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宝琴

作品数:21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3篇蛋白
  • 10篇凋亡
  • 8篇蛋白酶
  • 7篇蛋白酶体
  • 7篇蛋白酶体抑制...
  • 7篇抑制剂
  • 7篇制剂
  • 6篇细胞凋亡
  • 5篇肿瘤
  • 4篇自噬
  • 4篇腺肿瘤
  • 4篇抗凋亡
  • 4篇甲状腺
  • 3篇凋亡蛋白
  • 3篇细胞自噬
  • 3篇腺癌
  • 3篇抗凋亡蛋白
  • 3篇基因
  • 3篇甲状腺癌

机构

  • 21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刘宝琴
  • 14篇王华芹
  • 8篇李超
  • 5篇高雁艳
  • 4篇张萌
  • 4篇张海燕
  • 3篇邓娓娓
  • 3篇都镇先
  • 3篇李宁
  • 3篇张强
  • 3篇牛小芳
  • 2篇张杰
  • 2篇李宁
  • 1篇胡珍华
  • 1篇谭明子
  • 1篇宗志红
  • 1篇刘国良
  • 1篇林蓓
  • 1篇英天舒
  • 1篇刘川

传媒

  • 1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纯化及位点特异性N-糖基化修饰谱分析
2021年
目的构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真核表达重组载体pcDNA3-FOLH1,293细胞系中过表达PSMA蛋白,纯化外源过表达PSMA蛋白,分析其位点特异性N-糖基化修饰谱。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叶酸水解酶1(FOLH1)全长基因,利用重组技术将FOLH1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双酶切鉴定及测序无误后,利用转染技术将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进293细胞系,肽-N-糖苷酶F(PNGase F)酶切鉴定PSMA蛋白;免疫沉淀技术纯化293细胞系外源过表达PSMA蛋白,质谱分析位点特异性N-糖基化修饰谱。结果成功构建PSMA蛋白真核表达重组载体pcDNA3-FOLH1;293细胞系中外源过表达PSMA蛋白,PNGase F未处理PSM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00×10^(3),酶切处理之后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5×10^(3),符合预期。免疫纯化获得外源过表达PSMA蛋白之后,LC-MS揭示重组PSMA蛋白中的大多数N-糖基化修饰位点都有寡糖链占位,且高甘露糖型、杂合型及复合型组成有一定差异。结论成功完成PSMA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纯化及位点特异性N-糖基化修饰谱分析,为后续靶向PSMA的肿瘤治疗提供基础科研数据。
杜文倩张萌唐语彤林晓蕊潘慕垚刘宝琴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PKCō-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of BAG3 at Ser187 site induce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and enhances invasiveness in thyroid cancer FRO cells
<正>Protein kinase C delta(PKCδ) is a Ser/Thr kinase which regulates numerous cellular pro-cesses,including pro...
李宁刘宝琴李超张强王华芹
文献传递
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在诱导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的凋亡作用中与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关系。方法: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PSI、EPOX和MG132作用7种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各组细胞LDH活性,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定量分析NF-κBDNA结合活性,Caspases-3酶分析测定活性。结果:ARO和8305C细胞系对蛋白酶体抑制剂完全不敏感,FRO和KTC2细胞系IC50分别为PSI 4-6 nmol/L、EPOX 1-5 nmol/L和MG132 0.5-1μmol/L;KTC1和KTC3细胞系IC50分别为PSI 10-15 nmol/L、EPOX 10-20 nmol/L和MG132 1-2μmol/L;与对照组相比,所有细胞系应用PSI后,NFκ-B DNA结合活性减少,P〈0.05;应用EPOX时,NFκ-BDNA结合活性在FRO、KTC2、KTC3和8505细胞系中减少(P〈0.05),但在ARO、KTC1和8305C细胞中保持不变(P〉0.05)。应用MG132处理后,NFκ-B DNA结合活性在所有细胞系中均无明显变化,P〉0.05;各组细胞系基础状态下Caspase-3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后ARO和8305C细胞系Caspase-3活性最低,FRO和KTC2细胞系Caspase-3活性最高,是基础状态的10-12倍。KTC1和KTC3细胞系Caspase-3活性中等,是基础状态的6-7倍。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除通过抑制NFκ-B活性以影响甲状腺癌细胞生存之外,尚可能存在其他抗肿瘤细胞生存途径。
都镇先刘宝琴张海燕邓娓娓王华芹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蛋白酶体抑制剂NF-ΚB细胞凋亡
PKCō-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of BAG3 at Ser187 site induce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and enhances invasiveness in thyroid cancer FRO cells
Protein kinase C delta(PKCδ) is a Ser/Thr kinase which regulates numerous cellular pro-cesses,including prolif...
李宁刘宝琴李超张强王华芹
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肝癌HepG2细胞BAG3表达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4种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e,BZ)、环氧甲酮四肽(epoxomycin,Epox)、乳孢素(lactacystin,Lacta)和MG132单独作用或者联合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对肝癌HepG2细胞内BAG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空白对照、100nmol/L BZ、100nmol/L Epox、500nmol/L Lacta和2μmol/L MG132单独或联合50μmol/L SP600125处理HepG2细胞;实时定量RT-PCR检测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肝癌HepG2细胞内BAG3基因mRNA表达水平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酶体抑制剂单独或者联合JNK激酶特异性抑制剂对BAG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MTT试剂盒检测蛋白酶体抑制剂细胞存活率,Hoeche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蛋白酶体抑制剂BZ、Epox、Lacta和MG132均不同程度上调BAG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而SP600125显著抑制蛋白酶体抑制剂引起的BAG3表达上调。MTT结果显示,SP600125显著抑制HepG2细胞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敏感性;进一步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4种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SP600125作用引起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9.2±3.2)%、(58.7±3.5)%、(56.8±3.4)%和(53.4±3.3)%,明显高于蛋白酶体抑制剂单独作用组的(7.2±2.8)%、(16.7±3.2)%、(12.3±2.9)%和(11.4±3.0)%,P<0.05。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JNK信号通路上调BAG3的表达,抑制JNK活性增加了HepG2细胞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敏感性。
刘宝琴宗志红李超孔德慧李思王华芹
关键词: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JNKSP600125印迹法
GRP78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对2种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FRO、ARO分别设空白对照组和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组;及siGRP78、随机序列核酸siRNA和错位型siGRP78组。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1μmol/L)、PSI(10nmol/L)和EPOX(5nmol/L)作用2种细胞系,实时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GRP78 mRNA、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24h后,2种细胞系中GRP78 mRNA及蛋白水平保持相似增长高峰,为空白对照组2~3倍(P<0.01);siGRP78转染24h,细胞总GRP78 mRNA丢失>80%,转染48h,GRP78蛋白总量丢失>75%。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作用后,ARO、FRO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3%和78.3%;当siGRP78靶向沉默GRP78后,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2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ARO细胞凋亡率提高5倍左右(P<0.01)。结论:2种甲状腺癌细胞系存在GRP78基因表达,不同程度干扰蛋白酶体抑制剂凋亡诱导作用;沉默GRP78基因表达可提高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肿瘤细胞杀伤率。
张海燕刘宝琴邓娓娓都镇先王华芹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细胞凋亡细胞系肿瘤
组织芯片技术检测BAG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Bcl相关抗凋亡蛋白3(又称BAG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阐明BAG3蛋白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BAG3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法分析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BAG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90例结肠癌组织中BAG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7.8%,癌旁组织中BAG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G3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和肿瘤大小有关联(P<0.05),与患者年龄、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联(P>0.05)。Kaplan-Meier分析,BAG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无关联,年龄较小的患者生存率较高,TNM分期低的患者生存率较高。结论:BAG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联;BAG3蛋白可能作为结肠癌的肿瘤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曹艳莎李婳陈明红刘宝琴王华芹李宁
关键词:结肠肿瘤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
胰腺癌细胞凋亡伴随胱天蛋白酶依赖性BAG3蛋白剪切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凋亡时伴随抗凋亡蛋白BAG3的剪切。本研究探讨BAG3蛋白剪切是否为细胞凋亡伴随的普遍现象。方法:选取人胰腺癌细胞SW1990和PANC1,分别设培养液处理空白对照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单独或与z-VAD联合处理组、星形孢菌素(STS)单独或与z-VAD联合处理组、依托泊苷单独或与z-VAD联合处理组、TNFα单独或与z-VAD联合处理组以及紫外线单独照射或与z-VAD联合处理组;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AG3蛋白的剪切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甲状腺癌细胞类似,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同时,伴随BAG3蛋白的剪切;其他凋亡诱导剂如依托泊苷、星形孢菌素和紫外线照射在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同时,也可诱导BAG3蛋白剪切体的出现;而广谱胱天蛋白酶抑制剂z-VAD可以完全抑制BAG3蛋白的剪切。结论:胱天蛋白酶依赖性BAG3蛋白的剪切可能是细胞凋亡时的普遍现象,BAG3可能为胱天蛋白酶作用底物。
高雁艳刘宝琴牛小芳庄颖王华芹
关键词:胰腺肿瘤半胱氨酸内肽酶类细胞凋亡剪切
高铜通过转录水平上调LC3表达诱导肝癌HepG2细胞自噬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究微量元素铜对肝癌HepG2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解析铜离子诱导肝癌自噬的分子机制。方法0、10、50、100和200μmol/L硫酸铜(CuSO_(4))处理HepG2细胞24 h,100μmol/L CuSO_(4)处理HepG2细胞0、4、8、12、24 h后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epG2细胞内自噬分子标志物LC3-Ⅱ/LC3-Ⅰ和p62,以及线粒体自噬标志分子Parkin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C3Ⅱ和p62 mRNA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RFP-GFP荧光双标LC3慢病毒系统感染HepG2细胞,CuSO_(4)处理表达RFP-GFP-LC3B的HepG2细胞,共聚焦检测自噬流变化。结果10、50、100、200μmol/L CuSO_(4)作用HepG2细胞后,LC3-Ⅱ/LC3-Ⅰ比值呈剂量(F=6519.000,P<0.001)和时间依赖性升高(F=934.300,P<0.001);p62蛋白表达呈剂量(F=55564.000,P<0.001)和时间依赖性降低(F=11413.000,P<0.001)。共聚焦结果显示铜离子蓄积诱导HepG2细胞内自噬小体数目(t=30.040,P<0.001)及自噬溶酶体数目(t=272.000,P<0.001)均增加。100μmol/L CuSO_(4)引起HepG2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增加(t=103.600,P<0.001);p62蛋白表达下降(t=146.600,P<0.001),EBSS也引起p62蛋白表达下降(t=146.000,P<0.001);而对Parkin蛋白表达没有影响。100μmol/L CuSO_(4)作用HepG2细胞24 h后LC3ⅡmRNA表达上调,而EBSS饥饿处理则不影响LC3ⅡmRNA表达,F=302.400,P<0.001;p62 mRNA表达均一定程度上调,F=61.750,P<0.001。细胞计数实验结果表明100μmol/L CuSO_(4)和EBSS饥饿均使细胞活力降低,F=111.700,P<0.001。结论高铜能够通过转录水平上调LC3Ⅱ分子mRNA表达诱导肝癌HepG2细胞内自噬增强。
张萌石萌南欣睿张杰杜文倩李超刘宝琴
关键词:肝癌LC3自噬P62
铜稳态失衡相关疾病及铜死亡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微量元素铜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生理功能,并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反应。在多细胞生物体内,铜的代谢包括吸收、分配、隔离和排泄。胞外铜离子的内流主要由高亲和力铜转运蛋白1介导,铜的利用途径包括Atox1-ATP7A/B-Cp途径、COX17-Sco1/2-CCO途径和CCS-SOD1途径,再由ATP7B介导释放到胆汁中的铜离子排出体外。铜转运系统在维持机体内铜稳态,确保组织正常功能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铜离子不足与过多均有危害,铜的稳态失衡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最近的研究提出了铜死亡的概念,表明铜依赖性受控细胞死亡方式是一种不同于已知细胞死亡机制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本文就铜转运系统、铜稳态失衡相关疾病与铜死亡进行综述,旨在为铜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张萌石萌刘宝琴
关键词:铜转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