节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2019年科学导向型中国生物制药行业80家企业专利申请和SCI论文发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基础研究广度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基础研究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企业桥接科学家在基础研究广度、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企业技术知识整合能力可以强化基础研究广度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正向关系,削弱基础研究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
刘岩苏可蒙高艳慧
关键词:技术创新绩效
高校官方声誉对专利转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基于电子信息领域高校发明专利数据
2023年
文章旨在探讨高校官方声誉是否会影响其专利转化。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文章深入探讨了高校官方声誉对专利转化的影响,并利用2010—2018年中国高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高校官方声誉对专利转化有显著正向影响(;2)专利质量在高校官方声誉和专利转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双一流”高校之所以专利转化更加高效,除光环效应外,专利质量更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3)专利质量能够显著降低高校官方声誉对专利转化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高校官方声誉对专利转化产生一定影响,但根本上仍秉持着质量评价的主导性标准。因此,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应努力提高专利质量,以促进专利的转化。
高艳慧杨晓璐刘岩李丹
技术知识基础网络结构对企业成为关键研发者的影响——基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从知识角度研究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使其转变为关键研发企业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收集80家中国电子信息企业2009—2015年的发明专利数据,分析技术知识基础网络结构对企业成为关键研发者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技术知识基础网络密度对企业成为关键研发者具有负向作用,网络中心势呈现正U形影响,而分解性呈现正相关关系;知识整合能力在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势对企业成为关键研发者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
刘岩蔡虹沈聪
关键词:知识整合能力
基于TOE框架的企业创新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专利战略化申请视角的分析
2024年
创新质量的提升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实现效益可持续增长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在专利数量与质量层面均呈现出显著的提升趋势。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申请专利的动机不再仅限于技术知识保护的单一目标,还包含了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声誉和增加谈判筹码等。因此,我国企业以多动机并存的方式进行专利布局,而多元化的专利战略化申请动机对企业创新活动与结果产生了异质性影响。以中国医疗制造型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探讨技术(发明专利战略化申请动机)、组织(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广度与深度)和外部环境(政府经费支持与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多元影响路径。研究发现:①企业发明专利战略化申请动机、技术知识基础特性以及外部环境之间存在联动匹配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引致企业高创新质量与非高创新质量的组态结果呈现出因果非对称性关系;②引致企业高创新质量的组态路径有技术与组织协同型(P1)及技术—组织—环境耦合型(P2、P3)共3条,以及发明专利战略化申请的阻挡动机与国际市场开拓动机是引致企业高创新质量的关键要素;③企业高创新质量背后涉及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通过多种组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企业的创新质量。研究结论为企业在不同外部环境与内部知识资源的条件下,根据不同发明专利战略化申请动机,更好地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以实现创新质量提升提供了理论指导与管理启示。
刘岩贾涵博张如意高艳慧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
城市营销过程中的广告效用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借鉴传统产品广告效果模型的研究成果,基于城市产品内涵以及宣传途径的特点,构建了两类比较重要的城市营销过程中的"真实"广告效果模型:第一,不区分所选用的广告媒介时的情况;第二,严格区分所选用的广告媒介时的情况。主要结论为:对单一广告媒介而言,城市广告效应模型同普通产品广告效应模型形式存在重大差异;对分散广告媒介而言,广告效应取决于媒体之间的交互影响。
周冰刘岩
关键词:城市营销广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