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人和

作品数:63 被引量:77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25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4篇盆地
  • 16篇油砂
  • 15篇页岩
  • 10篇勘探
  • 9篇准噶尔盆地
  • 9篇成矿
  • 8篇油页岩
  • 7篇油气
  • 6篇地质
  • 6篇成藏
  • 6篇成矿模式
  • 5篇地质特征
  • 5篇天然气
  • 4篇页岩气
  • 4篇松辽盆地
  • 4篇太原组
  • 4篇孔隙
  • 4篇鄂尔多斯盆地
  • 4篇储层
  • 3篇运移

机构

  • 5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水利部松辽水...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电力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中联煤层气有...

作者

  • 63篇刘人和
  • 17篇拜文华
  • 16篇王红岩
  • 9篇赵群
  • 8篇刘洪林
  • 7篇李景明
  • 6篇李剑
  • 6篇张晓伟
  • 6篇刘成林
  • 5篇方朝合
  • 4篇于连生
  • 4篇孙莎莎
  • 4篇金惠
  • 4篇朱杰
  • 4篇梁峰
  • 4篇范柏江
  • 3篇高嘉玉
  • 3篇康永尚
  • 3篇王义凤
  • 3篇刘英祥

传媒

  • 8篇天然气工业
  • 7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沉积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生态经济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石油科技论坛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煤炭技术
  • 1篇金属矿山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吉林大学自然...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6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1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乌尔禾白垩系油砂矿地质特征及资源评价被引量:8
2009年
准噶尔盆地油砂资源丰富,其中盆地西北缘乌尔禾地区油砂性质最好。在前人对关该地区的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浅层油砂层位、沉积环境、及油砂分布特征,并且采用重量法初步计算了该地区油砂储量,指出了有利的开发区带。
陶莹于雷刘人和童凯军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油砂地质特征资源评价
沁水盆地煤岩储层单井产能影响因素被引量:40
2008年
沁水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最新一轮的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可达3.98×1012m3。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蓝焰公司等单位相继在盆地南部的潘庄、寺庄、樊庄等区块获得了煤层气产能;然而该盆地目前煤层气井年产能仍小于20×108m3,距煤层气大规模产能建设目标差距甚远。由于影响煤层气高产的因素较复杂,导致各井排水采气生产特征差异较大,稳产周期与产能也复杂多变。基于此,重点分析了煤层气井单井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盆地煤层气产量较高的井主要分布于煤层厚度大于5m,含气量大于19m3/t,含气饱和度高于70%,渗透率为1.0×10-3μm2左右,临界解吸压力大于1.8MPa且地层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区域。
刘人和刘飞周文李景明王红岩
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岩储集层单井产能
中国天然气晚期成藏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2
2004年
通过对中国天然气藏成藏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中国天然气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并根据中国沉积盆地的特点将晚期成藏明确定义为盆地经过多期改造以后的最后一次成藏,并将晚期成藏的天然气分为两种类型,即原生型和改造型,总结了各类原生型及改造型晚期成藏的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李剑罗霞刘人和胡国艺谢增业
关键词: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沉积盆地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第三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2
2008年
溱潼凹陷第三系主要分布有戴南组一段、阜宁组四、三、二、一段和泰州组6套烃源岩层.通过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溱潼凹陷主要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程度,描述了烃源岩中有机质族组成、甾烷和三萜烷系列化合物分布特征等,分析了不同层位烃源岩的母质类型、沉积环境及有机质演化规律.并根据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将烃源岩划分成A、B、C3类,A类烃源岩形成于相对咸化的还原环境,生源以低等水生藻类为主,为研究区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泰州组二段、阜宁组二段中—下部和阜四段上部.
方朝合张枝焕王义凤刘人和拜文华
关键词:溱潼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天然气资源评价重点参数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天然气资源评价重点参数主要包括产气率、运聚系数、区带评价参数与可采系数等4项。首先,通过生物气模拟、不同类型干酪根的产气率模拟实验,建立生物气、煤岩、不同类型泥岩与碳酸盐岩的产气率图版;其次,通过相关分析,建立运聚系数与地质参数的关系模型:运聚系数=0.298-0.00259×烃源岩年龄+0.218×有机碳含量-0.00223×成藏关键时刻-0.00236×盖层厚度+0.0009×盖层埋深-0.286×不整合数+0.000104×储层年龄;第三,在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体系与取值标准;最后,基于岩性和驱动类型两大因素将天然气藏分为5种类型,其中:碎屑岩水驱气藏的可采系数为50%-70%,碎屑岩气驱气藏75%-90%,碳酸盐岩水骆气藏55%-80%,碳酸盐岩气驱气藏80%-95%,致密气藏40%-55%。
刘成林刘人和罗霞谢增业李剑曾庆猛
关键词:天然气资源评价产气率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砂特征及成藏模式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该区多处发现油砂露头,因此,深入、系统地开展该地区油砂特征和成藏模式分析,对该地区下一步的油砂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地区油砂为例,采用物理和化学实验的方法,分析了该区油砂的物理特征及油砂含油率特征,初步计算出该区油砂油的地质资源量;通过对地质、构造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油砂的富集模式,发现该区砂体空间展布和物性较好,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非常发育,对该区油气的运移起着控制作用,这两个主控因素对该区油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方朝合李剑刘人和拜文华王义凤
关键词:油砂资源量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冷湖七号构造成藏分析及勘探意义被引量:5
2005年
应用成藏系统论的的研究思路,从成藏条件、成藏过程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对冷湖七号构造的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探索。深层不可能形成规模岩性油气藏,是因为油气在大量生成及运移时,砂体上倾方向没有遮挡,不具备储集功能;深层不可能形成构造圈闭油气藏,是因为油气在大量生成及运移时构造圈闭还未发育而成;浅层形成次生规模天然气藏的可能性不大,是因为在浅层圈闭形成后烃源岩的供烃能力衰竭,而且油气再次分配时缺乏深层来源。圈闭的有效性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有利构造圈闭在马海大红沟隆起区和昆北斜坡带,有利岩性圈闭在赛什腾凹陷,潜伏地区是首选目标。
谢宗奎刘人和苏燕魏泽典余辉龙
关键词:油气勘探油气成藏构造圈闭柴达木盆地
油页岩的成矿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油页岩的沉积环境有很多种,而且组成各不相同。油页岩可按照组成(例如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质或石英、粘土等碎屑矿物质)或沉积环境(海相,湖相和陆相)进行分类。油页岩中的大多数有机质起源于藻类,少数起源于陆上维管植物的残骸。有机质的三种主要类型是结构藻类体、层状藻类体和沥青质体。某些油页岩也包括金属钒、锌、铜和铀等。大多数油页岩矿层通过在中寒武纪、早中奥陶纪、晚泥盆纪、晚侏罗纪和第三纪的藻类沼泽环境下的埋藏,致使有机质通过成岩作用转化为干酪根。大型湖泊沉积是最大的油页岩矿层,例如美国绿河油页岩矿层。大陆架边缘的浅海沉积的油页岩矿层比大型湖泊盆地的矿层薄。
刘德勋赵群王红岩刘洪林刘人和
关键词:油页岩沉积环境有机质
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上三叠统油页岩含油率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铜川油页岩含矿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渭北隆起区,油页岩主要发育于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和长6段,有机质类型为Ⅱ1和Ⅱ2型,含油率中等,处于成岩作用的未熟—低熟阶段。油页岩含油率与H/C原子比和有机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H/C原子比大于0.997或有机碳大于10.4%时方能形成油页岩。此外,可以反映有机质类型的干酪根显微组分与含油率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铜川油页岩是在近源富含有机质的淡水还原环境中形成的,长7段沉积时发生的湖泛作用、缺氧事件与火山事件和浊流事件影响了油页岩中有机质的富集、保存条件及丰度和类型,从而影响油页岩的含油率。
孙莎莎刘人和拜文华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含油率影响因素
挤压型盆地油砂富集条件及成矿模式被引量:11
2008年
世界上绝大部分油砂资源分布于挤压型盆地。通过对西加拿大盆地、东委内瑞拉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这些典型的挤压型盆地油砂成矿条件进行分析,认为丰富的烃源岩是形成油砂矿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烃类运移通道和充足的烃类运移驱动力,影响了油砂成矿的规模和分布的地理位置;地下水对烃类的水洗作用和生物的降解作用使烃类稠化,黏度升高,密度加大,形成油砂;挤压型盆地斜坡区三角洲相、滨岸相及河流相砂体发育,为大型油砂矿的成矿提供了储集空间,区域分布的泥岩作为盖层,促进了烃类横向运移,充满砂体。最后,根据油砂成矿在挤压型盆地的位置,提出了缓倾单斜油砂成矿模式和受压盆缘油砂成矿模式。
赵群王红岩刘人和拜文华
关键词:油砂稠油成矿作用逆断层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