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守龙

作品数:78 被引量:1,09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农业科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7篇土壤
  • 24篇污染
  • 23篇重金
  • 23篇重金属
  • 15篇红壤
  • 14篇有机碳
  • 14篇微生物
  • 14篇污染土
  • 14篇污染土壤
  • 13篇稻田
  • 12篇钝化
  • 10篇重金属污染
  • 10篇金属污染
  • 9篇钝化剂
  • 8篇稻田土
  • 8篇稻田土壤
  • 8篇水稻
  • 8篇土壤有机
  • 7篇施肥
  • 6篇土壤活性

机构

  • 75篇中国科学院亚...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土壤肥...
  • 1篇株洲市环境监...

作者

  • 78篇刘守龙
  • 51篇黄道友
  • 34篇朱奇宏
  • 34篇吴金水
  • 22篇曹晓玲
  • 21篇饶中秀
  • 21篇罗尊长
  • 18篇童成立
  • 14篇肖和艾
  • 13篇任雪菲
  • 13篇夏战鹰
  • 12篇王帅
  • 11篇苏以荣
  • 11篇王继宇
  • 11篇席园
  • 10篇周斌
  • 10篇雷敏
  • 9篇朱捍华
  • 9篇袁红朝
  • 9篇葛体达

传媒

  • 7篇农业现代化研...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土壤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同位素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计算机与农业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8
  • 1篇2015
  • 5篇2014
  • 13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降雨条件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径流迁移特征被引量:15
2012年
探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特征,对于防控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55,100,120mm/h)污染土壤中Cd、Pb和Cr随地表径流迁移的特征。结果表明:径流中3种重金属元素总量在产流的前20min内逐渐降低,随后趋于稳定;产流初期(产流10min内)颗粒态重金属占径流重金属总量的比例均在80%以上;随产流时间延长,颗粒态Cd和Cr对径流重金属的贡献率快速降低,其颗粒态/溶解态的比值范围分别为47.0~0.4和12.9~0.4,而Pb则主要以颗粒态的形式存在,溶解态Pb对其随径流迁移的贡献率可忽略不计;随降雨强度增大,径流中总Cd和Pb含量显著降低,而径流中总Cr含量以及溶解态重金属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
朱昌宇黄道友朱奇宏胡承孝刘守龙曹晓玲任雪菲
关键词:降雨强度地表径流
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与根际激发效应的影响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作物根际沉积碳输入而引起的根际激发效应,对农田土壤碳排放通量和碳平衡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由于频繁的干湿交替,土壤CO2和CH4排放以及根际激发效应明显有别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因此,明确稻田生态系统干湿交替过程中水稻根际激发效应的方向与强度,对于减缓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3)C-CO2连续标记法,结合盆栽试验,研究干湿交替和持续淹水条件下,水稻生长以及根际激发效应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持续淹水处理,干湿交替处理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显著提高,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持续淹水条件下,13CO2和13CH4排放通量随水稻生长由10.2μg·(kg·h)^(-1)和2.8μg·(kg·h)^(-1)(63 d)增加到16.0μg·(kg·h)^(-1)和3.2μg·(kg·h)^(-1)(75d).而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经过12 d的落干处理13CO2和13CH4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57.5%和88.1%.持续淹水条件下,CO2和CH4的根际激发效应表现为正激发效应,而且随水稻的生长而增加.而干湿交替处理下,经过12 d的落干处理,CO2和CH4的根际激发效应分别由0.29 mg·(kg·h)^(-1)和12.3μg·(kg·h)^(-1)(63 d)降低到-0.39 mg·(kg·h)^(-1)和0.07μg·(kg·h)^(-1)(75d).因此,干湿交替处理,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和降低CH4的累计排放量.合理地田间水分管理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林森肖谋良江家彬魏亮李科林刘守龙祝贞科葛体达吴金水
关键词:稻田碳循环水分管理温室气体
模拟酸雨条件下海泡石对污染红壤镉、铅淋溶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采用填充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不同pH值模拟酸雨和海泡石添加量对重金属污染红壤Cd、Pb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Cd在酸雨pH值较低时累积淋溶量较大,Pb的累积淋溶量随酸雨pH值的降低逐渐增加,pH值为3.5处理的Pb总累积淋溶量显著高于其他pH值处理(高出54.9%)。与对照相比,模拟酸雨pH值为3.5时,添加5g/kg和10g/kg海泡石处理Cd的总累积淋溶量明显增加(分别增加24.6%和26.3%),而Pb的总累积淋溶量分别显著降低34.7%和25.7%;酸雨pH值为4.5时,添加5g/kg和10g/kg海泡石处理降低了Cd的累积淋溶量(分别降低13.0%和1.4%),而Pb的淋溶量随海泡石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0g/kg海泡石处理的Pb总累积淋溶量显著下降17.6%;pH值为5.5和6.5时,海泡石处理Cd累积淋溶量均有所下降,而对Pb的淋溶无显著降低效果。酸雨酸性强度的增大增加了Cd、Pb的淋溶风险,且Pb比Cd敏感。添加海泡石可有效减少酸雨对土壤中Pb的淋溶,但其对Cd淋溶的影响受酸雨酸性强度的影响。
饶中秀朱奇宏黄道友刘守龙曹晓玲任雪菲王帅王继宇
关键词:模拟酸雨海泡石红壤土柱淋溶
一种含腐植酸矿物的土壤重金属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腐植酸矿物的土壤重金属复合钝化剂及制备方法。它由腐植酸矿粉、钙镁磷肥和生石灰按一定比例配制,其步骤是:A.腐植酸矿粉制备:选用腐植酸原矿经球磨过110-140目筛备用;B.将步骤(A)所制备的原料与钙镁...
朱奇宏黄道友曾伟刚刘守龙罗尊长孙楠周斌朱昌宇雷敏饶中秀曹晓玲
文献传递
一种在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上种植苎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上种植苎麻的方法,其步骤:A.选择强耐重金属污染的苎麻特定品种,并应用嫩梢扦插繁育技术培育苎麻壮苗;B.开展麻园建设,并施用钝化剂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活性;C.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D.科学...
黄道友刘守龙朱奇宏罗尊长曹晓玲盛良学饶中秀任雪菲夏战鹰王帅王继宇席园
一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亚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亚麻的方法,其步骤:A.整地建园,施用钝化剂,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活性;B.选用耐重金属污染能力强的亚麻特定品种,足量适时播种,确保一播全苗;C.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追肥,培育有效...
黄道友刘守龙朱奇宏罗尊长任雪菲饶中秀夏战鹰王帅曹晓玲王继宇席园
文献传递
典型红壤丘陵区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分布的演变规律被引量:6
2006年
通过对湖南省桃源县典型区域高密度采样分析和历史资料调研,探明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13年来(1990~2003)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分布的变化:1)典型区域2003年的稻田氮素含量为1.94±0.02g/kg,比1990年提高4.9%,主要分布区间由1990年的1.25~2.00g/kg(分布频率为59.1%,下同)上升到2003年的1.50~2.25g/kg(77.1%)。曲线图上呈近似正态分布向右偏态分布的演变趋势;2)旱土2003年的氮素含量为1.57±0.14g/kg,比1990年提高18.0%,1990和2003年主要分布区间都为0.75~1.50g/kg(58.2%~58.8%),但2003年分布在1.50~2.00g/kg区间的频率为33.6%,比1990年的高出12.7个百分点,曲线图上由呈现左偏态分布向正态分布的演变趋势;3)以坡地橘园为主的林果地,2003年的氮素含量为1.15±0.02g/kg,比1990年提高9.5%,两者的主要分布区间虽然均在0.75~1.50g/kg之间,但2003年在此区间的分布频率为88.0%,比1990年的高出10.2个百分点,其演变趋势与稻田的基本一致;4)整个采样调研区域农业用地的土壤氮素含量,2003年的为1.58±0.03g/kg,比1990年提高3.3%。这表明在当前的施肥方式与经营管理条件下,红壤丘陵区农业用地的土壤氮素含量稳定并有增加的趋势。
刘守龙黄道友吴金水黄敏肖和艾宋变兰苏以荣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固碳功能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12年
微生物固碳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揭示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固碳细菌的影响规律,可以为我国稻田土壤科学施肥,稻田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共轭双赢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湖南宁乡国家级稻田肥力变化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PCR-克隆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技术,研究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加秸秆还田(NPK plus crop residue return;NPKS)3种长期施肥制度对稻田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及数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固碳细菌cbbL基因文库发现,长期施肥导致土壤固碳细菌种群结构产生了明显差异,NPK和NPKS处理中兼性自养固碳菌群落优势增加而严格自养固碳菌生长受到抑制。LUBSHUFF软件统计分析显示cbbL基因文库在CK、NPK及NPKS处理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种施肥处理的稻田土壤细菌cbbL基因拷贝数为3.35×108—5.61×108/g土,施肥后,土壤细菌cbbL基因数量增加,其中NPKS处理cbbL数量最多,是CK处理的1.5倍左右。稀疏曲线则显示长期施化肥导致细菌cbbL基因多样性高于NPKS,而NPKS高于CK。上述结果表明了长期施肥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数量均有显著的影响。结果可为深入探讨稻田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及其影响机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袁红朝秦红灵刘守龙童成立葛体达魏文学吴金水
关键词:稻田土壤施肥多样性实时定量PCR
土壤微生物固碳酶提取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微生物固碳酶提取的方法,其步骤:A:把土壤依次加入预冷的离子去除剂、磷酸缓冲液,混匀后,于室温离心,收集沉淀;B:取A的沉淀物于细胞样品蛋白提取液中,涡旋混匀,冰浴中用超声波法破碎细胞,离心收集上清液...
葛体达袁红朝吴金水肖和艾刘守龙童成立
湘北红壤丘岗稻田土壤有机碳、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空间变异被引量:14
2007年
通过对湘北典型红壤丘岗254个稻田耕层样(0~18cm)进行分析,比较了微地形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氮、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丘岗底部稻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氮含量分别比丘岗中下部稻田高14.6%、13.6%、24.6%、20.4%和95.8%,丘岗中下部稻田土壤Olsen—P含量比丘岗底部稻田高33.3%,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部位稻田土壤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和有效磷库(微生物生物量磷与Olsen—P之和)含量差异不显著。此外,丘岗底部稻田土壤碳磷比、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比和微生物商比丘岗中下部稻田高12.7%,28.5%,8.2%,其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但微生物生物量氮/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磷/全磷、土壤碳氮比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差异不显著。
唐国勇苏以荣肖和艾黄道友刘守龙黄敏吴金水
关键词:水稻土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