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宏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学术
  • 2篇儒学
  • 1篇新论
  • 1篇学术界
  • 1篇学术系统
  • 1篇学术转型
  • 1篇政统
  • 1篇政治家
  • 1篇中国历史
  • 1篇儒家
  • 1篇儒家伦理
  • 1篇儒学现代化
  • 1篇实事
  • 1篇实事求是
  • 1篇内在理路
  • 1篇乾嘉
  • 1篇周公
  • 1篇理路
  • 1篇历史脉络
  • 1篇伦理

机构

  • 5篇山东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5篇刘宏
  • 1篇张少恩

传媒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学术界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现代哲学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部研究周公,用功甚勤之作——评《周公研究》
2014年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周公的研究一直不够,罕见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当今对于周公的研究与孔子等儒家人物的研究相较而言,无论其数量抑或其研究广度和深度均不及于后者,这种状况与周公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的重要历史地位来说是很不匹配的。近来,吕庙军博士的《周公研究》于2012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嘉惠学林的一件喜事。全书包括导论在内共九章内容,洋洋洒洒30多万言。这是一部研究周公用功甚勤的著作。
张少恩刘宏
关键词:中国历史学术界政治家不匹配
中华帝国晚期儒学现代化的历史脉络——围绕“儒学现代化版本”问题的思考
2015年
现代化意味着市民社会的出现和现代性观念的觉醒。就此而言,儒学的现代化应当追溯到晚明时期。中华帝国晚期,儒学现代化经过了三个阶段:晚明时期出现的"尊情反理"思潮是现代性观念的先声;明清之际完成了儒学政治理念的转型和儒学经典的复兴;乾嘉时期在重新阐释原始儒学中"情""理""礼""仁"等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迥异于程朱理学的新义理观。重新认识此段时期儒学现代化的历史脉络,有助于为正在构建的中国现代性服务。
刘宏
关键词:儒学历史脉络
乾嘉学术系统新论——以“实事求是”为中心
2014年
"实事求是"在乾嘉学术中被确立为基本治学理念。通过对此一理念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这里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理解方式:汉学立场的"实事"等于"是";汉宋兼采立场的"是"源于"实事"高于"实事";宋学立场的"是"随"实事"而变。乾嘉学者对这一共同治学理念的不同理解,构成了乾嘉学术中的一个思想系统。
刘宏
关键词:实事求是汉学
“儒学前沿问题高端论坛·儒家角色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4年
2013年12月14—15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举办的“儒学前沿问题高端论坛·儒家角色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夏威夷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美国哲学家安乐哲(Roger T.Ames)提出的“儒家角色伦理学”(confucian role ethics)展开深入研讨。安乐哲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第二次启蒙时代”(second enlightenment)的简要报告,认为儒家伦理的博大性将在此一新时代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将对会议的主要议题作简要综述。
刘宏
关键词:儒家伦理角色伦理儒学
重建政统与学统——明清之际学术转型的内在理路被引量:2
2015年
处于"天崩地解"的明清之际,儒学面临的时代问题是政统和学统的双重倒塌。政统上的明亡于清和学统上的空谈学风,刺激着儒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型。在"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指导下,儒者们秉持"天下为公"的理念,重建政统。在面向六经的治学道路上,儒者们力图超越宋学,回归孔孟之道。最终,完成了从理学体悟到经学考证的学术转型。
刘宏
关键词: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政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