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宗贤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漳州师范学院政治法律系更多>>
发文基金:漳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儒学
  • 1篇生死
  • 1篇生死观
  • 1篇仁爱
  • 1篇仁爱思想
  • 1篇民族
  • 1篇民族精神
  • 1篇孔子
  • 1篇孔子仁爱思想

机构

  • 2篇漳州师范学院

作者

  • 2篇刘宗贤

传媒

  • 2篇漳州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关于儒学与民族精神的思考被引量:2
2004年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明确提出民族精神和道德继承问题,这是我们民族在文化层面上认识的飞跃,而把这种带有指导方向性的语言写到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无疑对我们民族精神文化建设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可能意味着我们对传统文化及儒学认识的一个时代的结束。即从此我们可以摆脱那种割断历史、否定传统的激进主义态度,正视曾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及其现代价值了。但是我们仍应保持对儒学进行反思的态度,既要提炼其精华,也要剔除儒学传统中因袭着的落后、保守、封建的思想观念,以防它们成为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事业的绊脚石。
刘宗贤
关键词:儒学民族精神
孔子仁爱思想与生死观被引量:1
2010年
孔子仁学的人文精神根源于对人生命和德性的肯定。仁爱,亦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关切和重视。孔子以"仁"为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系,表现重道不重生的倾向。但孔子并非教人不爱自身。仁爱思想的生死观,是一种入世的生死观。不求知生死,也不强求永生。"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但求在社会上安身立命。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短短一瞬间突如其来的灾难,也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儒家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文化,未来将怎样发展,才能适应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正在和将要遇到的一切?面对地球村上越来越多的突发性灾难,我们也应该在传统儒学的改造及与现代思想的结合中,给个人的精神生命、灵魂寄托留下更大的空间。
刘宗贤
关键词:孔子仁爱生死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